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二)制订条约或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 有关措施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并形 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三)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居民的消 费生活向减轻环境负荷的方向转 变。 (四)各有关国际组织和开发援 助机构都把环保和支持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开发援助 的重点领域。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 实施途径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和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 目前国际社会大致从以下 4个方面来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一)制定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如何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 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 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活动进行评价。
状态量指标:贫困程度、人口密 度、人均居住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 储量、原材料使用强度、水中的BOD和 COD含量、土地条件变化、植被植树、 受荒漠化、盐碱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土 地面积、森林面积、濒临物种占本国 全部物种的比率、SO2等主要大气污染 物浓度、人均垃圾处理量、每百万人 中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每百 户居民拥有电话数量等。
1、指人们的健康、卫生特别是社会福利的增长; 2、指经济以外的其它社会生活的发展,如教育、 科 学 、 文 化 的 发 展 ; 3、指的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
2)经济系统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它组织商品 生产,提供服务以及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分配。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一些 自然系统(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系统(指导、 限制和促进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法规、习俗、 传统、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社会联系)发生关 系。在经济系统与非经济系统之间往往难以确 定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任何一件事物,要 么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要么与经济系统有着 重要的联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 规模、效益等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包含不同 的类型,有一定的发展。重要框架举例: 1)单项指标框架:不同类型的指数集成, 人类发展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可持续压 力支书,物质消费指数,可持续经济福利 指数; 2)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 3)驱动力-压力-状态相应框架;
4)驱动-作用力-压力-状态-影响 -响应框 架;
1)社会系统:
主要有科学、文化、人群福利水平 或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指标,包括 实物、住房、居住环境、基础设施、 就业、卫生、教育、培训、社会安 全等。
社会通常与家庭、团体、政党、信仰与宗教、法 律、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概念联系 在一起,有时还与交通、保险、通讯、娱乐等概 念相关,甚至更一般的社会概念将经济、环境等 因素也包括了进去。现代的社会发展指的是与经 济增长、经济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社会性整 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含义可归纳为三个层次:
响应指标: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 GPD 比率、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非再生能 源消费量的比率、环保投资占 GPD 比率、 污染处理范围、垃圾处理的支出、科学研 究费用占GPD比率。
5)三角底线框架(指数与可持续发展的三 维或四维内容即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 相联系); 6)21世纪议程的框架(指数和议程中的内 容相联); 7)环境资源框架;
8)目标-指数-联系框架等。
驱动力 - 状态 - 响应可持续发展框架 包括4个关键要素即经济、社会、环境 和制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就是要 为人们提供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状 况,提供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 互作用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 种指标: 驱动力指标是指人类活动、过程和方 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即表明 环境问题原因。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定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是一 种方法,结构和工具,用来组织和构 建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指标。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以下3个功能:
1 、能够描述和表征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 个方面的现状; 2 、能够描述和反映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 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3 、能够描述和体现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协 调程度。
状态指标是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 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变化,即描 述可持续发展状况。 响应指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 所作的选择和反映,即显示社会及其 制度机制为减轻诸如资源破坏等所作 的努力。
(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许多国 家按大会要求,纷纷研究制定自己的可持 续发展指标体系,目的是检验和评估国家 的发展趋向是否符合可持续,以此进一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全球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联合国成 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任务是审议“21 世纪议程”的情况,并对联合国有关环境 与发展的项目和计划在高层次上进行协调。
3)环境系统
环境一般指人类周围一切物质、 能量和信息等的总和。这里主要指的 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可以直接或间 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 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 界,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 的自然界。 包括资源存量、消耗、环境质量等
4)制度安排
包括政策、规划、计划等。
(二)框架的类型
为了对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 成绩与问题有一个较为客观地衡量标 准,该委员会制定了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指标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驱 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构成。
驱动力指标: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 成人识字率、可安全饮水的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率、运输燃料的人均消费量、人均实 际GDP增长率、GDP用于投资的份额、人均 能源消费量、人均水消费量、排入海域的 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和化肥 的使用、人均可耕地面积、温室气体等大 气污染物排放量等。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反映的 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即三者之间的驱动力-状态-响应关系。是 对人类生存系统涉及到社会、人口、经济、 资源、环境以及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即人 类生存系统要素进行分析。
根据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原则,应包括 4 个 层次:全球、国家、地区(省、市、县)、 社区。涵盖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