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之比较及启示》

《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之比较及启示》

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XXXXXXXX》学院:XXXXXX专业:XXXXXXXX年级班级: XXXXXXXXX学号:XXXXXXX学生姓名:XXXXX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广西民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XXXXXXXXXX学院:专业:班级:__学号:__姓名:__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年月日年月日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XXXXXX指导教师姓名工作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一、主要内容:在如今强调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要求之下,通过从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的立法概况、目的、目标以及取得的成果作比较,得出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启示,从而积极审慎推进我国国防教育事业。

二、基本要求(基本技术要求与数据)主要查阅与中美两国相关的历史资料、书籍、文章报告,重点研究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的背景以及产生的影响,正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

三、论文(设计)工作起始日期:自 2013 年 12 月 10 日起,至 2014 年 3 月 21 日四、进度与应完成的工作:1、2013年10月,初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2、2013年10月—2014年1月,阅读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开始拟定论文大纲。

3、2014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

4、2014年3下旬,修改论文初稿,然后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全民国防教育大纲》[2]江泽民.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解放军出版社,2003[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出版社,1994[4]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5]杨力.国防教育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张进喜,陶劲松.中外国防教育比较〔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7](德)克劳塞维茨,(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战争论(第一卷)[M].解放军出版社,2005[8](美)马克•塞拉西尼,(译)沈旻.未来战争[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9]傅景云,高鸿春.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目录摘要 (4)关键词 (4)引言 (5)一、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的立法概况 (6)二、中美两国立法的目的 (7)三、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教育目标 (8)四、中美两国教育目标对比 (8)五、二者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9)六、启示 (11)(一)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 (11)(二)制度管理上严格落实 (11)(三)教学实践中努力革新 (11)(四)教学手段上利用网络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附录 (11)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之比较与启示摘要中美两国的国防教育法无论从理念,内容,背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研究比较,不仅能深入学习美国国防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制度,还为我国国防教育法的正确贯彻和执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美《国防教育法》背景效果启示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Abstract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Law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oth from the concept, conten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backgroun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can not only learn American defense education advanced education idea and system, but als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引言美国在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批准该法时就说:“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地加强了美国的教育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安全所提出的要求”。

时过50余年,美国的《国防教育法》被认为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重大的资助教育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它以拯救国家的名义,以法律的形式强调教育的扶持,为美国的国防建设输送人才。

它不仅在法律界是一个划时代产物,更是在美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国防教育本身,而且对整个美国的教育,文化,社会,经济都有深远影响。

我国的《国防教育法》是继《国防法》实施四年以及各地方国防条例实践多年后于2001年4月28日正式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它是专门针对国防教育领域的法律文件,是对《国防法》中有关于国防教育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各地方国防条例的完善。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和查找,发现当下对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对比研究的比较少,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有学者从立法目的,立法内容进行了比较,文章指出美国《国防教育法》是为个人,州以及州以下机构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及财政支持,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提高国家的国防质量。

通过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具体主要内容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更加重视从教材,老师,学校等一系列的教育配套的建设来提高国防力量。

而我国则是侧重由政府宣导,家庭渲染来实现国防教育的过程。

美国通过全学科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全方位的国防人才,中国则是单一的设一门选修课程,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陆华,胡光喜等人分别从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立法内容,法律地位,经费保障,影响范围等角度进行研究,单就成立目的来说,中美两国都是通过立法加强国家的国防力量建设。

美国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教育规划,由这个规划开始,一步一步把它落到实处,实现整个教育的扩展与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仅限于由国家牵头,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开展国防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从内容来看,美国《国防教育法》全篇都在计划和发展教育的规定和措施,可以推断出,美国的《国防教育法》被认为是美国国防防线的坚实基础。

和中国《国防教育法》相比,仅限于让国民掌握基础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在一定意义上会比中国更上一层,更有远见。

从地位来看,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教育法的母法,而中国的《国防教育法》是从属于教育法的一个专门领域的法律。

本文从中美两国立法概况,立法教育目的,法律实用,实施后的效果等角度对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不仅有利于促进我们对美国国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为我国的国防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的立法概况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了确保霸主地位,扩大在全球的利益,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扩张主义政策,而苏联则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

随着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并在空间技术发展上走在了前面。

相比之下,美国发射的一颗小卫星却没有成功。

这意味着美国垄断使用核武器的时代已经结束,且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又败给了苏联。

当时有人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人们纷纷指责美国学校教育水平落后,学校教育是美国整个防御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

还有人指出,政府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的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完善的科研队伍。

为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会议员们就提出了一千多个涉及教育的议案,并至少通过了几十个涉及教育的法令。

不仅仅每个公民都把履行国防义务作为责任,就是社会团体也达于自觉。

如:1945年成立的兰德公司就是美国一个民间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的高级智囊团,该公司集中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研究的课题95%是属于纯军事性质的,对美国国防政策的抉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据说像兰德公司这样的“思想库”在美国数以万计,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国防工业工作、国防教育等活动。

美国虽然是个军事大国,武器装备先进,却没有专门的国防工业部门,国防科研和生产主要由私营企业担负。

各种科研机构,工业生产部门都主动承担军方的研究课题,高等院校经常从事军事理论研究,企业则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以便与军品生产相结合。

最后,政府以非常时期的工作效率,通过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防教育法》。

中国的国防教育体制主要经历过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早期的国防教育,多数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国防主张相适应,并且历代封建朝廷遵循“重内轻外”的国防政策,国防意识大都局限在小圈子里。

因此造成大多数中国人不具备忧患意识,甚者可以粉饰太平,缺乏进取精神。

第二阶段为革命战争时期的国防教育,这一时期由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国防教育理论,创立和实行了国防教育的法制,因而推动和促进了国防教育的发展。

第三阶段为新中国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国民国防教育的新篇章。

强调对人民进行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被列为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和军队的一项重大任务,因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发扬爱国精神,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国防观念又来较大的加强和提高。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形式的需要,我们党领导人民又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全国性的战备形式教育,普遍进行了以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

这段时间的特点主要为: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和教育内容上的临战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对我国安全利益构成的威胁因素减轻,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也随之转移到和平时期的轨道上。

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均发表多次号召通知等对国防教育做出批示。

例如:1955年1月4日,《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表了《向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国防教育》的社论;1958年5月7日,党中央发布了《关于经常向人民群众进行军事宣传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军队各级政治机关,应把军事宣传当作一项经常工作”;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批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报告》中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军区,要经常对人民群众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教育。

”;1985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