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来源网络】
1.范围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
国土的总面积包括各小岛在内,共计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
3.海陆位置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
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4.气候分布
日本深受黑潮、亲潮等洋流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一年四季温差很小。
日本大部分国土属温带气候,但由于日本的岛屿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全国各地的气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北海道气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
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
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
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典型的内陆性气候。
冬寒夏凉。
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
降雨量少太平洋侧气候: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
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
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范围为琉球群岛。
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降雨量大。
夏季常受台风吹袭。
钓鱼岛的重要性
县处正职9无论是哪个国家拿到手都够吃喝上一阵子的,特别是对日本这样的极度贫油国来说,口水恐怕已经流到脚背上了;其二是战略因素,钓鱼岛扼守亚太的一些重要航线,是中东石油经马六甲海峡去向日本的必经之路,对中国而言,它可以将我们的海防线前推500千米以上,更是中国远洋海军突破第一岛链,前出太平洋的最佳通道。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由来: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来自中国东北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一些又迁徙到日本列岛。
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古代中国汉族、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融合衍变而来。
从1996年开始中日两国考古学、人类学和医学专家联合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调查团多次证实了以上的结论。
战国时秦国灭燕国、齐国和越国时,大量燕国人、齐国人和越国人逃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中国的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朝鲜半岛北部属中国领土,在此期间和以后到清朝时当中国北方出现战乱和灾害时,陆续有大量中国人移民朝鲜半岛,后来又从这里向东向南到了日本。
还有一条移民路线是从中国东部直接跨海到日本列岛。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现在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
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和通古斯人口音、吴越人口音、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口音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融合而来,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
日本列岛上出土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只有几万年的历史。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
至5世纪日本列岛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
日本挑起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及邻国朝鲜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于1904—1905年,而在十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和三国干涉还辽时就已埋下了火种。
1900年俄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无异为火药接上了引信,自此形势日益紧迫,经过三年半,战争终于爆发。
俄国对我国东北三省的武装占领,激化了两种矛盾:一是帝国主义俄国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是帝俄与英、日、美等帝国主义的矛盾。
这两种矛盾在《辛丑和约》中都没有解决,此后更加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