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1、木香栽培技术措施(1)选种。
选用当年收获有光泽、饱满、无霉变、发芽率达80%以上的种子。
播前在阳光下晒3—4小时,再用0.1%石灰温水浸种24小时后播种。
(2)选地。
木香根粗可达5—7厘米,茎长50—70厘米,要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缓、土质疏松、有机质成份高的地块种植。
(3)整地施肥。
一般要求在翻犁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公斤(或腐殖质100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在翻犁前作底肥施入土中,深翻40厘米,细耙至土无大块、无烂渣。
(4)理厢播种。
一般土层较薄的需深理厢沟提土成厢播种,要求厢宽100—120厘米,若用黑地膜覆盖,厢宽可缩为80厘米,厢间沟宽30—40厘米,沟深20厘米,理厢要求土层均匀、厢面平整、沟直、土细。
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雨水来临前(10—20天前)播种。
要求拉线打记,按行距28厘米、株距18厘米点播(包括破膜点)2粒种子于2—3厘米表土层中。
播种后保持一星期播种土潮湿,保证出苗率。
育苗移栽是木香栽培的提前种植措施,一般在开春后育0.1亩苗可移栽2.5亩大田。
施入足量腐熟农家肥,按 1.5米开厢整地,使厢面土细、地平,将种子混入少量沙土分2—3次均匀撒上,再用齿耙轻梳厢面后盖上1—2厘米细面粪,再薄薄的盖一层松毛,浇透水后即可盖膜(盖膜采用小拱棚或打孔平铺都可)。
以后每亩隔3—5天看墒面情况浇水管理。
等苗长出2厘米方可梳去松毛。
注意温高和干水时揭膜通风,等苗长到5厘米左右可揭去薄膜,这时可采用清粪水或复合肥兑水轻浇提苗,等第一场雨水下透后选晴天移栽到大田。
(5)田间管理。
播种后十天前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保证不缺塘。
到苗棵长到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移苗补差,按标准留一壮苗,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木香苗期生长一般需要松土薅除杂草2—3次。
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结合松土除草,土壤水份适中,可在小苗期每亩施入20公斤复合肥,中苗期每亩施30公斤复合肥进行提苗。
及时防治病虫害。
木香病害主要由于土壤坂结、地下水位高长期积水造成根腐。
因此,雨季要保持厢沟的深度,使厢土通气、疏松,若发现根腐,可用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喷施叶面防治。
虫害主要有夜蛾幼虫、蚜虫、蚱蜢,可用敌杀死、速灭杀丁及时防治。
(6)采收加工。
高产栽培肥田只需一年便可采收。
一般种植需2—3年后在倒苗后的冬季采挖,采挖后适当晾置,可切成10—12厘米小节,在阳光下晒干,再用竹篮撞去粗皮即可销售。
关于“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2、秦归种植技术措施(1)选地、整地选地:育苗最好选择半阴半阳的北向缓坡,移栽则以背风向阳的地方为宜,忌连作。
整地:栽培地宜选土层深厚的田块,播前深翻2—3次,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通过日晒,加速土质熟化,然后在栽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公斤、25%复合肥20—3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播前再浅耕一次,做成宽 1.0米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
(2)选用良种选用移栽后第二年新结的新鲜种子进行直播或育苗移栽。
(3)播种、移栽直播、条播、点播均可。
条播的于5月初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横沟。
沟心距30厘米,沟深5厘米,沟底宜平,每亩用种量1.0~1 .5公斤。
点播的在畦面上以穴距27厘米梅花形挖穴,穴深3~5厘米,穴底宜平,每穴下种5粒左右,每亩用种0.5~1公斤。
然后覆细土厚1~2厘米,以风吹不走种子为宜,最后在沟中或穴中疏松覆盖薄层短草或松毛,以利于保湿。
育苗移栽:于3月底~4月初或7月中旬育苗。
采用条播育苗,便于管理。
撒播也可。
条播的在整好的畦上按沟心距20厘米开横沟,均匀播入种子,每亩用种4~5公斤,播后覆土盖草同直播。
播后10~15天出苗,苗高1~2厘米时揭去覆盖物,并拔除杂草。
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保持1厘米的株距。
3~4月份育苗的当年6月初进行移栽。
7月份育苗的在第三年1月份移栽。
移栽行株距为20厘米×20厘米,每穴栽苗2~3株,每亩需苗1.2万~1.8万株。
栽后填土压紧,然后覆盖细土,盖过苗根颈2~3厘米即可。
直播要考虑土壤水分是否能够维持苗期生长,如果无条件则应在常年雨水来临前的5月中旬或下旬播种。
(4)田间管理保苗越冬:直播的需在越冬前施冬肥。
将腐熟厩肥或堆肥等施入穴播的穴中或条播的沟中,施后用细土覆盖。
育苗移栽的留苗床不施冬肥,而以细土覆盖沟中,覆土厚度1~2厘米。
间苗定苗。
苗高3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高10厘米时进行定苗。
穴播的每穴留壮苗2~3株,条播的株距15~20厘米定苗。
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除草3~4次。
前2 次结合间苗和定苗时进行,第三次在7月上旬前后,第四次在8月上旬前后中耕时宜浅耕,第二、三次中耕时应将抽苔苗拔除。
追肥。
幼苗期不可施用过多的氮肥,以免幼苗生长过旺造成早抽苔。
生长中后期可适当增施人畜粪水或堆肥等,每亩2000公斤。
(5)病虫害防治病害。
秦归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最好选用生荒地栽培,起高畦,确保排水顺畅。
种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发病初期喷施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
虫害。
蚜虫、红蜘蛛为害新嫩叶,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蛴螬蛀咬根部,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灌穴防治。
(6)收获加工秋季直播的在播后第二年收获,移栽的在当年10月下旬前后收获,在植株枯黄时采挖。
收获时注意不要挖断及挖伤根部。
抖去根部泥沙,晾2~3天至根部变软时,切去茎叶,按根条大小分开扎成小把,头朝下持在炕架上,用烟火慢慢熏烤。
熏烤时要注意室内能通风,并经常翻动根条。
烤干后搓去毛须,修去过细毛根,即成商品。
关于“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3、续断栽培技术措施(1)栽培技术。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若是熟土,不宜连作,播种前深耕。
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 -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整平耙细,平地或缓坡地做成宽1米、高20厘米的高畦,四周开挖排水沟。
(2)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是续断的主要繁殖方式,该繁殖方式能获得较多繁殖材料,省工省时,符合大面积生产,而且根系发育均匀,品质较好。
采种:9—10月选择健壮植株上的果实,待果实呈黄绿色,充实饱满时,采回晾干再抖出种子,种子采收一定要及时,熟后易脱落散失。
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摊于盒内或放在纱布袋中,置温暖处催芽,每天浇水1-2次,待芽萌动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播种方式可分点播或条播。
一般以点播为主。
点播按行距20厘米,株距20厘米,穴深3—5厘米,每穴播种3—5粒左右,条播以行距25 -30厘米开沟,沟深5厘米,宽15—2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种后,先浇人畜粪尿再覆1 -2厘米薄土。
(3)田间管理间苗:温湿度适宜,续断播种后10-15天出苗,苗高7 -10厘米即可间苗,每穴留壮苗2-3株,条播按15厘米距离留苗,间出的苗用于补缺或另行栽种,移栽在阴天进行易成活。
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宜浅锄,勿伤根及叶片,一般进行3-4次中耕除草在4月、8月、10月各进行1次,做到田间无杂草。
施肥:结合中耕进行追肥,定苗后每亩地施人畜粪尿1500 -2000公斤,每年苗返青前每亩施腐熟农家粪2000公斤,开穴或施于株旁,施后覆土。
留种:除留种用的植株外,抽出的花蕾应及时摘除,以免耗费养分,影响根的生长。
栽培2年后的续断到9月下旬,种子陆续成熟,主茎先熟先收,侧枝后熟后收,采下晒干脱粒,结粒后老根木质化,不能药用。
(4)病虫害防治根腐病: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患病根部腐烂,植株枯萎。
防治方法:选择土壤透气好,凉爽的环境栽种,雨季开发排水沟,土地要轮作,整地时每亩用1公斤50%的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如发病重时,可提前采收,以免造成较大损失。
发病初期每亩用立枯净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蚜虫:夏秋季危害嫩叶、花茎,影响植株生长,开花结籽。
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1000倍液喷杀。
小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咬断幼苗,根茎。
可人工捕捉幼虫,灯光诱捕成虫,毒饵诱杀害虫,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喷雾。
(5)采收、加工、贮藏采收:通常产区春播者第二年秋季采收,秋播者第三年秋季采收,宜在秋季霜冻前进行,此时根部长得壮实,营养成分积累多,品质佳,采挖时先割去地上茎叶,再将根部全部挖起,除去泥土、芦头、细根,将根运用加工。
加工:将鲜续断日晒或微火烘至半干,集中堆置,盖上麻袋、棉絮,使其“发汗”变软,内部变成绿色,再晒或烘干,撞去须根即可。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霉变。
关于“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