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修改后
1
2
3
4
5
6
7
? 读准字音:
? 挣( zhèng )钱 辔( pèi )头
? 听差( chāi )
耷( dā )拉
? 圈( juàn )栏
懊( ào )恼
? 惊慌失措(cuò)冒( mào )名顶替
1
2
3
4
5
6
7
词语我会读
唯一 悉心照料 懊恼 审理 冒名顶替 遵命
预习检测
惊慌失措 案件 闻所未闻
那个偷驴的贼也使用了计谋,他以为驴 不会说话,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实际上他使 用的却是愚蠢的计谋,结果只能是“聪明反 被聪明误”。所以计谋要用在正确的地方!
1
2
3
4
5
6
7
假设你就在现场,你想对文中哪个人说 话,说些什么呢?
包公 小偷 刘五 衙役
……
包公审案的故事
有一次,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 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 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包 公
审 驴
包公——包拯
包拯(公元 999-1062年),字希仁,庐 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 28岁中进士, 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学士使他有了 “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由于包拯 在开封府任职期间执法严明,铁面无私,贵 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 就感到害怕。当时的百姓都知道包拯,直呼 他“包公”。(在当时公是对人的一种尊称)
1
2
3
4
5
6
7
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 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 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大喝一声说:“好大胆的 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 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 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 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 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 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 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 舍不得宰耕牛,同时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 自屠宰的。但是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 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就不用怕犯法。
预习检测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123Fra bibliotek45
6
7
宋朝的著名清官包拯断案的小故事,为了帮助 穷人刘五把丢失的驴子找回来,包公巧妙用计 找到了小偷的住处。
丢失毛驴 状告毛驴 审理毛驴 找回毛驴
小组交流:
包公是怎样审驴的?他 为什么要这样审?
思维延伸
本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 还有谁也使用了呢?结果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