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施工组织设计》3 流水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3 流水施工
【例13-1】设有砌墙一施工过程,设置专业施 工的砌砖班组,每一工作班出工人数为20人, 某施工段上砖墙工程量为32 m³,砌砖工人 平均产量定额为0.8 m³/工日,一天用一班 制施工,求流水节拍。 解:由题意可知:Q=32 m³;S=0.8 m³/工日; R=20人;
Q 32 t 2天 RS 20 0.8
第一节
流水施工概念
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方式灵活多变,不
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其施工的效率、经济效
益甚至工程的质量都有所不同。
以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为例
:
一、依次施工 二、平行施工 三、流水施工
图13-1 施工组织方式对比分析图
第二节 流水施工指示图表
主要有水平指示图表、垂直指示图表和
网络图三种表达方式。
工艺参数-------- 施工过程(工序,用n表示) 工作面 空间参数 施工段(m) 施工层
流水节拍(t)
流水步距(K)
时间参数
间歇时间(tg tz) 搭接时间(td) 流水工期(T)
(一)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 n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过程所包含的 施工范围可大可小,既可是分项工程或分部 工程,也可是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根据工 艺性质不同,一般可细分为: 1、制备类施工过程 2、运输类施工过程 3、砌筑安装类施工过程
(一)水平指示图表
水平指示图表(亦称横道图),其表达方 式如图13-2所示。横坐标表示流水施工的持续 时间,即施工进度;纵坐标表示开展流水施工 的施工过程、专业工作队名称、编号和数目; 呈梯形分布的水平线段和圆圈中的编号,表示 施工段数及进入施工的开展顺序。
图13-2 水平指示图表
(二)垂直指示图表
2、施工段数m的确定 (1)无层间关系时,施工段数m按划分施工 段的基本要求确定即可; (2)有层间关系时,为了保证各施工队组连 续施工,应取 m≥n。此时,每层施工段空 闲数为 m n ,一个空闲施工段的时间为t, 则每层的空闲时间为:
(m n) t (m n) K
若同一个施工层内各施工过程间技术、
施工段数m与施工过程数n的关系 【例13-1】 某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 主体工程由支模、扎筋和浇混凝土三个施工 过程组成,即n=3;分别划分为四、三和二 个施工段,即m=4或m=3或m=2三种情况;流 水节拍均为5天,试分别组织流水施工。 (1)当m>n时 如图13-4所示,各专业工作队能够连续作 业,但第一施工层各施工段浇完混凝土后, 工作面空闲5天。这种空闲,可加以利用, 以弥补技术间歇、组织间歇和备料等必需的 时间。
分为:固定节拍流水、成倍节拍流水和分别
流水三种。
一、固定节拍流水
固定节拍流水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 为常数,故也称为全等节拍流水或等节奏流 水。
1、固定节拍流水施工的特征 (1)各流水节拍彼此相等。如有n个施工过程, 则: =t 常数 t1 t 2 t n1 t n (2)流水步距彼此相等,而且等于流水节拍, 即: K K1,2 K 2,3 K n1,n = t常数 (3)各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 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4)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 n1 =n。
《施工组织设计》
四川农大都江堰校区土木工程学院 赵林儒
亲爱的同学们,开始 上课了
请保持安静, 谢谢!
本 章 提 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流水施工基本理论和方 法,重点介绍了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流水 施工的分类及表达方式,流水施工的参数, 流水施工基本组织方式和工程实践应用。 学 习 要 求 (1)了解流水施工的概念及特点;掌握流水 施工的主要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2)了解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重点掌握固 定节拍流水、成倍节拍流水和分别流水的的 组织方法
图13-6
m=n时流水作业开展状况图表
3、施工层 r 为满足专业工种对操作高度和施工工艺 的要求,将拟建工程项目在垂直方向上划分 若干施工段落(或操作层),称为施工层, 用 r 表示。 施工层的划分,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 况来确定。如砌筑工程一般一个结构层可分 为两个施工层,室内抹灰、油漆、玻璃和水 电安装等,一个结构层即为一个施工层。
垂直指示图表,其表达方式如图13-3所 示。横坐标表示流水施工的持续时间,即施 工进度;纵坐标表示开展流水施工的施工段 数及编号;斜向线段表示一个施工过程或专 业工作队分别投入各个施工段工作的时间和 顺序。
(三)网络图 流水施工网络图的表达方式,详见第14章。
图13-3 垂直指示图表
2.2 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 流 水 施 工 参 数
Q 352 .94 0.51 t 4天 RS 15 3
2、流水步距 K
是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先后投入同一施工 段开始施工的合理时间间隔。 当施工段确定后, K 的大小同流水节拍 一样,均直接影响流水施工的工期。越大,则 工期越长;反之,则越短。
K 的数目取决于参加流水的施工过程数或 专业工作队数,如施工过程数为n个,则的总 数为n-1。
【解】根据已知条件,应组织固定节拍流水。
(1)确定流水步距 (2)计算工期:
K t 4天
T (m n 1) K (3 4 1) 4 24天 (3)用横道图绘制流水进度计划,如图13-8所示。
【例13-4】某工程由A、B、C、D四个施工过 程组成,划分成两个施工层组织流水施工, 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为2天,其中,施 工过程B与C之间有2天的技术间歇时间,层 间技术间歇为2天。为了保证施工队组连续 作业,试确定施工段数、计算工期、绘制 流水施工进度表。 【解】根据已知条件,应组织固定节拍流水。 (1)确定流水步距 K K A, B K B,C K C , D t 2 天
图13-4
m>n时流水作业开展状况图表
(2)当m<n时 如图13-5,施工段没有空闲,专业工 作队不能连续作业而停工,造成窝工现象。 在本例中,支模工作队完成第一层的施工 任务后,要停工5天才能进行第二层第一段 的施工,其他工作队同样也要停工5天。工 期也延长了。 这种情况对有数幢同类型的建筑物, 可组织群体工程流水,来弥补上述停工现 象;但对单一建筑物的流水施工是不适宜 珠,应加以杜绝。
二、按流水节奏的特征分类 按流水节奏的特征,流水施工分为有 节奏流水和无节奏流水两大类。
等节奏流水(固定节拍流水) 有节奏流水 等步距异节拍流水(成倍节拍流水) 流水施工 异节奏流水 异步距异节拍流水(分别流水) 无节奏流水(分别流水)
图13-8
流水施工分类图
第四节 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流水参数不同,通常
(2)确定施工段数(每一层的):
Z1 Z 2 2 2 m n 4 K K 2 2
6 段
(3)计算流水工期:
T (m r n 1) K Z1 C1 (6 2 4 1) 2 2 0 32天
(4)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表如图13-9、图1310所示。
2、施工段 m
施工段是指将施工对象在平面上划分为若 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区段,在流水施工 中,用m来表示施工段的数目。
施工段数目要适当,过多,势必减少工人 数,延长工期,过少,又会造成资源供应过分 集中,不利于组织流水施工。因此,为使施工 段划分的合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施工段劳动量(2)工作面要求(3)施工段分界线 (4)施工段数m一般应大于施工过程数n (5)多层之和
图13-7
施工段与施工层划分示意图
(三)时间参数 1、流水节拍ti 指某个专业工作队在一个施工段上完成工 作的持续时间。流水节拍以示,它是流水施工 的基本参数之一。
Q P ti RS R 式中:ti----流水节拍
Q----某施工段的工程量 R----专业工作队的人数(或机械台班) S----产量定额,即单位时间(工日或台班)完成的工程量 P----某施工段所需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量)
第三节 流水施工分类
一、按流水施工对象的范围分类 根据流水施工组织的范围不同,通常分为: 1、分项工程流水 例如,砌砖墙、支模板、扎钢筋、外 墙贴面砖等,分项工程流水是范围最小的流 水。 2、分部工程流水 例如,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 程、屋面工程流水施工等,分部工程流水是 组织单位工程流水的基础。
3、流水施工工期 T
是指一个流水施工中,从第一个施工过 程开始进入流水施工到最后一个施工过程施 工结束所需的全部时间。
4、间歇时间 包括技术间歇时间和组织间歇时间。 技术间歇:建筑材料或施工过程的工艺性质
决定的间歇时间。
组织间歇:由施工组织原因而造成间歇时间。
5、搭接时间 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同一施工段上的 衔接关系,通常是前者全部结束后者才能开 始。但为了缩短工期,有时处理成平行搭接 关系,即当前者已完部分可以满足后者的工 作面要求时,后者可以提前进入同一施工段, 两者在同一施工段上平行搭接施工;其平行 搭接的持续时间,称为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 之间的平行搭接时间,并以 C 表示。
和;
(2)有施工层时,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T (m r n 1) K Z C
式中
1 1
r
1
1 1
1
—施工层;
Z , C —第一个施工层中各施工过程之
间的技术间歇之和和搭接时间之和;
【例13-3】某分部工程划分为A、B、C、D四 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分三个施工段, 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为4天,试组织固 定节拍流水施工。
【例13-2】 某土方工程施工,工程量为 352.94m³,分三个施工段,采用人工开挖, 每段的工程量相等,每班工人数为15人,一 个工作班次挖土,已知劳动定额为0.51工日 /m³,试求该土方工程施工的流水节拍。 解:由题意可知:每段工程量Q=352.94/3m³; 产品定额S=1/0.51 m³/工日; R=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