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中国文化发展历程:隋唐文化

9中国文化发展历程:隋唐文化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荣阳贼帅李密
遣使送欵致书,请与帝合从,帝大悦,谓大 郎、二郎等曰:“桀贼南柔,强胡北附,所 忧此辈,今并归心。主上志在过江,京都忧 死不暇,天下可传檄而定,何乐如之。”
《唐太宗入冥记》
口口(皇帝)问从者:“第六曹司内有两人哭,
为何事得尔许哀。”口口催(崔〕子(玉)奏 曰:“不是余人,健【建〕成、元吉二太子。” 皇帝闻之,口语催〔崔〕子玉曰:“朕不因卿 追来到此,凭何得见兄弟口?”口(崔)子玉奏 曰:“二太子在来多时,频通款状,苦请追取 陛下口口(对直)称诉冤屈,词状颇切,所以 追到陛下对直。陛【下」若不见口口(兄弟), 臣与陛下作计校有路,陛下若入曹司,与二 太子相见,口口怨家相逢,臣亦无门救得, 陛下应不得却归长口(安)。惟陛下不用看去, 甚将稳便。”帝闻此语,更不敢口口(看去), 遂匆匆上厅而坐。„„
敦煌
• •
• • •
丝绸之路,北路到达罗马,中路到波斯,南路到印度。 敦煌咽喉之地。三教汇融,各族杂居的乐园,回鹘、突厥、粟特、吐蕃、波斯、天竺、欧洲、非 洲血统的人都在这里留下身影。1900年敦煌藏经洞。 南亚的佛学(玄奘取经)、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美术; 中亚的音乐、舞蹈; 西亚和欧洲的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马球运动等。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 治通鉴》卷198,贞观21年) 隋唐皇帝都有胡人血统。 胡舞、胡曲、胡食、胡装、胡妆。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 兴,盖取塞外野蛮 精悍之血,注入中 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新机重 启,扩大恢张,遂 能别创空前之局势。 ——陈寅恪《李唐氏 族推测之后记》
• 隋虽因开凿运河过度奴役 民力致使隋朝的灭亡,但 是却关系到齐侯后千余年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南北物质交流和国家命脉。 唐宋以后,经济中心南移, 江南成为富饶之地。 – 围绕运河出现了新的一种社 会经济文化的生活习俗:集 镇、以商贾为中心的市民阶 层、以及通俗文艺和小说等 的形成。
永济渠 广通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六祖坛经》为慧能
语录,为禅宗重要经典。慧能以下参禅主顿 悟,以为“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本 性是佛,离性别无佛”,故觉悟不假外求。 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 成佛,实则是将复杂的宗教理论简单化、世 俗化。
兴科举,推寒门
官吏培养选拔制度 的变更
• 一方面打破了上下阶级之间的壁垒,使得人才可 以自下而上的流动,从而造就了寒门庶族士人高 度的蓬勃向上的热情,铸就了盛唐文化的高亢、 明朗。 • 另一方面,引导各级官学和私学以科举考试内容 和形式为教育之目标,意识形态官方化,思想同 化。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相互 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 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 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 养。” ——马克斯· 韦伯《儒教与道教》
大运河在杭州段的面貌
《剑桥中国隋唐史》:“隋炀帝毕竟是一位
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 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 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 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 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 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 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三教并进
道一、儒二、佛三
武德三年(620年)“晋州人吉善行自言于
羊角山见白衣老父,谓善行曰:‘为我语唐 天子,吾为老君,吾,而祖也’。诏于其地 立庙。”(范祖禹《唐鉴》卷1) 玄元皇帝 六祖慧能 玄奘的西行
儒家在唐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消沉的状态,
利用隋唐兴科举的契机,编《五经正义》, 经学废东汉以来诸儒杂说而一统,这使儒家 的力量得以凝聚而加强。 韩愈的道统论
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构造 • 敦煌文书体现了当时当地多元文化的构造:
– 以儒、道为主的汉文化 –各族杂居,形成回鹘、突厥、粟特、吐蕃、波斯、天 竺、欧洲、非洲等的混合文化 –还有外来西亚、中亚、印度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交流 汇聚而涵化形成的新文化。
隋唐社会生活
盛 唐 女 子 服 饰 与 形 象 苏 思 朂 墓 壁 画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灭东突厥,俘颉
利可汗。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败吐谷浑,可汗 伏允战败自杀。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灭高昌,迫使 高昌王麴智投降。 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灭薛延陀,俘 伊特勿失可汗。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明君贤相与太平盛世
隋文帝 唐中叶前
政治上
法律上 社会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民族上
确立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
修《隋律》 开科举、抑门阀 推行均田制、修运河、制‚五 铢钱‛; 复兴礼乐、修《七部乐》、恢 复‚丝绸之路‛
完善官僚体制;
制《唐律》 推科举、兴学校、修《氏族志》、 抑门阀、扶寒族
《十部乐》
‚尚武‛和少‚华夷之辨‛(华夷平等);民族政策:开放自由
大运河沟通了海、黄、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 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 一。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今日运河 还在作为供人类使用 交通通道之一,联系着中 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带(沿 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 和经济圈(长江经济圈和 环渤海经济圈),在中国 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占 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子玉遂乃奏曰:“陛下若口口(不通)文状,
臣有一个问头,陛下若答得,即却归长安, 若口口(答不)得,应不及再归生路。”皇帝 闻已,忙怕极甚,苦嘱口(崔)子玉:“卿与 我出一个异〔易〕问头,脱必不负卿。”崔 子玉觅官心切,便索纸揖(揖)皇帝了,自出 问口(头)云:“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 七〔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 后宫?仰答!”崔子玉书口口与皇帝。皇帝把 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如杵中心,抛口 (问)头在地,语子玉:“此问题交朕争答不 得! ”
佛教
杨坚笃信佛教,大 兴寺院和佛塔;武则天 大倡佛教,长安陈内寺 庙荟萃,大小雁塔、龙 门石窟等;法性宗、唯 识宗、南山宗、华严宗、 禅宗始创和成熟。
儒教
唐高祖颇好儒臣; 唐朝尊孔子为先圣;唐 文宗二年(834) “开成石经”,石刻儒 学十二部经典。 鼓励三教自由辩论。
三教共弘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儒、佛、道相互吸收,而且造成 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内涵。
杨广诗歌
《无题》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销魂。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逹。(杜甫《北征》)
《旧唐书》卷四五《舆服 志》
‚其常服,赤黄袍衫,折 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 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 自贞观已后,非元日、冬 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 而己‛。
隋唐社会生活
隋唐的住与行
隋唐住宅基本 格局类似,即 采用明显的中 轴线和左右对 称布局 三 彩 住 宅
隋唐社会生活
服色等级严格
《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隋炀帝大业元年‚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吏,章服皆 有等差。……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 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唐高祖‚武德初,因隋旧制,……亦名常服,唯以黄袍 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贞 观 服 色
品阶 服色
一至三品 四、五品 六、七品 八、九品


绿

隋唐社会生活
饼 饭
胡饼、蒸饼、馒头、 汤饼(面条)等 粟米饭、稻米饭、麦 饭等 粟米粥、稻米粥、麦 粥、面粥等 各种点心


庖 厨 俑
隋唐社会生活
新 疆 出 土 面 制 点 心
隋唐社会生活
隋唐的饮食——茶
《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人 自怀挾,到处煮饮,遂成风俗。自邹、齐、仓、 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 俗,投钱取饮。‛
南禅,自慧能后,由唐及宋,禅师辈出,派别 众多,形成“五家七宗”。 南宋后,仅曹洞、临济 两家盛行而流传不绝,并传至日本。
南禅之五家七宗
荷泽神会(686~760)
慧 能
(638~713)
青原行思---石头希迁--(?~740) (700~790)
曹洞宗(唐) 云门宗(五代) 法眼宗(南唐) 沩仰宗(唐)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 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 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禅宗的形成和发展
迦叶使成为禅宗的西天始祖。西天第二十八
祖菩提达摩(?~528或536),将禅宗传到中 国(南梁),达摩是为东土始祖。 二祖:慧 可(487~593);三祖:僧灿(?~606);四 祖:道信(580~651);五祖,弘忍 (602~675)。
彩 绘 女 立 俑
隋唐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帷 帽 骑 马 女 俑
男 装 胡 服 女 立 俑
唐 代 都 城 长 安
隋唐社会生活
隋唐的住与行
坊里制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隋唐文化
第六节:隋唐:隆盛时代
文化进程的分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