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铁路站前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版铁路站前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铁路站前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设计概况 (2)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主要技术标准 (3)3.主要工程数量 (4)4.征地拆迁类别、数量、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9)5.工程特点 (10)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10)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1)1.自然地理特征 (11)2.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条件 (16)四、施工组织安排 (18)1.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18)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20)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25)4.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26)5.工程接口及配合 (27)6.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总体形象进度图、横道图、网络图. 30五、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31)1.大型临时工程 (31)2.过渡工程 (37)六、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38)1.桥梁工程 (38)2.隧道工程 (42)3.特殊路基、路堑 (54)七、施工方案 (56)1.迁改工程 (56)2.路基工程 (59)3.桥涵工程 (76)4.隧道工程 (104)5.轨道工程 (127)八、资源配置方案 (132)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2)2.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134)3.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140)4.劳动力计划 (145)5.投资计划 (145)九、管理措施 (147)1.标准化管理 (147)2.信息化管理 (147)3.质量管理措施 (148)4.安全管理措施 (154)5.工期控制措施 (173)6.成本控制措施 (181)7.环境保护措施 (181)8.水土保持措施 (182)9.文物保护措施 (182)10.文明施工措施 (183)11.冬季施工措施 (186)12.夏季施工措施 (189)13.应急预案 (192)十、附件 (198)1.附图 (198)2.附表 (199)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编制依据1.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铁路颁布的铁路工程设计、验收《规范》、《规程》、《验标》、《规则》和沈阳铁路局有关文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线**至**段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10﹞348号)。

1.3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线**至**段扩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办﹝2014﹞1438号)。

1.4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线**至**段扩能改造站前工程施工图审核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工管施审函﹝2014﹞379号)。

1.5铁道部《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1.6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

1.7当前铁路建设的平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1.8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图说明书》及配套图纸。

1.9现场踏勘调查获取的资料,实地考察的自然因素、交通运输、料源、民情等资料。

2.编制范围⑴**线**至**段扩能改造工程(站前部分)施工1标段施工范围:**线**至北票南站(DK51+500~DK96+100),正线延长41.66公里,共设2个车站及线路所。

全线双线特大桥3座,4270.2双延米;既有单线隧道扩建利用1座,1187单延米;新建单线隧道1座,3835单延米。

涉及征地拆迁、大临、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轨道、站场、给排水等工程内容。

⑵主要工程内容设计里程范围内的站前工程,包括改移道路、乡村公路桥;新建汽车运输便道、改(扩)建便道、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电力线路;路基支挡结构、区间路基土石方、站场土石方、附属土石方、混凝土及砌体、土工合成材料、绿色防护、声屏障、隔声窗、取弃土场处理、地下排水设施、线路防护栅栏;桥梁基础、墩台、支座、桥面系及附属(不含T梁预制、架设)、框架式桥;隧道正洞、辅助坑道、洞门及附属等工程。

3.设计概况根据铁计函[2010]348号《关于**线**至**段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工管施审函[2014]379号《关于**线**至**段扩能改造站前工程施工图审核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文件,合同施工总工期36个月。

于2014年12月25日开工,2017年12月24日竣工,合同价值5.558亿。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线**至**段扩能改造工程(站前部分)施工1标段位于辽宁省西部,线路至**站(不含)引出(K51+500),出站后沿既有线前行约4.8km,在既有李家沟站西北侧两次跨越大凌河后,继续沿既有线前行,双单线跨越柳河后移位新建上园站,左线利用既有南岭隧道、右线新建单线隧道穿越南岭后设北票南线路所,出站后跨越大凌河并沿既有线走行,经北票西线路所、能家站、金沟站至**站。

线路途径锦州和**两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区县,本标段改建线路全长41.66km,其中锦州市境内19.34km,**市境内25.26km。

2.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国铁I级;⑵正线数目:双线;⑶设计行车速度:120km/h;⑷最小曲线半径:既有线改建地段:一般800m,困难500m。

增建第二线地段:一般1200m,困难800m。

⑸限制坡度:6‰;⑹牵引种类:电力;⑺机车类型HXD系列;⑻牵引质量:5000t;⑼到发线有效长:1050m;⑽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3.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主要工程数量表4.征地拆迁类别、数量、特殊拆迁项目情况4.1拆迁建筑物工程本标段共需拆迁建筑物16665.7m2,包含房屋,温室大棚,牲口棚,围墙等,其中房屋拆迁量最大,为9545.2m2。

4.2电力、通信线路迁改工程10kv电力线路迁改45处,220v电力线路迁改7处,380v电力线路迁改1处,66kv电力线路迁改2处。

通信光电缆迁改39处,通信光缆迁改5处。

微波站迁改1处。

4.3军事设施拆迁1. 本段线路于北票地区军事坑道附近通过,不满足军事设施相关规范的距离要求,经与部队有关部门沟通,本次设计按防护处理。

2. 与线路交叉的军事光电缆,本次设计按设置防护涵的方法进行防护。

由于产权部门无法确定军事光电缆的具体位置,故防护涵位置以施工时现场确定的位置为准。

5.工程特点5.1工程规模大、涵盖专业多、综合性强本标段起止桩号为DK51+500-DK96+100,正线延长41.66km,包括路基、桥涵、隧道、既有线改造、站场房屋及相关运营生产设备和配套工程等施工内容,工程涉及铁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因此,本工程规模大、涵盖专业多、综合性强。

5.2桥隧长本标段沿线涉及特大桥3座,共4270.2双延米,占线路全长10.25%。

本标段新建隧道1座,改建既有隧道1座。

新南岭单线隧道为全线最长隧道,长度为3835单延米。

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6.1本标段的控制工程新南岭单线隧道、既有南岭隧道改建以及土来沟中桥(右线)、金家沟中桥(右线)旧桥改造工程和DK72+847.30处1-7.0m框构桥施工为本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新南岭隧道工程和既有南岭隧道改建工程,两个隧道工程构成整个工程的关键线路,工期分别为18个月和10个月,且不能同时进行施工,只有新南岭隧道施工完成后将既有铁路拨接至新建隧道后,才能进行既有南岭隧道的改建施工,且只有既有南岭隧道改建完成后,将线路拨接至新建左线,才能对土来沟中桥(右线)、金家沟中桥(右线)旧桥进行拆除重建,以上工程均为本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6.2本工程的重难点工程本标段隧道长,工期短,冬季施工时间长,地质情况复杂,既是本标段施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重难点工程;三座跨河特大桥的下部施工是本标段的重点;线路与既有线交叉或并行、相互干扰大,是本标段工程施工的难点。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1.1地形地貌线路经过地段位于辽西低山丘陵区,次级地貌单元有丘间宽谷、河流阶地、剥蚀低山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较大。

1.2工程地质1.2.1地层岩性沿线地层普遍被第四系覆盖,河流阶地、河漫滩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坡积黄土、黏性土、粉土、淤泥质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

下伏多为沉积岩及变质岩,局部有岩浆岩侵入,线路所经多为砂岩、泥岩、页岩、砾岩、煤层、石灰岩、片麻岩、角闪岩、石英岩,伴有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侵入岩。

按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⑴第四系(Q):地层多为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的黏性土、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及新黄土。

其一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杂填土,颜色较杂,主要成份为沥青及混凝土路面和碎石垫层、建筑垃圾、黏性土、碎石等,稍湿~湿,稍密~密实,该层分布连续,层厚0.6~3.2m。

其一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①粉质黏土,分布不连续,层厚0.0~3.4m;②粉砂,分布不连续,层厚0.0~19.5m;③细砂,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0m;④中砂,分布连续,层厚0.0~13.8m;⑤细圆砾土,分布连续,层厚0.0~3.5m。

⑵白垩系(K):主要分布在西两家、波罗赤一带,以砂岩、砂砾岩、页岩、油页岩煤层等沉积为主。

⑶侏罗系(J):主要分布在北票盆地,岩性以泥砂质胶结的砂岩、页岩、砾岩、角砾岩、煤层为主。

⑷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李家窝铺、建平中王家附近,岩性以灰岩、页岩、砂岩为主。

⑸元古界(Pt):主要分布于**西南建平以东一带,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砾岩为主,石英砂岩、砾岩以硅质胶结为主,中厚层状,为硬质岩石。

⑹太古界(Ar):主要分布于建平一带,岩性以片麻岩、角闪岩、麻粒岩、石英岩等为主。

⑺燕山期火成岩:主要分布于**~喇嘛洞山一带,岩性以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等为主。

1.2.2地质构造线路经过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于中朝准地台之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皱,通过其次级构造宁城断凹和**穹褶断裂,区内燕山运动形成的北北东向。

北东向断裂较发育,区内盆地为上叠式,构成中生代大平房—烧锅杖子盆地、喀左盆地等呈北东向雁行式排列的上叠式盆地。

该区域在长期的地质演化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特征各异的断裂构造,特别是印支-燕山期以来,受太平洋活动带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北西、北西西的断裂构造。

并有逆冲断层和推覆体构造。

这些构造基本以正断裂、逆断裂为主,并有平移断裂。

1.2.3特殊岩土沿线特殊土主要类型为填土、软土、松软土、新黄土,分述如下:⑴软土:沿线存在流塑黏性土及淤泥黏性土,力学性能较差、固结度较差,为高压缩性土,厚度为0.5-2.5m,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局部低洼地段也存在软土,对工程影响较大。

⑵松软土:沿线多段表层为松散的粉砂,细砂及稍密的粉土,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不适合作为路基天然地基,建议予以处理。

⑶人工填土:沿线穿过城区,在地表普遍发布杂填土层,由于堆积年代较短,密实程度不一、厚度不等、成分复杂等特点,表现为物理性质不稳定,力学性质较差,强度较低等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