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生产工艺现状风险和防范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现状风险和防范措施

(7)人为损坏设备设施、停用安全设施。
(8)防腐蚀、防静电设施失效。
不能够满足一定工艺条件下的安全运行,薄弱环节失效失稳,发生事故的危害危险不能够消除。





(1)控制系统靠人工作用。
(2)人—机接口存在障碍。
(3)工器具配备不齐全、违规代用。
(4)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不懂原理,对危险有害因素不了解。
化工生产工艺现状风险和防范措施
1、工艺现状风险分析
2、对工艺现状风险评估的方法与途径
化工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现状的主要问题和风险表现
风险
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
后果






(1)工艺反应机理研究不充分,副反应及中间生成物危险特性研究不充分。
(2)没有足够反应动力学数据。
(3)对反应热力学研究不够,对热能、爆炸能量掌握不够。
(4)放大试验不符合技术规范和程序。
(5)工艺控制指标不全面,忽视、忽略一些指标。
(6)原材料的选用没有经过优选和考虑降低危险性、危害性。
(7)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排放、泄压泄爆、控制设计不充分。
(8)防毒防尘防腐防静电设施设计滞后。
先天不足、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存在大的缺陷,发生事故的条件没有从本质上消除,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5)工艺指标超范围时反馈、调整不及时,对风险预警不够。
(6)变更工艺和工艺方法不经过有效的培训。
(7)中间分析不全面(反应含量)。
(8)检验、分析缺项。
(9)原料(溶剂)任意代用而没有充分的论证。
(10)消耗变化不充分查找原因。
(11)投料计量不准。
过程失控,结果失控,危害危险隐患可能因偶然因素激发事故和放大事故危害。
基础管理不规范,工艺过程必然失控,工艺过程不能够保证安全。




(1)设备选型不合理,存在代用、替用、混用。
(2)设备性能不满足工艺条件。
(3)设备性能漂移而不能及时监控。
(4)设备在超过工艺设计极限条件下运行。
(5)设备管道选材不适用不安全。
(6)设备安装存在缺陷、维护不定期、检查不系统、使用不保养。




(1)工艺指标、纪律执行不严格。
(2)擅自改变工艺及不按工艺指标管理程序调整工艺。
(3)临时性更改工艺指标不分析风险、不进行教育培训和落实。
(4)工艺操作规程培训不合格。
(5)工艺合格分析和评价不够。
(6)管理人员不掌握工艺管理规范和违章指挥。
(7)工艺老化落后、改进创新不够。
(8)记录不真实。




(1)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不系统,存在漏洞。
(2)缺乏紧急停车的操作训练和应急救援的训练。
(3)防范失控措施不落实。
(4)应急、检测、报警器具失效。
(5)应急排放设施、系统不能够满足紧急状态下的需要。
(6)人员自我防护技能不够。
失去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使隐患转化为事故,也可能使事故危害扩大化。
没有科学、充分的危险性因素辨识和评价,防范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不强。




(1)配方验证、工艺条件验证不符合程序不符合规范。
(2)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粗浅、不充分,修改、更新不及时,不适应现场操作条件的变化。
(3)反应生成物(中间品)不清楚。
(4)过程偏离设计警觉性不够,原因分析、追究不够。
(5)操作人员对设备、机器维护、保养不够,对安全设施检查不够。
(6)设备、设施安装位置不符合规范、不利于操作和维护,不利于观察、操作和通行。
(7)对设备故障状态下的危险性缺乏有效措施。
(8)作业环境、设施不安全、不规范。
(9)安全和职业危害保护装置不与生产过程同步使用。
人—机不匹配,人的素质、技能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人—机互相干扰,增大了事故发生、蔓延的可能性。






(1)没有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危险危害分析占有的资料不全面,结论不全面。
(3)危险危害分析方法可行性、科学性、针对性不够。
(4)危险危害分析与生产、操作、设备、管理、防范措理解和采纳。
(6)危险危害分析没有及时更新。
(7)危险性分析人员知识、经验不足和组织不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