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献学绪论

中国历史文献学绪论


自可理解为古代文
献”。
• 2、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
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它 的研究内容包括:
①研究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它与社会的政治、 经济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探明现存历史文献的状况。 ②研究历史文献的性质与构成。从总体上研究如何分门别类, 使人们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好地对历史文献进行研 究和利用。
“文”为“典籍文章”,“献”指“贤才”,即古代 耆旧先贤的言论、见闻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 括他们的事迹经历 。
• 2、“文献”含义的演变
宋元之际马端临,名其著作曰《文献通考》,他说: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 记之书,信而有徵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 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 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三、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
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是不同的概念,担负不同的任务, 但又是两者不能分离。 历史研究必须依靠文献,历史文献学,但后者不能取 代历史学,它只是提供史料,复原历史事实却不能揭示历 史发展规律。历史文献学为历史研究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史 料基础,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历史学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它的发展扩大了历史文 献学的范围、丰富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加强了历史文献 学的科学性。
17、冯浩非:《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学术界》 2000 年 4 期。 参考网站 /GB/channel1/index.html / :8080/ /
四、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与方法
• 1、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
①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②具备搜集、分析并正确运用历史文献的初步能力;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提高批判地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 2、学习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②学习总结历史经验
③总结现实经验 ④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吸收其他相邻学
二、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
• 1、历史文献的定义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将全书分为24门:田赋﹑钱币
﹑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 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 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
张舜:“历史文献四字,
科的新成果,不断充实改造古文献学的理
论和方法。
参考书目
1.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 1997 年。 2.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3.张大可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4.谢玉杰、王继光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5.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学苑出版社, 2001 年。
③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传布与收藏。(诸如版本、校勘、
辨伪、辑佚、注释、翻译、编制书目和索引等) ④研究前人整理、研究和利用历史文献的经验。
历史文献学的任务是:对保存下来和已经发现的图书 资料(包括甲骨、金文、刻石文字、竹简、帛书等)进行 整理、编纂、注释,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使古 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条别源流、甄论得失,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便利。
12.王余光《中国文献学史要略》,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3.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 1994 年。 14.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商务印书 馆 2000 年。 15.郑伟章、李万健《中国著名藏书家考略》,书目文献出 版社 1986 年。 16.张家璠、阎崇东主编《中国古代文献学家研究》,广西 师大出版社 1996 年。
6.郑鹤春、郑鹤声《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7.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出版社, 1982 年。 8.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 1982 年。 9.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10.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1 年。
马端临所指的文献仅包括文字记载,非文字记载方面 不属于他所说的文献范围。在他的影响下,关于文献的认 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 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 3、现代文献概念
白寿彝《谈历
史文献学》:“我们 今天所说的文献,主
要是指有历史意义的
比较主要的书面材
料。”
现代“文献”的定义:“文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 体”。根据这一定义,文献不仅包括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 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 馆及至家庭私人所收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 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主讲人:周培佩


一、“文献”的含义
• 1、“文献”的本义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 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 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 也”。
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 贤士大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