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常用公式
财务分析常用公式一览表
附表一、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含义
类型
NO
财务指标
公式
指标含义
盈
利
能
力
1
销售利润率
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表示每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指标越高,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越强。
2
营业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表示每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指标越高,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越强。
或
经营性净现金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表明每元销售收入所含的经营性净现金或现金收入。指标越大,销售收入的经营性净现金含量或现金收入含量越高,反之越低。
27
净利润的
现金含量
经营性净现金与净利润的比例关系。表明每元净利润所含的经营性净现金。指标越大,净利润的经营性净现金含量越高,反之越低。
28
总资产获现率
权益资本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长期负债所对应的权益资本。指标越大,说明长期负债的程度越低,反之越高。
18
基于EBIT的
利息保障倍数
使用当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收入项目”(利息、所得税、净利润)与当年应付利息的比例关系。指标越大,说明付息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19
基于现金的
利息保障倍数
使用当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现金项目”(税前经营净现金-折旧和摊销)与当年应付利息的比例关系。指标越大,说明付息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8
税前投入资本
利润率(ROIC)
息税前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投入资本(包括股东的权益资本和付息债务资本)所带来的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指标越高,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
9
税后投入资本
利润率(ROIC)
息前税后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投入资本(包括股东的权益资本和付息债务资本)所带来的利息和净利润。指标越高,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
流
动
性
10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做“抵押”。一方面反映企业流动负债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或变现能力。
11
速动比率
除了存货之外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更具变现性的流动资产做“抵押”。一方面反映企业流动负债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反映企业除存货外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盈利力
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总资产所带来的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指标越高,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
6
税后总资产
盈利力
息前税后利润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总资产所带来的利息和净利润。指标越高,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
7
权益资本
利润率(ROE)
净利润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表示股东投入每元权益资本所带来的净利润。指标越高,股东权益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
20
基于EBITDA的本息保障倍数
使用当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收入项目”(利息、所得税、净利润、折旧、摊销等)与当年应付利息和本金的比例关系。指标越大,说明还本付息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21
基于现金的本息
保障倍数
使用当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现金项目”(税前经营净现金)与当年应付利息和本金的比例关系。指标越大,说明还本付息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财
富
增
值
能
力
31
经济增加值(EVA)
或
在支付利息和股东合适报酬之后的“超额收益”或“剩余收益”。当指标为正,表示股东财富增值;反之损值;指标越大,表示企业的股东财富增值越多,反之越少。
32
市场增加值(MVA)
实际公式: ,
或
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差。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投入资本,表明企业创造价值;反之损害价值。指标越大,表示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企业的股东财富增值越多,反之越少。
存货周转天数
销售收入与存货的比例关系。表明存货的周转效率,即每元存货转化为销售收入所需要的天数。指标越大,存货周转效率越低;反之越高。
25
应收账款
周转天数
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例关系。表明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即收回应收款所需要的天数。指标越大,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越低;反之越高。
现
金
创
造
能
力
26
现金销售比
资
产
营
运
能
力
22
总资产周转次数
销售收入与资产的比例关系。表明总资产的使用效率,即每元资产所能带来的销售收入。指标越大,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23
固定资产
周转次数
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关系。表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即每元固定资产所能带来的销售收入。指标越大,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24
3
EBITDA
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和折旧及摊销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表示每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利息、所得税、净利润和收回的非付现成本。指标越高,表明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越强,且经营性净现金的创造能力越强。
4
总资产
利润率
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总资产所带来的净利润。指标越高,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
5
税前总资产
负
债
和
偿
债
能
力
14
总资产负债率
所有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指标越大,说明负债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15
权益资产比
股东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指标越大,说明权益资本所占比重越高,负债比例越低。
16
权益乘数
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权益资本所支撑的总资产。指标越大,说明负债比例越高,反之越低。
17
权益负债比
经营性净现金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表明每元总资产获取的经营性净现金。指标越大,总资产的“获现能力”越高,反之越低。
29
投入资本获现率
经营性净现金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表明每元投入资本(权益资本和付息债务资本)获取的经营性净现金。指标越大,投入资本的“获现能力”越高,反之越低。
30
权益资本获现率
经营性净现金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表明每元权益资本获取的经营性净现金。指标越大,权益资本的“获现能力”越高,反之越低。
12
营运资本
需求量比率
营运资本需求量占总资产的比重,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指标越大,变现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反映企业多出的流动资产占用资金的情况,指标越大,资金占用越多,特别是当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差的存货、应收款、预付款增加。
13
营运资本比率
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无息的流动资产)与经营性流动负债(无息的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该指标越小,说明企业运用无息的流动负债来经营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本成本越低,营运资本管理水平越高;反之,说明企业运用无息流动负债来经营的能力越弱,企业的资本成本越高,营运资本管理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