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试卷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得分1.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期间。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2.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孙中山D毛泽东3.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变法通议》5.袁世凯最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A. 上海B.南京C.武昌D.北京6.下列不属于“三种政治力量”的是()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帝国资产阶级D.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8.下列哪一项不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表述()A.使中国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B.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D.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1.“短暂春天”的事实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B.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C.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D.民族资本主义的微弱12.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共同点是()A.都触及所有制形式B.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C.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13.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列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无产阶级的壮大14.“台湾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A.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15.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集体所有,集体经营B.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16.帝国主义国家先支持清政府,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A.维护中国统一B.阶级立场不同C.殖民利益得失D.社会制度差异17.《资政新篇》载:“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达为渔人利。
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洪仁玕从哪次事件中总结出这一教训()A.北伐失败B.安庆失守C.天京变乱D.天京陷落18.近代中国面临着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争取国家富强的两大任务。
关于两者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致力于经济建设,使国家富强,外敌自退B.没有政治独立,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C.政治独立是先决条件,是第一位的D.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保障,是第二位的19.中共十四大相对于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A.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C.提出加快改革步伐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洋务运动开展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筹划海防D.培养人才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得分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及政治特征()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B、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C、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人民民主专制制度2.以下属于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有( )A. 曾国藩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B. 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C. 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D. 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3.下面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有()A.康有为B.康广仁C.梁启超D.谭嗣同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工人罢工,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下面哪些属于这个范围的()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B.省港大罢工C.京汉铁路大罢工D.香港海员大罢工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有()A.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D.是一次知识分子的运动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打击保守势力7.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有()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C.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D.放弃原则下争取一切合作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内容是()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变法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E大地主大资产阶级10、江泽民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B.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D.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三、材料分析题(20分)得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的车队,离开西柏坡,踏上了进北平的道路。
……当共产党人进入北京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留给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烂摊子。
……就整个经济状况说,1949年与1936年相比,重工业生产大约下降70%,轻工业生产大约下降30%,农业生产大约下降25%。
城市失业工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约有400万人,……。
材料2: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治理好这个大烂摊子吗?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站住脚吗?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我们相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英勇奋斗所战胜……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反对我们,……去年对上海封锁,现在又进行轰炸……资产阶级一部分在观望,……一部分则是反对我们的。
上海的资本家说:共产党是军事100分,政治80分,财经打0分。
他们要在经济上同我们较量。
包括工人、学生、民主人士,对我们的经济十分担心,担心我们是否可以搞下去,他们很不安。
材料3:年份项目1949 1952农业约下降25% 生产迅速恢复工业总产值 140.2亿343.3亿财政状况财政赤字占全部支出的2/3 结余7.7亿回答:(1)材料一中的“大烂摊子”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大烂摊子”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指出当时整治烂摊子的主要阻力有哪些?(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到1952年新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是怎样取得的?(4)从1949年的“大烂摊子”到1952年的显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下面是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与前途的材料材料1:陈独秀说:“中国的经济现状,军阀阶级已与资产阶级显然分开,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分化尚未到截然分离之程度。
……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已阶级的政治斗争之需要与可能;而且连一般的政治斗争之需要甚至于连自己阶级的经济争斗之需要都要不曾感觉的工人(如手工业工人),也并不是少数。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材料2:瞿秋白说:“在中国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是否与封建阶级斗争?我们要知道此是一重要问题。
蒋介石等拿着政权不但得帝国主义帮助,还得封建阶级帮助。
可见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是无大冲突的。
说明了此点,可以去掉以为中国革命分两段的幻想。
此幻想可以容许我们党外合作,实则此幻想是错误的,中国资产阶级一点民权性也没有。
现在只有有我们包办国民党或国民党消灭两条路。
”——摘自瞿秋白在八七会议上的报告材料3:因为既然在现阶段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而中国革命又是处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的新的国际环境中,即处在社会主义向上高涨、资本主义向下低落的国际环境中,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革命的时代,那末,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也就没有疑义了。
没有问题,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既然是为了变更现在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即为了完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而奋斗,那末,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
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
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
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
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摘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问:(1)材料1中,陈独秀的言论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表现出怎样的政治倾向?(3分)(2)材料2中,瞿秋白对中国资产阶级及中国革命的认识有哪些错误?(2分(3)材料3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分析结论是什么?(2分)(4)对上述三种政治倾向,应如何评价?(2分)四、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得分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简述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4.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五、论述题(1题,共10分)得分1.结合抗战的历史过程,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C;5.D ;6.C;7.D;8.D ;9. A;10.D;11.B ;12.C ;13.D;14. A ;15.B ;16. C;17.C;18.A;19.D;20.A二、多项选择题1.AC ;2.AC;3.BD;4.ACD;5. ABC;6.ABC ;7.ABC;8.ABC;9.ABCD;10.AC;三、材料分析题(1)资产阶级领导革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