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文潮汐汇总
图 5-9 引潮力的水平分力都 指向正反二个垂点,并在那 里形成二个潮汐隆起,使地 球由正球体变成长球体。
图5-10正反垂点的引潮力 向上,中间的引潮力向下, 地球由正球体变成长球体。
引潮力的大小,同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上述公式不是引潮力普遍公式,且是近似的, 但可以用比较太阴潮和太阳潮的相对大小;
全日潮:其它日期,在≥90-范围 内,纬线全线位于顺潮(或对潮)半球 内,以致那里每太阴日只有一次涨潮和 落潮;
混合潮:在其它纬度带,每太阴日虽有 二次涨潮和落潮,但高度有所不同,涨 (落)潮历时也有差异;
二分潮:春秋二分前后的朔望,日、月 都在二分点附近,太阳潮和太阴潮潮汐 隆起最为接近,潮差特大,日潮不等现 象不显著;
二至潮:冬夏二至前后的朔望,情形有 所不同; 近地潮与远地潮:近地点时的太阴潮比 远地点时要大39.1%; 而潮汐摩擦:潮流对海底的摩擦作用。
地球的潮汐变形——正球体变成长球体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整体上为地球绕转 太阳提供向心力; 地球各部分受“差别吸引”,使它发生 潮汐变形; 同理,月球的“差别吸引”,使地球在 绕转月地共同质心中发生潮汐变形。
图5-6(上)太阳的引力 使地球不断地从它的惯性 直线路径“落入”自己的 轨长长长长长长消
第十二节 海洋天文潮汐
一、 潮汐现象
潮汐涨落
从局部地区看,潮汐是周期性海面升 降; 涨潮和落潮:周期是半太阴日(约12 时25分)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 大潮和小潮:潮差最大时和最小时的 潮汐; 波和潮流:海面垂直升降和海水水平 流动。
公式中2,G,r都是常数,不同天体的引潮 力大小,仅取决于天体的质量m和距离d;
太阴潮>太阳潮(2.2:1)。东汉王充“涛 之起也,随月盛衰”。
三、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
潮汐的基本周期
每太阴日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
每朔望月二次大潮和二次小潮;
逢朔望发生大潮(初一、月半);
逢上下弦发生小潮(初八、廿三)。
图5-11 潮汐的基本周期:每 太阴日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
图5-12(上)逢朔望发生大潮 (下)逢上、下弦发生小潮
潮汐的复杂性
日潮不等:若月球赤纬不等于零,它的 两个垂点分居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 度(除赤道外)的顺潮与对潮有所不同, 造成一日内二次高潮之间的差异;
回归潮:月球赤纬愈大,日潮不等愈显 著,赤纬最大(2835)时发生的潮汐; 半日潮:在赤道上,一太阴日内有等高 的二次高潮和低潮,间隔均匀;
图5-7(下) 潮汐变形
引潮力 引潮力及其分布:
• 引潮力是一地所受天体引力同全球 平均引力的差值; • 正反垂点的引潮力最大。
引潮力方向:两头(垂点)向上,中 间向下; 潮汐隆起:向月(日)为顺潮;背月 (日)为对潮。
图5-8 引潮力及其分布 细箭头为平均引力,粗箭头为实际引力,双线箭头为引潮 力。引潮力=实际引力– 平均引力。正反垂点的引潮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