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总结1.长度的测量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1、游标卡尺的两种读数方法:法一:加法先读主尺读数: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对应的主尺位置?再读游标读数:找出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两次数值相加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法二:减法?.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即(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2.测量与记录?(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 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1?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3.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①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小误差.考点一?完善实验步骤考点二?纸带数据的处理答题技巧:实验原理迁移创新?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而知识旧.因此做实验题应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纸带的处理、游标卡尺的读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只要熟练掌握,?就不难解答。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数据处理:?1、建立坐标系,标明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2、标度:标度要适当,让所得到的图线布满整个坐标系;?3、描点:描点时要留下痕迹;?4、连线: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同一直线上,让其余的点落在直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弃;?5、根据图象做出结论。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原理: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
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
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若m1s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1s1'+m2s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实验器材:?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圆规。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8、过O、N作一直线,取OO'=2r(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m1·m1·+m2·m1·与m1·+m2·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3)实验器材:?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白纸,图钉,小球,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
? (4)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y=,则应有: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vn=,或由vn=算出,如图所示。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缍,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vn=和动能的增加量,进行比较。
,g=。
据此,只要测出摆长用),秒表。
?实验步骤:?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米尺测出悬点到球心间的距离;或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2r,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5°),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动30至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这就是单摆的周期T;?5、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6、变更摆长重做两次,并求出三次所得的g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6V),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若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
?实验步骤:?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6V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再把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cm处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使用螺旋测微器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2)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上的水平刻线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如下图所示。
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目的:?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理解并检验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掌握仪器的选择和电路连接。
?实验原理:?1、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一纯电阻R两端电压U与电流I总有U=I?R,若R为定值时,U —I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
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电阻也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而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越大,灯丝的温度也越高,故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U—I曲线)应为曲线。
?2、小灯泡(3.8V,0.3A)电阻很小,当它与电流表(0.6A)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为了准确测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即U、I的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为使小灯泡上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电压表量程要变更:U<3V时采用0—3V量程,当U>3V时采用0—15V量程。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力求读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