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力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

格力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

格力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
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显然,正是因为董明珠有了这段讨账的难过经历,觉得讨债之“苦”已经受够了,才感觉到未来要做生意,必须选择比较诚信的
经销商,所以后来董明珠才一步一个脚印,非常仔细地把一些诚信、踏实的经销商引进过来,用她的服务和热忱帮他们做生意。

由此董明珠也才更加确信一点,惟有价值观一致的厂商和经销商凑在一起,以诚信为基础,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无疑成为她
后来做经营决策的重要思想依据。

另外,在挫折当中的很多思考和
意志的磨练,使得她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过后才发现,这段“令
人难过”的经历,正是历练她成为一个营销主管的很重要的基础。

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

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刚性与弹性
2013年,董明珠个人声望达到顶点,虽然她已离开销售一线多年,“销售女皇”的经历仍旧激励着许多销售员。

有人自费坐飞机
跑到珠海去看她,只是为了满足一个好奇,“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
她是格力事实上的新闻发言人,说话简单直接,一张嘴就是新闻标题。

她自带强大逻辑,和她谈话如果不在其话语体系内分分钟被
秒杀成渣。

在网上搜索最近一个月内关于董明珠的报道,一半以上是负面评价,各种调侃、讽刺。

但也有人为她说好话,李俊涛就认为董明珠“充满了正能量”,“她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女人,有傲气很
正常。

董明珠就是格力的灵魂人物,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强人。


女强人恰恰是董明珠最讨厌的字眼,没有之一。

除了工作,董与其他女人一样,喜欢漂亮衣服,执掌大权多年,她从来不肯穿所谓的职业女性套装,觉得太死板。

她有20块一件的衣服,也有上千块的衣服。

在第二本传记《行棋无悔》一书封底,编辑采用了一张董明珠外出时身穿颜色鲜艳的连衣裙在水边戏水的照片,神情快乐如同回到了少女时代,与外界印象大相径庭。

这是拍照者抓拍偶得,也是董明珠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董明珠自称“内向、腼腆、性格随和”,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可不是这样。

她能毫无顾忌地在公开场合用“小偷、骗子”评价对手,也曾因顾虑在火车上吃东西吃相不雅而饿了一整天。

一旦回到工作中,董就带着通常男性都难以匹敌的强大气场。

在董氏规则面前,任何人也无法越雷池半步。

丈夫因病去世,董明珠36岁开始做销售员起家,后来成为格力“销售女皇”。

做销售的经历对董明珠影响深远。

令人奇怪的是,销售女皇不喝酒。

在那个“酒量就是销售量”的年代,她依靠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和专业分析说服经销商,靠热情和韧劲让那些大男人折服。

1993年,董明珠在格力销售额达到5000万,占到格力总销售额的六分之一,确立了她“金牌销售”的江湖地位,也得到了格力董事长朱江洪的赏识。

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董明珠集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三职于一身,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一把手”,格力从此进入了她的时代。

很多人会说董明珠偏执,甚至有好事者去调查过她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与经历,以期发现蛛丝马迹。

偏偏儿时的她乖巧羞涩,在家排行老七,碰到发电影票的时候,有人想多要一张和朋友一起看,董明珠会把自己的电影票慷慨送出。

儿时如此与世无争的董明珠何以今日成为一代霸道女总裁?董明珠的回答还是很刚性,自己的利益可以让,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不能让。

可以想象,有多少人会对董氏管理颇有怨言,如果不是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管理下业绩持续增长,很难堵住这么多不满的嘴。

2012年是董明珠独立执掌格力的第一年,当年格力电器营业收
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继海尔、美的之后第三家营收过千亿的中国
家电企业。

以空调一个品类做到千亿元规模,格力是独一份。

董明珠自己是工作狂,偶尔在早上6点给下属打电话布置工作,又在铃声响了两下后再挂掉。

觉得这样打扰下属休息,还是不妥。

一般情况下她每天会留出一个小时散步,但“散步也在想工作”。

她不是完全没有休息,据说她喜欢看肥皂剧,从韩剧到最近流行的《北平无战事》,她都喜欢。

“统领8万人企业的老板,仅有强势怎么够?”格力电器常务副
总裁、总工程师黄辉说。

董明珠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走了这么多人,格力不还是很好嘛?”对于她来说,走掉的人就是过去时了,因为,他们不可能再回
来了。

“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走的人不许回来。


董小姐还是董阿姨
资本杠杆下,制造业与互联网冷热不均。

彩电圈已让乐视搅得不得安宁,空调行业是否会出现这样的颠覆性对手。

在格力,所谓“互联网思维”体现最明显处还是营销。

2014年
董明珠没有继续与过去两年的代言人成龙续约,而是亲自出镜做广告,还拉来了王健林站台。

除了格力空调,董明珠还为晶弘冰箱代言。

她亲自出镜首先是为了节约成本,不过“为自己代言”本身就
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招牌。

很多创业型公司的90后们会采用“我就
是品牌”的免费广告策略。

出于某种外人难以理解的情怀,董明珠把格力、把卖空调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在2013年的格力新春年会后,董明珠与一桌子男
性高管吃夜宵,席间说到百年老店的话题,董明珠说:“到时候我
们也都不在了”,气氛一下子有些低落,但是她很快又提高了声音,“没关系,我们到了天上也要继续卖空调,你们都记得啊!”一桌子
人中居然很多人频频点头。

这毕竟是玩笑,董明珠也知道,一代人来,一代人去。

董小姐60岁了,她也许可以亲手把格力带上2000亿的宝座,但也终会将未来交给下一代。

什么样的人可以接盘格力,“必须是有挑战自我思维的人。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挑战自我。


这个答案很含混。

董明珠靠极强的自我驱动以及严格管理风格将格力带到了今天的位置,但个性十足的90后还能继承这一切吗?
现在,每年新加入格力的新员工,都有机会与她零距离接触。

去年格力招了1200名新员工,公司把他们分了组,每200人一个组,逐一与董明珠搞座谈。

这对于忙碌的董明珠而言,殊为不易。

她坚持要求这样做:“以前我刚当总经理的时候,每年招生时候我会去,后来因为确实工作太忙,就中断了。

但是我当了董事长就发现,年轻的大学生从学校走出来,包括在学校期间所受到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进入格力后)需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另外,你要坦诚地面对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到这个公司,一把手在想什么。

”她觉得这点很重要。

“所以为什么我们创新体系、工程体系那样的普及,格力电器不是单一的技术创新,它是全员文化体系。

要让每个人都觉得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与他有关。


她特别强调,自己与90后沟通没有任何问题。

“年轻人是很可爱的,很多人很积极向上。

因为到了这个社会以后,没有这样一个导向,他慢慢会失去了方向,会迷茫,会随波逐流,你要把他们引导到一个自我挑战的境界里面去。

我总跟他们讲,其实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你曾经挑战过自己,人最大的幸福是因为你改变了别人。


任何时候,董明珠都不会向人谈及她的挫败与孤独。

在这个男性主宰的江湖战斗了25年,她身上很多东西被磨掉了,这也把她性格中强势一面彻底激发。

不过对于自我同样强大的90后来说,他们是否会将精力依然在董小姐状态的她视为董阿姨?
张天一平静地看着董明珠,说:“您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

”熟悉张天一的人都知道,他卖米粉也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

董明珠反驳说:“我与你妈妈不同,我是希望你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但这也挽不回张天一的心,打分环节,他给董明珠打了个2分,满分是10分。

这才是真正的90后,独立于格力王国之外的90后,董明珠改变不了。

她也承认当下的创业潮对年轻人影响深远:“现在我们讲互联网思维就是一夜爆红,都是猪在风口上也能飞上天,这种思潮误导得90后都想自己当猪。


但她又说:“我认为到一个企业去打工也是创业,在格力电器的90后他们也都能接受。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