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授课时要注意的那些事儿——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授课时要注意的那些事儿——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授课时要注意的那些事儿——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教学园地
12-29 1350
授课时要注意的那些事儿
——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
讲座简介:从分析学生学习时的感知通道入手,在解析课堂教学中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寻找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个体感知信息的通道
n视觉
80%以上学习信息的来源
n听觉
15%的学习信息的来源
n本体觉
操作技能的形成
n前庭平衡觉
影响空间关系
n触觉
影响注意的集中和听课情绪
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83%的人通过视觉
11%的人通过听觉
3.5%的人通过嗅觉
1.5%的人通过触觉
1%的人通过味觉
学生是如何保存信息?
我们可以保存:阅读信息的10%;听觉信息的20%;视觉信息的30%;视觉和听觉信息的50%;谈话内容的70%;做某事时说话内容的90%
学生的记忆
教导的方式 3小时后记忆 3天后记忆的保存率
单独向人讲述 70% 10%
单独向人演示 72% 20%
讲述加演示 85% 65%
二、课堂视觉信息及其增效
n看(主观能动性)
n看到(视觉能力)
n看懂(视知觉水平)
n色彩(喜好与厌恶)
n光线(虹膜色差)
n气质仪表(爱屋及乌)
n容貌修饰(漂亮指数)
n衣着装扮(色彩与款式)
n目光交流(时间与次数)
n面部表情(变脸水平)
n距离与位置(远近)
n体态语言(亲善度)
n手势(灵活度)
三、课堂听觉信息及其增效n听(主观能动性)
n听到(听觉能力)
n听懂(听知觉水平)
n音频(听力水平损失不同)
n音量(听觉感受性不同)
n音质(声音魅力)
n语调(主观体验)
n语速(听力水平)
n节奏(听力疲劳)
n遣词(讲解能力)
n语境(外语学习)
n清晰度(发音器官)
n流畅性(情绪因素)
n语言的内容(言之有物)
四、课堂控制策略及其增效目光期待皱眉谴责瞪眼谴责撇嘴谴责摇头谴责增大音量手势暗示课堂提问停止口授声向变化缩短距离点名提醒规则重申委婉提示批评训斥幽默暗示创设情境故意忽视
五、课堂现场分析及其增效n学习动机不明确?
n学习兴趣没培养?
n学习积极性不高?
n主观能动性不足?
n学习目的不明确?
n学习态度不端正?
n学习方法指导欠缺?
n学生应试心态偏重?
n有习得性无助?
n边缘化学生多?
n课堂宽容缺位?(微波效应)
n错误处理不当?
n话语权被剥夺?
n前一节课太累?
n最近应试疲惫?
n教学方法落后?(“满堂灌”和重复机械练习)
钱志亮有效课堂的 4 I
n Interest兴趣:学生的兴趣——善教继志
n Information信息:学到多少——受益匪浅
n Impact冲击力:多方面影响——醍醐灌顶
n Interaction互动共同参与——教学相长
一节好课应该做到:
n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
n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钱志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