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行业竞争、壁垒、特征及上下游行业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行业竞争、壁垒、特征及上下游行业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行业竞争、壁垒、特征及上下游行业(三)行业竞争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城市化建设等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企业营业收入逐步增加,高品质的设计作品不断被创作,行业竞争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行业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并逐步趋于充分竞争的态势。

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已基本形成以国有大中型设计企业、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为主,大量中小设计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

国有大中型设计企业的项目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品牌效应卓越,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般采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业务范围、区域范围覆盖较广,建筑设计通常只是其设计业务的一部分。

该等类型的企业代表主要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

民营设计企业在市场运作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上通常比较灵活,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行业中专业实力较强的民营设计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前沿创意理念、技术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凭借较好过往业绩、对区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在细分设计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意和技术优势,走精品化设计路线,并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该等类型的企业代表有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等。

知名外资企业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组织管理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大型项目设计经验丰富,通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其他方式进入中国建筑设计市场,但同时该等企业在理解客户当地人文特点与区域文化、设计收费水平等方面竞争力相对不高。

该等类型的企业代表有美国Callison建筑事务所等。

除此之外,行业内诸多中小设计企业则将业务重心放在充当上述企业的配套角色,或独立承接一些低端项目,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设计能力参差不齐。

(四)行业壁垒1、资质壁垒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及《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企业,应按照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勘察设计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

随着行业资质管理体制的逐步规范和完善,对行业内企业的资质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行业新进入者若开展工程设计业务,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相应资质许可,面临较高的行业资质壁垒。

2、人才壁垒建筑设计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行业,专业功底深厚、设计经验丰富、创意理念新颖、文化背景多元的设计人才往往是业务承揽、团队培养、优秀作品呈现的关键要素,是行业内企业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此外,随着新型建筑特殊工艺技术、超高层技术、BIM技术等新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入应用,新型建筑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并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设计实践中。

同时,建筑设计行业的专业知识涉及材料学、力学、美学等多个领域,需要对多个学科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因此培养一个优秀建筑设计专业人才需要知识、时间和经验的不断磨合,行业新进入企业通常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卓越、高效、客户高度认可的优秀设计团队,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3、品牌壁垒建筑设计业务除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外,还需提供持续、完善的后续服务。

公司的行业口碑、品牌影响力、过往经营业绩以及标志性设计作品往往成为客户选择设计服务供应商的关键因素。

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批通过业绩积累、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客户服务、品牌塑造等方式建立起优质品牌形象的标杆企业,该等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完成了一系列一大批标志性样板工程,在技术、人才、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逐步领先于其他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行业新进入者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公司的品牌建立和业绩积累,面临一定的品牌壁垒。

4、技术壁垒建筑设计行业作为高度依赖专业知识的智力型行业,涉及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建筑美学等诸多学科,对于专业学科的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贯穿建筑设计业务全过程。

随着现代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化、涉及领域日益多元化、项目管理日益综合化,行业对建筑结构、机电以及各类专项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运用成为衡量行业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当前,行业内具备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纷纷开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新型建筑特殊工艺技术、超高层技术、新结构技术、绿色节能技术、BIM技术运用、智能化技术等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努力形成先发技术优势。

行业新进入企业通常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面临一定的技术壁垒。

5、经验壁垒在建筑设计行业,客户在选择设计团队时,过往的项目设计经验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随着建筑设计行业不断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只有将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结合,才能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形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经验积累离不开长期的行业实践,项目经验不足是市场新进入者必将面临的行业壁垒。

(五)行业的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其他主要特征1、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工程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行业,同时具备工程技术行业的严谨属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属性。

建筑设计包含建筑、结构、机电、暖通、消防等工程设计内容,涉及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建筑美学等多个学科。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技术水平相对成熟,但随着绿色节能技术、BIM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入运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建筑设计行业技术水平取决于各类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以及技术人员对知识及经验的综合运用能力,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工程技术及生产技术三方面。

(1)建筑设计艺术创作主要体现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能力上。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建筑设计成就辉煌,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开放,东西方建筑思潮不断融合,中国建筑设计行业逐步确立了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精髓、融合西方现代建筑文化特点的个性鲜明的建筑艺术创作风格。

总体而言,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在基础学科发展、先进技术运用、设计理念、过往业绩及经验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对于国内技术规范的理解、对社会人文的认知等方面又具备一定优势。

(2)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工程技术。

作为技术集成为核心的应用性技术行业,建筑设计对建筑结构、机电以及各类专项技术要求较高。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整体技术实力得到迅速提升,技术水平逐步成熟。

未来,在新型建筑特殊工艺技术、超高层技术、新结构技术、绿色节能技术、BIM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新兴技术驱动下,中国建筑设计工程技术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建筑设计生产技术主要体现为企业在方案设计、图纸绘制等过程的技术应用。

以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设计图纸绘制及呈现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影响建筑设计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例如,建筑设计企业的图纸绘制最初由设计师纯手工绘制完成,而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成功研制、计算机并行技术的发展、以及虚拟设计、实时仿真技术的涌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逐步成为辅助设计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计的精准性。

再如基于协同设计理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项目前期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日照检测、线路碰撞检测、能耗检测以及后期施工管理等全流程的自动检测与控制。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周期性建筑设计行业自身发展的成熟度基本与区域城市化进程保持一致,但在发展过程中亦受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产业政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发展会随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呈现一定的阶段性波动。

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与建筑设计行业需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区域性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多样化的特色鲜明的地域建筑文化和风格。

本地的设计机构凭借谙熟当地文化,拥有一定的本土优势和便捷服务优势。

因此,从建筑文化角度看,建筑设计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较好,市场成熟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建筑设计企业和专业人才。

中国较多优秀的建筑企业和人才集中于长三角、环渤海湾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因此,从建筑经济角度看,建筑设计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带来的国际化视野,逐步缩小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等差异。

同时,大型综合类建筑设计企业不断扩大业务覆盖范围,通过增设异地分支机构,打破地域限制,建筑设计行业的区域性正在逐渐弱化。

(3)季节性从技术角度看,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建筑设计业务主要依赖于设计人员,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但受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计划、项目进度以及因春节、气候等原因导致的建筑工程施工业务量变化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六)上下游行业建筑设计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处于建筑工程业务链条的前端,行业企业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工作开展必需的办公用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设备、耗用材料以及图文制作服务、项目合作服务等劳务性服务。

公司所采购的商品及劳务市场供应充足,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供应商较多,质量、价格高度透明,不存在依赖特定供应商的情形。

建筑设计行业与上游行业不存在紧密的供应关系。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建筑物产权所有人、房地产开发商、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建设单位或发包方。

随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涉及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众多领域的投资建设需求旺盛,这将对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起到巨大驱动作用。

下游行业的发展与建筑设计行业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