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学习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老王》。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我们学习一种以问题导读研习文本的方法来学习一篇文章,第二个目标是赏析人物,体悟主旨。
对于杨绛先生,这篇文章的作者,大家了解多少?生:杨绛, 1911年出生,是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留学英法,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师:是一本书上的材料,比较全面。
再找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代表作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
师:哦,她的一些代表作。
最后一位同学。
生:她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一部比较好的……师:《堂·吉诃德》是她的代表作还是……生:译作。
她的小说《洗澡》我认为是一部比较好的作品。
师:我们看一下“杨绛先生简介”,同学们自己读一下。
(生读多媒体展示内容)•杨绛,生于1911年•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妇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师: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在文革中也遭遇了很大的苦难。
杨绛先生今年已经一百多岁高龄。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她写的一篇散文——《老王》。
首先解决一下字词的障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读多媒体展示内容)伛偻(yǔ)荒僻(pì)攥着(zuàn )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lóu )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师:读的非常好,非常准确大家对哪个词不理解,感到陌生?生:取缔师:“取缔”是什么意思?生:取消之意,是政府机关的政治手段,具有强制性,大多是非法的组织。
师:解释的非常到位,取缔往往带强制性,多指一些不好的事物。
还有不理解的吗?生:愧怍?师:“愧怍”是什么意思?生:与“惭愧”相近,相比之下,程度比“惭愧”更深。
师:它是“惭愧”的一种更书面化的表达。
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生:没有。
师:把自己感到陌生的写在书本上。
(生抄录)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字音,横向读,我起个头,“伛偻”预备起!(生齐读)师:读的非常好!刚才说我们要以一种以问题导读研习文本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带着哪些问题去读课文呢?是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指向内容;二十这篇文章怎么写的?指向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三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指向主题。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都可以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导读来解决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或者说读懂这篇文章。
所以,希望大家把这三个问题抄写在课本上或者是读书笔记上。
(生抄录)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去读文章。
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PPT展示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默读或速读都可以。
(板书为什么)(生认真看课文,思考问题)师:好,大家看完了。
这篇文章并不难,找同学说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生:作者回忆了在文革时期与老王交往的一些生活片段。
师:也就是老王还有作者,好,请坐!师:周长宇,你的答案呢?生:我的答案和他的差不多,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主要是作者对老王的感情,通过几个生活片段来展现人物。
师:好,说的更详细了。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了一个人物,写的谁呢?生:老王!(齐答)师: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
那么作者围绕什么事情来写老王的呢?围绕着作者一家人跟老王的交往,所以说这里面这要写了老王,还有作者一家。
问题到这里呢,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来追问这两个问题:第一个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第二个,与老王交往的作者一家人又是怎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多媒体展示问题)师:大家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再在课本上找出来他的具体表现。
好,快速浏览全文。
(生认真看课文,思考问题)师:好,我们找同学来说一下,先说老王是怎样的人,哪位同学愿意主动来回答一下,举手或者是直接说都可以,好,那位同学。
生:首先通过第三段可以看出来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嗯……他,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都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因为他的眼睛瞎了,然后还遭到别人的误解,所以他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而且第五段中老王愿意给杨绛一家送冰,然后他的冰是比他的前任大一倍并且冰价一样,这表现出老王很老实,很实诚的一个人。
然后是,然后就是第六段的时候,就是“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道:“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放心,通过这些表现出老王是一个关爱他人的人,他很关心别人。
师:嗯,就这些是吧?生:然后最后一段好像是,就是他去给作者一家送鸡蛋和香油,其实他自己的生活也过得很不好,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还是依然想着报恩,因为作者一家曾经给过他鱼肝油治疗他的眼睛,所以他是知恩图报的人。
师:知恩图报的人。
(板书)好,请坐!师:生:师:生:师:师:嗯,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好,请坐。
这个同学找出来四个形容词来形容老王,不幸的人,老实的人,关爱他人的人知恩图报的人,,而且分析的非常的透彻,比如他不幸,眼瞎了别人还恶意的揣测,其他点也同样有理有据。
其他同学谁还有补充或者还有不一样的见解?生:第二段,他是一个身世悲苦的人。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知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身世比较悲苦,是一个命运悲惨的老人。
师:嗯,是一个苦命、悲苦的人,好,请坐。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用其他形容词来形容老王?生:第四段,“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他还说他住在那儿多年了,说明他居住的条件十分恶劣。
还有第三段,“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老光棍”说明他是一个孤苦无依的人。
师:孤苦无依,是吧?孤苦和不幸是一个意思,好,请坐。
如果我们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老王,我们选择哪两个?(生思考,小声交流)师:我们用两个词高度概括老王,应该是哪两个?——王士骋。
生:第一个是“不幸”师:再一个呢?生:第二个是“知恩图报”师:知恩图报。
你觉得“悲苦”和“不幸”是一个意思,是吗?但是这个“老实”和“关爱他人”能不能从属于“知恩图报”呢?不太恰当,是吧,好请坐,你在想一想。
师:(用手示意着黑板上的词)既老实,又关爱他人,还知恩图报,我们用什么词来概括呢?生:(齐答)善良。
师:对,善良。
不幸和善良,你想一想这两个词是不是能够高度概括老王?他悲苦,孤独,是不幸的;他老实,诚实,关爱他人,又是善良的。
好,这是老王,那么作者一家又是什么样的人呢?(生片刻思考)师:韩庆燕生:第三段“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这里看出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良。
还有“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都说了不要钱了,但是为了照顾他的生意,杨绛先生还是要给钱;还有关切、询问,第七段杨绛问老王凭借老主顾能不能维持生活,体现了对老王的关心。
师:是,老王是善良的,杨绛先生一家也是善良的,同时还是关爱老王的一家人,她分析的很到位。
好,我们看第三段作者写的“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除了善良,关爱,他们对老王还有什么呀?生:同情。
师:对,同情。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词够表现杨绛一家人的特点,选哪个呢?生:同情。
师:同情,对不对?还有没有其他词语?生:善良。
(师板书)师:他们打了个平手。
杨绛一家是善良的,是对于处于苦难中的人有同情心的一家人;老王是人力车夫,处于社会底层的不幸的人,但是他身上有着可贵的品质——善良。
这是本文主要的人物。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这个文章的手法。
具体到文章中就是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学到的?师生一齐: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师:这都是正面描写,有的时候会通过别人来表现一个人物,这是?生:侧面描写。
师:好,请大家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且赏析一下,运用这些手法写出了什么?速读全文。
(3分钟)师:我们来交流一下,采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者品质?陈红茹。
生:肖像描写。
第八段“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身体状况都这样了,还是想着过来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能看出他知恩图报。
师:知恩图报,是吧?在这里这个肖像描写,我们看一下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他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呀?他怎么了?生:病了。
师:病得很厉害,可以说是病入膏肓。
师:病入膏肓依然对作者一家很善良,这种品格非常可贵。
这段描写写的非常的形象,虽然说写的似乎有点可怕。
请刘路同学读一读这一段。
刘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他的那种病入膏肓的状态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写的非常的形象。
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手法?王世凯:11段和12段。
“我强笑说”这里是语言描写。
十二段就这一句话,说明老王拿着鸡蛋和香油去感谢作者一家,他本身的生活并不好,却想着感谢别人,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
师:我们看看下面的结果,没过几天,他就去世了,他的生命终结的这么快,却没有吃香油和鸡蛋,你觉得为什么没有吃呢?李艳:我感觉他不舍得吃,想把这些好的东西留给他尊敬和喜欢的人。
师: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这样快的不幸的离世。
还有其他的地方吗?王春香:第16段,“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作者看着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这里表现出老王病的很重,他已经病入膏肓了,突出了他的不幸。
师:这里“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是什么描写手法?生:动作描写。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的?李嘉晴:还有心理描写,在16段最后三行是心理描写。
师:你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李嘉晴读。
师:这是作者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什么?生:写出了作者对老王的担心。
师:也可以想见作者的病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作者这样的语言我们看起来似乎很朴实,但我们读起来的时候,特别是非常形象的描写,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更深步一步的了解,如果作者只是说老王很善良、很朴实,可能我们没有很直接的感受,但是经由比喻的修辞、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我们对这个人物不幸而又善良的可贵的品格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三个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展示ppt)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有许许多多熟悉的人或者陌生的人,作者单单写了老王,为什么写了老王?文中有一句话就是答案,是哪句话?生: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