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筹划一: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一)政策依据
1、企业所得税是否合并缴纳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差异
①设立的难易程度②公司间亏损是否能冲抵
③纳税筹划难易程度④承受的经营风险
(二)筹划思路:
(三)筹划案例
某公司每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准备设立一分支机构,预计分支机构从2010年度至201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
方案1:设立全资子公司
方案2:设立分公司。
思考:案例:某公司2011年准备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立三个分支机构,北京的分支机构预计在未来三年的收益分别为1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上海的分支机构预计在未来三年的收益分别为-100万元、-40万元和140万元,深圳的分支机构预计在未来三年的收益分别为5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
该分支机构应当采取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
二:筹划二:规范母子公司之间的收支行为减轻总体税负
筹划原理:
(一)“费用下放”的节税方案
1、母公司高管在子公司兼职
2.将在子公司兼职的母公司高管的部分费用“下放”给子公司,让子公司提取董事会费,据实列支在子公司兼职的母公司高管的相关费用。
3、将部分办公人员“下放”给子公司,其相关费用也随之“下放”,在子公司的税前据实列支。
(二))“向下收费”的节税方案
1、母公司向子公司按市场价格收取办公用房租金。
2、母公司向子公司据实分摊电话费、物业费以及水电费用等各项期间费用。
3、母公司对子公司要实行有偿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比如在担保等方面按市场价格收取一些费用,加大子公司的税前扣除,以便减轻总体税负。
4、母公司对其他盈利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也应进行市场化操作,该收费的一定要收费,若母公司扭亏为盈,即可最大化地减轻企业所得税的总体税负。
四、广告宣传费节税筹划
(一)政策依据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
2、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筹划原理及案例
大华公司(盈利企业)为一家生产经营企业,其从事行业发生的广告宣传费根据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
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企业所得税率为25%,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虽然不能税前扣除广告宣传费支出,但甲公司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每年还是要投入相当金额的广告宣传费用于企业形象宣传。
以2009年为例,当年的财务预算预计投入广告宣传费用6000万元,因不能在税前扣除,将调增应纳所得税额6000×25%=1500万元。
问题:如何筹划
分析:
1.可考虑将委托他人促销改为员工促销。
2.可考虑由一些供应商进行广告宣传。
五、征收方式纳税筹划
(一)政策依据
(二)筹划原理及案例
案例1:
某建筑业企业A公司, 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公司年度申报表主表中“纳税调整后所得”为-100万元。
方案1:账证健全,核算规范,符合税务机关规定的查账征收条件,
方案2:如果A公司企业所得税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税务机关对其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
假设税务机关规定当地建筑业应税所得率为8% 结论:查账征收方式应纳税额小于核定征收方式
案例2:某工业企业B公司,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应按规定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主营业务的应税所得率为5%。
2009年B公司取得政府拨付的财政补贴收入100万元,不属于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应按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方案1:采用核定征收方式,不考虑其他各项应税收入。
方案2:假设B公司采取的是查账征收方式,其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无相应支出)
结论:核定征收方式应纳税额小于查账征收方式
主要适用于:常见于取得应税财政补贴收入金额较大或实际利润率比应税所得率较高的企业。
例3:利用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降低高应税所得率业务的税额
政策依据:国税发〔2008〕30号文件
规定,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主营项目应为纳税人所有经营项目中,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支出额或者耗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的项目。
筹划原理:主营业务的应税所得率明
显低于其他业务的企业,纳税人可以通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不同应税所得率的经营业务收入在不同纳税人之间进行筹划,从而达到降低应税所得率高的经营业务的所得税税负。
案例:某大酒店A公司和某经营KTV的B公司均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适用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
2009年A公司取得饮食业营业收入1000万元,B公司取得娱乐业营业收入800万元。
税务机关规定的饮食业应税所得率为10%,娱乐业为20%。
方案1:分别交税;
方案2:将 A公司和B公司合并为C公司,经营业务和经营收入不变
课堂练习案例:
如果A公司同时经营饮食业和娱乐业,2009年分别取得饮食业和娱乐业营业收入800万元、1000万元,税务机关规定的饮食业应税所得率为10%,娱乐业为20%。
问题:设计税务筹划方案并计算实际少缴的企业所得税。
六、小型微利企业倒挂区间的所得税筹划
(二)筹划原理及筹划案例
【30,X】---[30, ]
案例:大华公司2009年度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均为元。
甲公司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其财务核算健全,采用查账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2009年度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
问题:如何筹划?(可支配收入23.25万元)
思考:假设2009年度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均为33万元,是否可以筹划并按小型微利企业来纳税,可支配收入24.75万元。
七、企业对外捐赠的筹划
(一)政策依据
(二)筹划原理及案例
1、捐赠时机的筹划
甲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向某贫困地区捐赠价值30万元的自产品,2009年和2010年预计会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和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该企业制定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2009年底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30万元的自产产品给贫困地区;
方案二:2009年底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10万元的自产产品,2010年初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20万元的自产品。
分析:
方案一:(100+18)*25%+200*25%=79.5万元
方案二:100*25%+200*25%=75万元
2、捐赠方式的筹划:
政策: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照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案例:
2009年,某企业将自产产品1000件(单位成本100元,单位售价120元,非应税消费品)通过省级民政部门向某乡村小学捐赠,捐赠业务发生运费1万元。
当年度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利润总额为6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方案1:将自产产品对外捐赠。
方案2:改为现金捐赠12万元。
分析:
(1)企业将自产产品对外进行捐赠
对外捐赠时的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
借:销售费用——运费 9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本年会计利润 =60—12.04—0.93=47.03(万元)
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47.03×12%=5.64(万元)
纳税调增额=12.04-5.64=6.4(万元)
按照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纳税调增额=12-10=2(万元)
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47.03+6.4+2)×25%=13.86(万元)
(2)假设该企业捐赠的不是实物,而是通过签发支票捐赠银行存款12万元
对外捐赠时的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本年利润=60—12=48(万元)(通过签发支票捐赠银行存款可以节约运费) 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48×12%=5.76(万元)
纳税调增额=12—5.76=6.24(万元)
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48+6.24)×25%=13.56(万元)
由此可见:选择捐赠货币资金方式可以少交企业所得税13.86—13.56=0.30(万元),加上节省的运费一共为企业省下0.30+0.93=1.23(万元)。
实战案例:
张某系一退休职工,现准备开一家餐饮店,年收入预计500万元,相关成本费用为400万元(不包括张某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现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张某一个人投资成立一家独资企业
方案二:张某及夫人共同投资成立一家合伙企业,投资份额分别为80%、20%。
方案三:张某及夫人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份额分别为80%、20%,假设利润按比例全部分配。
筹划:应选择哪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