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目录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3)
一、发展现状 (3)
二、产品分析 (8)
三、发展趋势 (10)
第二节电石产业链 (11)
一、发展现状 (11)
二、产品分析 (12)
三、发展趋势 (17)
第三节尿素产业链 (17)
一、发展现状 (17)
二、产品分析 (20)
三、发展趋势 (21)
第四节甲醇产业链 (22)
一、发展现状 (22)
二、产品分析 (24)
三、发展趋势 (28)
第五节煤制油 (29)
一、发展现状 (29)
二、产品分析 (30)
三、发展趋势 (32)
第六节煤制天然气 (32)
一、发展现状 (32)
二、产品分析 (33)
三、发展趋势 (34)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运行
从产量来看,2011年之后我国焦炭行业总体产能出现过剩,产量增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截止2014年,焦炭产量为47691.05万吨,同比下降0.04%。
特别是在2013年,2014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过剩,下游的主要需求方钢铁行业景气度较低,下游需求的低迷导致焦炭行业低位运行,预计2015年这一趋势不会有较大的改观。
表12010年-2014年焦炭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价格来看,从2012年开始焦炭市场呈现步步走跌态势,全年走势类似,但从上图可以看出,焦炭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逐年减小。
相较2012年,2014年焦炭走势波动幅度属于小巫见大巫,但全年下跌幅度也超过25%.2014年全年焦炭市场走势呈现类“L”型走势,年初伊始延续2013年12月焦炭下行走势,大幅走跌,4月末出现微幅反弹情况,最高价1327元/吨,最低982元/吨,振幅35.13%,跌幅25.80%。
6月下旬再次步入下行通道,但下跌幅度较年初大幅缩减,下跌5.32%。
10月份再次微幅反弹,反弹幅度不足1%。
预计2015年,焦炭产能有望得到控制,焦价还要看钢铁市场需求情况。
焦炭新增产能有望得到强力的控制,再加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焦炭基本面转好有望持续。
但焦化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在煤焦钢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主动定价权,焦价回升仍需在整个产业链好转的背景下才有希望。
数据来源:
图12012年-2014年焦炭价格走势
(二)行业规模与经营效益
从规模来看,我国炼焦行业在2011年之后规模总量增速开始减慢,企业数量和总资产同比增长大幅趋缓,2014年资产总计7387.39亿元,同比增长2.69%,负债总计5720.13亿元,同比增长2.73%。
特别是由于2013年、2014年我国工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家出台了政策淘汰落后产能、遏制焦炭行业无序发展,炼焦行业的规模增长开始大幅趋缓。
表22011年-2014年炼焦行业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经营效益来看,由于我国煤焦化行业在2011年之后项目上马较快,产能在2014年前后开始逐渐释放,加上我国宏观经济趋缓、国际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下降,整体导致供大于求。
煤化工行业在2011年之后经营效益开始下降,销售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在2014年销售收入为5269.81亿元,同比下
降8.10%,利润总额为-24.80亿元,同比下降133.91亿元。
亏损总额171.11亿元,同比增长43.93%。
特别是在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较快,导致煤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使得煤化工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加。
表32011年-2014年炼焦行业经营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行业分布
在地区分布上,焦炭生产主要集中在炼焦煤资源丰富的华北、西北等地区,其中产量最大的是山西,其比重一直稳居全国产量的20%以上;焦炭的主要消费地则集中在钢铁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华北、华东及其周边地区的生铁产能占64%,焦炭消费占66%以上,其中河北是全国焦炭最大的消费省份。
山西是最大的焦炭调出省,占全国省际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覆盖到了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江西等地区;河北是最大的调入省,占山西调出量的40%以上;东北地区辽宁省缺口由黑龙江和内蒙古弥补;华南、华中等地区虽然焦炭需求的绝对量不高,但这些地区焦炭产量较低,因此焦炭供给主要靠其他省份外运。
从企业规模来看,山西省的焦炭行业企业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资产总计大幅领先其他省份,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发展煤化工具有天然优势。
山东省和内蒙古焦炭企业数量不多,但是资产总计位列全国前列,表明其省内煤化工企业大型企业偏多,平均资产较高。
特别是山东省的煤化工行业发展较快,资产资产超过两位数,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虽然也是我国重点焦炭产业基地,但是平均资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多,其企业数量占比高于其资产占比。
表42014年炼焦行业分区域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效益来看,山西省的炼焦行业的销售收入最高,但是其销售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利润总额为负值,企业亏损严重。
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的经营效益表现最好,特别是河南省,其利润总额较高,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不过省内亏损总额同比增长较快,表明省内煤化工企业出现两极分化。
表52014年煤化工行业分区域效益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产品分析
从产品结构来看,炼焦行业指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的炼焦炉的操作活动。
产品包括:
(1)焦炭。
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
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2)煤焦油。
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3)焦炉煤气。
焦炉煤气主要由氢气和甲烷构成,分别占56%和27%,并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氧气和其他烃类;焦炉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
(4)粗笨。
粗苯是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经脱氨后的焦炉煤气中含有苯系化合物,其中以苯含量为主,称之为粗苯。
数据来源:
图2炼焦产品结构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焦炭是由炼焦煤在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转化而来,焦炭作为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焦炭既可以作为还原剂、能源和供炭剂用于高炉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也可以应用于电石生产、气化和合成化学等领域。
而焦炭产业链主要由“炼焦煤—焦炭—钢铁”组成。
焦化行业属于传统工业领域,资金和技术壁垒不高,因此我国存在大量小产能、小规模的生产企业,行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从竞争格局看,我国焦化企业通过自我发展或联合重组基本形成了以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首钢集团等钢铁联合焦化企业和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焦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独立焦化企业为主体,中小焦化企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钢铁联合焦化企业:焦炭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大型钢铁企业一般配套建设焦炭生产线。
随着钢铁企业产能的迅速扩张,配套焦炭生产线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但由于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往往布局在大城市,环保容量的限制使得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存在焦炭产量不能满足自身钢铁
对于钢铁联合焦化企业来说,其焦化产品以焦炭为主,并基本用于自身钢铁生产,不直接投向市场。
其焦炭生产中的副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等一般直接用于发电、燃料等,不进行化产加工,不形成化工产品。
二是独立焦化企业: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炭产品直接销售给钢铁企业和其他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