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胸部物理治疗基本方法ppt课件
胸部物理治疗基本方法ppt课件
53
胸部物理治疗的并发症:
• 大出血。 • 因体位改变引起血管内导管或气管套管移
位、骨折移位等。 • 低氧血症。 • 急性心肌梗死。
54
55
50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 1.胸部物理治疗需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进行, 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
• 2.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如为 血性、黄色痰或量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告知 医生进行处理。
51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 3. 胸部物理治疗需改变体位时, 需事先固 定好血管内放置的导管、气管套管。骨折 者搬动时需小心以避免移位。
4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 痰液过多、痰液潴留 • 肺不张、单侧肺疾病致V/Q比例失调 • 慢性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 • 长期卧床、危重患者 • 某些大手术后 • 神经、肌肉病变患者
5
胸部物理治疗分类:
• 控制性呼吸技术(又称呼吸煅炼) 其主要 是为了减轻呼吸困难,增加呼吸肌的工作 效率.
•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又称气道卫生术) 是充分引流呼吸道分泌物,便于控制感染 和缓解气促症状。
20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 如:肺上叶引流可取坐位或半卧位;中下 叶各肺段的引流取头低脚高位。并根据肺 段位置的不同转动身体角度 。
21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根据其解剖位置的不同,引流体位不同
22
23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实施前准备 • 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进行
• 前倾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和改善运动耐力, 可与缩唇呼吸同时应用。
13
控制性呼吸技术—控制性深呼吸
• 训练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深度和部位, 有意识地进行慢而深的呼吸,呼吸频率 减慢,吸气容量增加,还有意识地控制 吸气、呼气时间的长短和吸呼比,在吸 气末停顿1~3秒再行呼吸。
14
控制性呼吸技术—控制性深呼吸
• 缩唇呼吸可以和控制性深呼吸联合应用, 先经鼻深吸气,然后缓慢缩唇呼气,有利 于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和气道分泌物 的排出。
9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 缩唇呼吸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 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口型)缓慢 呼气4~5秒,缩唇大小以患者舒适, 呼气时可伴有或不伴有腹肌收缩。
10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岩
1
胸部物理治疗 Chest Physical Therapy
(CPT)
胸部物理治疗是通过在胸部的综合护理技术的应 用及指导患者的自身呼吸训练,以改善呼吸功能 的治疗措施。 胸部物理治疗是防止肺部并发症、改善急慢性肺 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物理治疗技术,是危重患者呼 吸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
34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振动
• 振动 是用双手掌交叉重叠(类似心肺复 苏时)在引流区带间歇施压,振动频率 10~15次/秒。
• 应用手工振动时,呼气时振动较有效,应 用机械振动器,在呼吸时连续应用。
35
36
37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振动
• 胸部振动应在患者呼气时进行,促进痰液 活动和清除,同时呼气时按压胸部促使肺 内气体呼出,故操作时要求患者深呼吸
40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咳嗽训练
• 患者坐或立位,上身可略倾斜,缓慢深吸 气,屏气几秒,然后张口连咳三声,咳嗽 时收缩腹肌腹壁内缩,或用手按压上腹部 帮助咳嗽。停止咳嗽,缩唇将剩余气体呼 出。
41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咳嗽训练
• 缓慢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做2~3次 后需休息或正常呼吸几分钟再重新开 始。
• 用力呼气技术可减轻疲劳,减少诱发支气 管痉挛,提高咳嗽咳痰有效性。
44
康复治疗
• 一般的康复措施:健康教育,营养,帮助 戒烟,避免感染。
• 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 抗生素,精神或镇静药物。
• 呼吸治疗:气溶胶吸入疗法,氧气疗法。
45
康复治疗
• 物理疗法:休养疗法,呼吸管理,胸部扣 击和体位引流,有效咳嗽训练和咳痰,缩 唇呼吸。
16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17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 呼吸期间保持胸廓最小活动度。 • 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加潮气量、增加肺泡通
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降低呼吸功消耗, 缓解呼吸困难状况,改善换气功能、提高 血液氧合。
18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 主要目的:促进气道分泌物清除。 • 危重病患者气道粘膜纤毛的运动降低,清
38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摇动
• 摇动 是晃动患者躯体, 频率2次/秒,用 于松解气道分泌物,疗效可疑很少采用。
39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咳嗽训练
咳嗽 • 是最重要的支气管清除功能之一 • 任何其它治疗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如分泌物
性状的改善、痰液在气道内的松动等,最 终都须借着咳嗽将这些分泌物排出呼吸道 • 取决于病人是否有有效的咳嗽机制
体位引流,有无禁忌证 • 根据胸片,支气管造影,肺部CT明确需引
流的病灶部位,并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 的引流体位 • 向患者解释引流的目的、步骤、方法和注 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4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时间选择 1.体位引流在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
夜间分泌物容易潴留,故在清晨醒后行体 位引流效果最好。 2.引流时体位倾斜角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头低脚高位引流时,应在空腹或进食后1—2 小时进行,以预防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 吐。不宜在餐后、胃潴留时进行体位引流。
30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胸部扣拍、振动和摇动
• 体位引流时经常应用叩拍、振动或摇 动技术来松解分泌物在气道壁上的粘 附。
31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胸部扣拍
• 扣拍是将手指并பைடு நூலகம்,手指弯曲呈杯状,利用腕部
的力量,以快速频率叩拍胸部。叩拍时产生的压 缩空气释放机械能,通过胸壁传导至肺部。理论 上,传导至肺部的能量能够促进粘附于气管壁的 痰液有所松动,并有利于分泌物向外移动
除分泌物能力下降,是导致气道分泌物潴 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 作用,促进分泌物流动,有利于分泌物排 出。
19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体位引流
• 体位引流可改善肺通气/血流分布。由于受 重力作用,肺下垂部位的血流分布增多, 同时下垂部位分泌物引流困难,易发生感 染或不张,使局部通气减少,结果导致下 垂部位通/血流严重失调,是引起低氧血症 的常见原因。体位引流可促进下垂部位分 泌物清除,同时体位的改变,使下垂部位 转变为非下垂部位,最终可导致通气/血流 改善,有利于改善低氧血症
• 对咳嗽无力的患者,应给予手法辅助, 双手掌放在病人的下胸部或上腹部, 在咳嗽时加压。
42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用力呼气技术
• 由1~2次用力呼气组成,用力呼气时不关 闭声门,接着咳痰或进行有效咳漱,随后 放松呼吸一些时间再重新开始。
43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用力呼气技术
• 呼气时患者以双上臂快速内收压迫自己侧 胸壁来辅助用力呼气。
2
胸部物理治疗基本概念:
• 传统治疗:体位引流、叩击法、摇振法、 呼吸锻炼及咳嗽锻炼。
• 现代治疗:传统治疗+运动治疗+心肺康复。
3
胸部物理治疗的目的:
• 打开萎陷的肺泡,促进肺泡复张,保持肺 泡换气。
• 清除痰液,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 •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 通过变换体位最大限度增加心肺功能。 • 预防及治疗呼吸并发症的发生。
32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扣拍
•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 向由下向上、由外周向中央扣击,频 率约3~5次/分钟,叩击时间1~5分钟 。
• 皮肤易破者可用布垫覆盖叩拍部位。
33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扣拍
• 注意: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全身出血倾 向、脓胸未引流的患者以及易发生骨折的 高龄患者,胸部叩拍为相对禁忌。既是进 行胸部叩拍,也需特别慎重
缩唇呼吸方法: • 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
或1:3
11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方法: • 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 • 以呼出气流能使距口唇15—20cm处的蜡烛
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适度
12
控制性呼吸技术—前倾位
• 患者坐位时保持躯干往前倾斜20~45°,为 保持平衡患者可用手或肘支撑于自已的膝 盖或桌上,立位或散步时也可采用前倾位, 用手杖或扶车支撑。
• 用以克服患者的浅快呼吸,使原来闭合的 基底部气道开放,消除肺内气体陷闭,尤 其适用于焦虑、紧张的患者,有利于肺部 分泌物的排出。
15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 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左、右手分别按放 上腹部和前胸部以便观察胸腹呼吸运动情 况。
• 放松胸壁和辅助呼吸肌,以较慢频率经鼻 缓吸气,经唇慢呼气,吸气时有意尽力应 用膈肌达上腹最大膨隆,呼气时尽力收缩 腹肌,如腹肌无力,可在下腹包裹腹带以 辅助腹肌用力。
6
胸部物理治疗
控制性 呼吸技术
气道分泌物 廓清技术
缩唇呼吸
前倾位
体位引流
胸部扣拍、 振动和摇动
控制性深呼吸 腹式呼吸锻炼 咳嗽训练
用力呼气技术
7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目的: • 缓解呼吸困难 • 防止呼气时小呼吸道的陷闭和狭窄 • 促进肺泡气体排出
8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 因活动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时应用缩 唇呼吸,可立即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 4.胸骨损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患者不宜胸 部扣拍、振动和摇动。
52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 5.心外科术后或急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体位引 流或胸部叩击后,偶可诱发低氧血症, 理 疗时给予氧疗可减少发生率。气道高反应 性患者理疗后偶可诱发气管痉挛,给予支 气管舒张剂吸入可防止发生。颅内高压者 应避免头低位和咳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