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宅基地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宅基地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土地。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但近年来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的势头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其中宅基地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漏洞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如何应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现已显得日趋重要。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目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敏感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以及新农村建设乃至城市化进程。
一、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村镇建设发展很快,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是,农村住房建设和宅基地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没有获得批准就自行占用土地,或者通过欺瞒等形式来获得。
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欺瞒的方式来进行宅基建设工作。
不按照法律规定将宅基地出让。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是经过不合法的措施来获取超过两处的宅基。
进而将其出让,这时候就会获取不合法的利润。
不按照应有的规模占用土地,随意的对其用法进行更改。
在具体的活动中,很多使用者都超过了批准的范围。
二、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宅基地的非法流转及产权隐患
由于有关宅基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滞后。
一方面大量宅基地私下流转,扰乱了土地市场正常秩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民与市民需求互补,宅基地买卖,出租,抵押等形式流转已大量存在,形成了以自发流转为特征的农民宅基地隐形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流转长期处于隐蔽状态,交易大多属于黑箱操作,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
(二)审批手续繁琐
农村宅基地申请用地,须经村组同意,层层报乡镇、县(市)审批。
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需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因此,农民普遍认为程序繁杂、办理时间较长、时间成本过大。
(三)缺少专门的宅基地法律法规
《1982年宪法》是根本法,对宅基地只具有原则意义。
1986年《土地管理法》是一部综合管理土地的法律,整个法律只有5条涉及宅基地; 1991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也只有5条涉及宅基地。
1998年《土地管理法》虽经重大修改但仍未见有多大改观。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房地产管理法1994》、《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苦干规定1995》、《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1995》等虽与也与宅基地有一定关联,但毕竟不是专门为宅基地而立的法律,对宅基地作用有限。
(四)执法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村土地违法涉及面广,加上基础土地管理部门执法力量、装备不足,土地管理部门存在执法难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农村土地违法屡禁不止。
三、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基层干部就更应当提高法律意识,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政。
同时积极引导、努力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土地承包期间,村干部不得干预或强制农民进行土地的流转,不能损害农民承包土地期间的自主决定权。
农民有权决定土地的流转期限以及流转方式,关于土地的补偿款和标准都应当由双方自行商讨决定。
(二)加强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要素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初步形成了土地市场体系的框架,但农村宅基地市场依旧是一片空白。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协调大量潜在宅基地供需,必须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
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形成合理的
价格体系,使价格在农村宅基地的有效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积极开展农村地籍调查
根据目前形势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要积极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对每家每户的住宅用地进行权属调查,建立数据库,制作地籍权属图,从而精确掌握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建立健全地籍档案,对宅基地使用情况摸清家底。
因此,加强宅基地管理势在必行。
(四)建立专门的宅基地法律法规
现行法律制度的设计缺陷是农村宅基地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对现行的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才是解决现存问题的
根本性出路。
对宅基地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法律制度。
作者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先出台国土资源部《宅基地管理办法》,再出台国务院《宅基地管理条例》,待条件成熟,出台全国人大《宅基地管理法》。
认真的开展执法活动,确保管控工作进展有序
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监察、农牧业、住房建设等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的开展执法工作,禁止出现不按照规定开展建设的行为。
发展改革住房建设.电力、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和金融机构要严格依据本部门职责,切实加强监管,形成执法合力。
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未完成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的,不按照规定在共有的土地上开展不合法活动的,要分析其具体的责任,对于那些确实违法的人员和组织要认真的处置。
总而言之,土地管理中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属于矛盾的两个方面。
只要地方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就可以做到保增长与保红线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祖先明.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技服务,2011.
[2]李名峰,曹阳,王春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
[3]高元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