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性特征进一步划分为土质初育土和石质初育土 亚纲。
• 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 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 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类的土壤, 成土条件、主导成土过程和主要土壤属性相同。 每一个土类均要求:①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 或其组合,如黑钙土它不仅具有腐殖质表层, 而且具有CaCO3积累的心土层。②具有一定的 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③具有一定的成 土过程和物质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④具有 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及改良利用方向。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引 言

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
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
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 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
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因此,在土壤调 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 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研究工作至20世纪30年代才 开始。当时,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 的帮助下开展了土壤调查,引进了当时美国土 壤分类——C.F.Marbut分类,建立了2000多个 土系,并出版了《中国之土壤》,对我国近代 土壤分类有启蒙作用。
• 2.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 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 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 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现将 各级分类单元的划分依据分述如下:
• 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是土壤重 大属性的差异和土类属性共性的归纳和概 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 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如 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硅富铁 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 石和三二氧化物为主的一类土壤。把具有 这一特性的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和黄壤等)归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土纲。我 国共分12个土纲。
• 亚类:是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续分,反映主导成土 过程以外,还有其它附加的成土过程。一个土类中 有代表它典型特性的典型亚类,即它是在定义土类 的特定成土条件和主导成土过程作用下产生的;也 有表示一个土类向另一个土类过渡的亚类,它是根 据主导成土过程之外的附加成土过程来划分的。如 黑土土类,其主导成土过程是腐殖质累积过程,由 此主导成土过程所产生的典型亚类为普通黑土;而 当地势平坦,地下水参与成土过程,则在心底土中 形成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它是潴育化过程,但这 是附加的成土过程,根据它划分出来的草甸黑土就 是黑土向草甸土过渡的一个亚类。
•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宋达泉在全国土壤肥料 会议上,提出以土类为基本单元,以土系为基 层单元的中国土壤分类,这一分类仍属美国马 伯特土壤分类。
• 1954年开始学习原苏联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借鉴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学派的观点对我 国土壤进行了分类,拟定了以土类为基本 分类单元的五级分类制。
• 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分类委员会提 出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后经多 次修改,于1992年,确立了《中国土壤分 类系统》。下面所要介绍的中国土壤分类 系统就是此分类系统,它代表了全国土壤 普查的科学水平。
• 土属:是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中级分类单元,是基层分类 的土种与高级分类的土类之间的重要“接口”,是具有承 上启下的分类单位。土属主要根据成土母质的成因、岩 性及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的差异进行划分的。对 于不同的土类或亚类,所选择的土属划分的具体标准不 一样。如山西省棕壤亚类根据成土母质的差异分为麻砂 质棕壤(花岗片麻岩发育的)、硅质棕壤(石英砂岩发 育的)、砂泥质棕壤(砂页岩发育的)、灰泥质棕壤 (碳酸岩发育的)、黄土质棕壤(Q3马兰黄土发育的)、 红黄土质棕壤(Q2、Q1红黄土发育的)等土属。盐土 可根据盐分类型可划分为硫酸盐盐土、硫酸盐—氯化物 盐土、氯化物盐土、氯化物—硫酸盐盐土等。
• 1.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思想:中国现 行的即国家在土壤调查中使用的土壤分类 系统属于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它源 于俄国B.B.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分类思想, 而且也考虑到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并结 合中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特点而建立 的自己的土壤分类体系。
• 其分类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每一个土壤类型 都是在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由特定的 主要成土过程所产生,且具有一定的剖面形 态和理化性状的土壤。因此在鉴别土壤和分 类时,比较全面注重将成土条件、成土过程 和剖面性状相结合而进行研究,即将土壤属 性和成土条件以及由前两者推论的成土过程 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以成土条件—成土 过程—土壤性质统一来鉴别和分类土壤的指 导思想。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成土 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不统一时,往往 以现代的成土条件来划分土壤,而不再强调 土壤性质是否与成土条件相吻合。
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 本章的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 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 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 的分类系统。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 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 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 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 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 提供科学资料。
• 土种:是土壤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它处于一定的 景观部位,是具有相似土体构型的一群土壤。同一 土种要求:①景观特征、地形部位、水热条件相同; ②母质类型相同;③土体构型(包括厚度、层位、 形态特征)一致;④生产性和生产潜力相似,而且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 亚纲:是在同一土纲中,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 条件和岩性及盐碱的重大差异来划分。如淋溶
土亚纲分成湿暖淋溶土亚纲、湿暖温淋溶土亚 纲、湿温淋溶土亚纲、湿寒温淋溶土亚纲,它
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热量条件;又如,钙层土亚
纲中的半湿温钙层土亚纲和半干温钙层土亚纲, 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水分条件。一般地带性土
纲可按水热条件来划分;而初育土纲可按其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