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飞事亲至孝,家无姬待。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日:“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率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断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着,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白:“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玩(岳飞),有制改)I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飞事亲至孝_________ (2)饰名姝遗之___________(3)皆铠以习之__________ (4)秋毫无犯___________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 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人者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横线的句子。
(6分)(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分)(2)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3分)11.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4分)2018年江苏宿迁中考语文试卷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虑,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联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联每将此事以为监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
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6):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若主纳忠谏__ ____ (2)寻亦诛死 _____(1)无为后所嗤__ ____ (4)以匹夫比之_ ___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1)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人为人所笑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 分)(2)此亦帝王深耻也。
(2分)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2018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 cuàn,烧火做饭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两狼之并驱/如故C.侃/为项城令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坟墓存焉焉: ___ 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___人谁肯固固: ___ 侃遽登城遽: ___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分)译:(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2分)译:盐城市二〇一八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眇:树梢。
《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春和景明__ ________ (2)心旷神怡__ _________(3)悉成明霞_ __________ (4)得踏危石__ _________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悠然有遗世之想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译文:12.填空和解答。
(6分)(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2分)游焦山四件快事:___ _______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 _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4分)答: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乙○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 ___(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 ___ ___ ___(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 ___ 放置铁范→ ___ → ___→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江苏省淮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
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
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
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
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
”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