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对比阅读中感悟多角度描写

在对比阅读中感悟多角度描写

在对比阅读中感悟多角度描写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藏书实验小学李三琪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习作的教学板块可以说是两大巨头,往往会占据语文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但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并无太大体会,直到笔者近日执教《三袋麦子》的教研课,才大有所感,真正找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所通之处。

在课上,我尝试引导学生找到同一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小猴眼中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不同方面关注小猴和小牛的表现有何不同,体会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最后,运用课文对小猴处理麦子方法的留白,让学生根据上文的方法,动笔写一写,也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略作铺垫。

现结合实际教学片断,展示笔者浅薄的思考:
一、抓住文本关键词,初步体会文字的变化
片段1:
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只小家伙得到的麦子是一样的吗:生:一样的
师:那么,实际上在三只小动物的眼中,它们真的一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同一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小猴眼中分别是什么。

生1:小猪看到的是黄灿灿的麦子,小牛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学生表示不知道了)
师:谁来帮帮他?
生2:小猴看到的是上等的麦种。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课件上出示学生回答的内容。

)咦,明明是同一袋麦子,为什么在三只小动物眼中却是不一样的呢?
生3:因为三只小动物的性格和爱好不一样!
师:嗯,你真会思考!是的,因为它们的喜好各不相同,因此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不过,同学们,我们还可以关注到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词的?
生4:(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三组短语的结构相同!
师:真不错,是的,都是一个形容词+名词。

你还想说!(指向另一位学生)
生5:可以直接从不同的词语中感受到小动物们不一样的特点!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是呀,作者首先抓住麦子的特征,并且关注不同小动物的特点,运用各具特色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同一袋麦子的不同样子。

同学们,这就是文字的额魅力呀!
评析: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和本课的关键词“麦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将关注同
一种事物的不同描述方法,初步体会不同字词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二、由词入段,从不同的描写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片段2: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和小牛在得到麦子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首先看看你小猪的表现。

(有学生举手)请你来说!
生1:小猪看到麦子,一下子就开心地喊了出来!
师:哦,你关注到了提示语,真不错。

生2:(站起来首先朗读小猪的话)他喊道“太棒了!”,并小猪的话里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我想此时的小猪一定很激动。

(边说还边做出很激动的样子)师:你还关注到了句子里的标点符号,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你能读出小猪当时的开心吗?(生音量拔高,很开心地朗读)像他一样,我们一起来做做这只快乐的小猪!同学们,从小猪的话中你感受到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了吗?
生3:我感受到一只快乐的小猪!
生4:我看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猪!
师:你们是一群感受敏锐的孩子,为你们点个赞!是呀,在本段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小猪说的话,并且抓住了他说话时的语气和动作,认识了一位可爱的美食家。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牛得到麦子时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板书:小猪——语言)
评析1:由词入段,方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语文的遣词造句之美。

因此在本段的教学中,笔者抓住最具特色的部分——小猪的语言展开教学,包括小猪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和动作,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一只可爱的小猪。

同时发展学生由点到面的整体思维。

师:你找到小牛得到麦子后的表现了吗?
生1:小牛可不像小猪一样,他是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

师:哦,你一下子就找到了小牛的动作,真不错!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生1接着回答):我感受到小牛很喜欢并且十分爱惜这袋麦子!
师:那么此时小牛心里又想了些什么呢?
生2:他心里想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些东西。

师:正确流利,为你点个赞。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谁能来说说?
生3:这句话里用了“先”、“等……都吃完了”、“再”这些词语,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小牛的想法。

师:是的,这真是一只会过日子的小牛。

那么,小牛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又是怎
么做的?
生4:朗读课文: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这一句话讲的是小牛的动作。

师:嗯,看来你已经掌握了抓关键词、从不同角度看描写的方法,你真会学习。

是的,小牛不只会想还会做,真不愧是那只会过日子的小牛!那谁能来做一做这只节约的小牛?
(指名朗读课文)
师:是的,咱们在这一段的学习中主要抓住了小牛的动作,感受到了一只会过日子的、节约的小牛。

(板书——动作)学完了这一节,你有发现作者在写小猪和小牛时有什么不同吗?可参考一下板书内容。

生5:描写小猪时主要是语言描写,而描写小牛时就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了!
师:你可真会归纳总结!通过这两小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要展示一个人物形象,方法不是单一的,咱们可以从多角度出发,以人物特点为中心,详略得当,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评析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比起教给学生“是什么”,不如教给学生探究“为什么”的方法。

因此在本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将作者对小猪和小牛的不同描写放在一起学习,更加直观地发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不同方法,意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三、利用课文留白,力求学以致用
片段3:
师:同学们,得到麦子后,小猪和小牛的表现都各不相同,那小猴又是怎样做的呢?课文第四自然段说得很简单,可我们都知道,从播种到收获肯定会发生许多事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参考作者对小猪和小牛的描写方法,自选角度,咱们也来做一做小作者,用你笔呈现一只不一样的小猴。

课件出示写话范例:当小猴看到这一袋麦子,。

师:(五分钟之后)谁想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话呢?
生:当小猴看见这一袋麦子,他两眼放光,一下子就想到:这不是上等的麦粒吗?
我到市场上去都没有买到。

我一定要把它们全种下地,这样我就可以收获很多很多麦子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猴每天早出晚归,仔细看护着他的麦田。

在来年秋天,小猴果然获得了大丰收!
师:嗯,你主要写了小猴的心理和动作,非常棒!
……
师:同学们,写作就是这样,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展示人物形象同时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能打动人心。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练习,我瞧同学们已是略通一二,我相信在本单元的习作中你一定可以运用学到的方法大展拳脚的!
评析:语文课堂离不开“听、说、读、写”,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则是一脉相承的。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将短文章有选择性地读长,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部分巩固练习,反馈到写作上则是水到渠成。

在读懂、读透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提升归纳概括能力,为最终的会说、会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