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讲滑坡泥石流及其防治精品PPT课件
第二讲滑坡泥石流及其防治精品PPT课件
第二讲 滑坡、泥石流 及其防治
一、滑坡灾害 二、泥石流灾害
一、滑坡及其研究
1、滑坡发生的条件 2、滑坡发生的规律 3、滑坡调查与研究 4、滑坡的防治
1、滑坡发生的条件
(1)地形条件
a.在地貌上要有一个有效临空面。 b.斜坡在20~40°易发生滑坡。 c.河流的凹岸易发生滑坡。
三峡千将坪滑坡
(三)滑坡的勘查
1、地质测绘(前面已讲) 2、地球物理勘探 常用的方法:浅层高分地球物理勘探解决的问题:
(1)圈定滑坡体的空间分布界 线。
(2)探测滑坡区的含水状况。
(3)探测结构面和滑动面的数 目、深度及形态。
(6)地下水特征的调查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及遭受滑 坡破坏的影响情况。
地下水及泉水的出露位置、动态 变化。
(7)滑坡灾害的调查 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 间接灾害包括:经济、生态环境方面。
(8)滑坡动态调查和观测 主要包括地形变、裂缝形变、地物变
形、岩土位移、软弱层的压缩变形、 地应力、地下水位、地下水温、孔隙 水压、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震等。
b.在滑体后缘的断臂上,常有地下 水渗出。
c.在滑体的前缘有成排的泉水。
(4)滑坡边界及滑床
a.滑坡后壁上有擦痕。 b.滑体前缘由舌状突起、揉皱、断
裂。 c.滑体周边两侧常有沟、断裂、擦痕。 d.滑床上有磨光面、粘粒物质夹磨
光角砾。
(5)滑坡与崩塌、错落、 泥石流差别
项目 分布位置 形成地形 移动面 地层层序
14
29
8 65%
1
3.62
11
1
8
5 76% 22.2
8.08
2
1
10
3 75% 2.02
3.44
地 球 自 转 速 度 变 化 与 滑 坡 ( 中 国 )
时段 1901-190 1928-193 1941-194 1951-195 1970-197 1985-199
7
4
7
7
6
1
(慢 段 ) (快 段 ) (慢 段 ) (快 段 ) (慢 段 ) (快 段 )
的情况不一样。
河流
长江 黄河 珠江 怒江
滑坡 总数 (个)
116 65 25 16
中国几大河流两岸滑坡分布统计表
北岸 南岸 东岸 西岸 北岸和 北岸滑坡 东岸滑坡
(个) (个) (个) (个) 东岸所 出现概率 出现概率
占百分 与南岸之 与西岸之
比
比
比
38
21
37 20 65% 1.79
1.85
14
次数 2
8
5
6
7
26
(3)、滑坡发育阶段
a. 蠕动变形阶段 山体降低;滑坡体后缘出现张裂
隙;两侧出现羽毛状剪裂隙;前 缘出现鼓胀裂隙;渗出的水混浊。
b. 滑动破坏阶段
山体变得疏松,向下活动。
下滑的速度取决于滑坡面的形态、 抗剪强度、滑体的体积、在斜坡 上的位置。
c. 压实稳定阶段
坡面变缓,滑体压实,变得坚固, 裂隙充填,水体挤出,前缘形成 鼓丘等。
时间长短不一,有可达几年。当 前缘无渗水、表面重新生长植被 可能已稳定。
3、滑坡调查与研究
滑坡的调查:野外和遥感手段。 野外:实地进行地质、物探、钻
探和槽探等手段 。
遥感:宏观分布规律、自然环境 背景等特征的调查。
(一)滑坡的识别
(1)地形地物标志 a.滑坡区留下围椅状、槽状地形。 b.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坡脚堆积。 c.滑体出现多级台阶、鼻状突起。 d.滑体上出现“醉汉林”、“马刀
与母岩地关系
地层变形
滑坡与崩塌、错落、泥石流的差别
滑坡
崩塌
错落
斜坡坡脚附近
陡壁下
斜坡上
舌状地貌
锥状地貌
阶梯地貌
较缓,弧形 陡,近直立 陡,不完整
有一定的新老
无规则
有新老关系
关系
接触或部分接
离开
接触
触
挤压、剪切、 拉张变形,无挤 无挤压变形
拉张变形 压、剪切变形
泥石流 沟谷中 扇状地貌 地形面 无规则
滑坡发生在基岩,还是表层的松 散堆积物。
填图:1:2000~1:100
(3)滑动面特征的调查
滑动面的规模、产状、形状、岩 性特征(黏土矿物)、数量、成 因、含水性等。
(4)滑坡体规模的调查 体积、重量。包括滑坡体的长度、
宽度、厚度。滑坡体的边界。
(5)滑坡诱发因素的调查 震动、降水、人工活动等。
2、滑坡发生的规律
(1)、中国滑坡的分布格局 基本上是以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和大 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 州-昌都一线为界
(2)、滑坡发育规律
a. 易滑地层分布区滑坡密集(花岗 岩/石英岩不易,)。
b.地质构造复杂区内的滑坡密集。 c.雨季发生的滑坡最多。 d.在中国不同的河岸,滑坡发生
顺层滑坡
(4)水文地质条件
a.降水。 b.地下水。
a.增加滑坡体的重量。 b.产生浮托力。 c.改变岩土地性质强度。 d.水体运动有促进作用。
广西强降水导致的滑坡
(5)人类活动
a.增加了有效临空面。 b.对斜坡的加载作用。 c.破坏斜坡上的覆盖层。 d.震动作用。 e.增加土体水分。
(2)地层岩性
a.第四纪黏土、黄土。 b.古近纪、新近纪、白垩纪泥岩、页
岩、砂岩、红土。
c.老地层的泥岩、页岩、煤系地层。 d.泥质类变质岩(板岩,千枚岩)。 e.泥质夹层(滑动面,灰岩里面)。
陕西子州 黄土滑坡
板岩、页岩滑坡
红层滑坡
(3)构造条件
形成滑动面: a.断层、节理。 b.不整合面。 c.不同岩层界面。
树”。 e.房屋出现开裂、倾斜、沉降等。
(2)岩土体结构构造
a.有扰动、松动、挤压揉皱、擦痕、 受水浸润等。
b.滑体的地层产状、层位、断层与 外围的不一致。
c.地层的产状乱、异常。 d.有被泥、石充填的张裂隙。 e.出现小型坍滑现象。
(3)水文地质
a.含水层位、水位、泉水流量等变 化。
离开
流动变形,沉 积构造
(二)滑坡调查内容
(1)滑坡发生自然背景的调查 地质背景(岩石、构造);填图:
1:2000~1:500 地貌背景(地貌类型、地貌规模、
地貌特征);
气候背景(降水量、降水的季节 性);
植被(类型、覆盖度)
(2)滑坡发生的岩性特征
岩石的类型、岩石成分、成岩性、 岩石的结构构造、 岩石的互层 性、岩石的含水性、岩石的产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