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个人自己的一些观点

知识产权个人自己的一些观点

论知识产权立法的利益平衡原则石亚锋摘要:知识产权制度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各类知识产品资源进行最佳市场配置的制度,它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

一方面,它通过给予知识产品创造者对知识产品的垄断权,以此来鼓励知识产品创造者的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又对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利用给予充分的保障,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理论就是在寻求知识产品创造者或所有者对知识产品的垄断权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使用利益的一个平衡状态,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价值追求,因而也成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公共利益近些年来,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人们对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益平衡"成为了人们经常探讨的话题。

我国学术界对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内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以及许多知识产权之深学者将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平衡" 问题置于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新话题。

不仅如此,许多西方国家学者对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理念也早有共识,"专利制度需要在发明者的利益和一般公众的利益之间达成平衡"的观点时常可见。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专有性的权利,法律对这种专有权的认定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知识产权法从其立法到法律的实施,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合法垄断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这对矛盾始终存在。

在知识产品的创造者、所有者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利和需要合理利用知识产品的社会公众的利益之间进行平衡,这样既不会导致知识产权人专有权利的过大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也不会因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大从而损害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导致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这样,在知识产权领域建立一套既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又不损害知识产权人利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知识产权立法的本质追求。

一、利益平衡的一般原理1.利益平衡之含义"利益平衡",是当前使用十分频繁的一个法律术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提到利益平衡,尤其是在发生某些利益冲突时,它常常被用来作为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思路。

利益平衡要求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到达法律和社会所认可的一种均衡状态,它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在一定条件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

在法律层面上,利益平衡是指通过法律的权威来协调各方面的冲突因素,使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共存和相容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优化配置状态。

本质上,利益平衡是借助于法律制度的安排来调和各利益方的利益冲突。

利益平衡的终极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利益的冲突,避免利益失衡。

2.利益平衡之合理性关于利益平衡的合理性,我们可以从解决与协调利益冲突的方面加以认识。

换言之,利益平衡是确立"权利-利益"调节机制,协调冲突性利益的保障。

尽管当前社会都在倡导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和谐并不是说就简单发表某些与和谐的相关言论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而是需要我们付之于行动,用实践去检验,因此其需要各种调节机制的协调与调和。

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的不平衡、不公正现象比比皆是,只要涉及到利益,那冲突以及不平衡现象就无法避免的。

在各种各样的冲突中涉及最多、也是影响面最大的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它是冲突的实质所在,因为"利益就其本性来说是盲目的、无止境的、片面的。

一句话,它具有不法的功能"。

各个利益主体相互之间产生利益的冲突、对立,是由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差别所引起的。

因为利益其在本质上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然而我们所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条件却非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但凡要实现一定的利益就必须在社会所有限的资源之下完成。

社会是一个大家族,有限的社会资源在满足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又不能不顾及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资源又是有限的,那么,有限的社会资源在满足不同的利益主体的需求时,各个利益主体由于他们所追求的利益目标不同,产生种种利益的争夺现象以及利益纠纷就难以避免。

正如罗斯科·庞德所说,人的本性中的欲望和扩张性与社会本性具有矛盾,正是这一矛盾产生了利益冲突的根源。

正由于存在各种利益冲突,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有其很大的必要性。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进步,是在对社会多元利益冲突进行不断协调中逐渐地累积起来的。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在这种充满多元利益冲突的社会中发展和进步,关键是在于对不同的利益冲突进行利益的协调,法律的价值在于对冲突性利益进行调整,使冲突利益达到所认可的相对的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基于冲突性利益基础之上的多元利益之所以能够协调,关键在于法律中存在着一种调节机制,即"权利-利益"的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是通过制定的法律来实现的,法律以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法律调整的是各个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通过调整和协调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尽最大可能使利益主体各得其所,获得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具体的说,法律对冲突性利益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通过对利益的确认、界定和分配,从而确定权利义务主体及其地位以及利益的分配原则与范围,并且对于某些相对处于较弱者地位的主体的利益给予适当倾斜性的保护,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从而达到利益的公平。

,实现社会的公正。

另一方面,法律协调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

法律根据该立法的目的以及宗旨,以利益兼顾和不损害社会利益为原则,通过限制较强势的利益,保护较弱小的利益,从而缩小利益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实现利益的相对平衡。

换言之,法律对冲突的利益进行调整时应尽可能多地满足一些利益主体的利益,同时使牺牲和摩擦达到最小的程度,实现各利益的总和达到最大化。

确实,在实际的利益冲突案件中,利益平衡时常被用作解决利益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在解决利益冲突的过程中,法律的平衡机制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不过,冲突性利益所表现出来的平衡只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法律对利益冲突的解决并不仅仅限于平衡这一种状态。

正如罗斯科·庞德所指出的:"如果妄称科学地平衡各方利益、努力使它们协调一致,从而以最小的牺牲来保证最大的利益实际上是决定审判和立法的唯一因素, 那将是徒劳无益的。

" 正因为利益平衡理论并不是唯一解决利益冲突的方法,在透析利益的平衡问题时我们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的一些方法,但是,借助其他方法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并不会影响利益平衡机制适用的合理性,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利益平衡作为利益发生冲突的一种调节机制,在其适用上也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于利益是权利背后的实质性内容,权利的兼顾与均衡实质上是体现为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兼顾。

在某各利益冲突的纠纷中,如果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并且双方当事人通过一些方法不能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时,或者他们对应当分配的利益不能很好的保证各个利益主体能够同时得到所预期的满足,这时就需要运用利益的平衡机制来协调这种冲突性的利益,使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一般而言,在进行利益的调节时,需要按照利益平衡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个冲突性利益的价值,对冲突性利益进行科学的衡量、整合、取舍和分配。

在适用利益平衡原则协调冲突性利益时,其有一个原则性的指标:受法律保护的更高价值的利益将被优先考虑和保障。

例如,人的生命权是具有最高价值的法律利益,生命权利益的保障将优先于任何其他法律利益。

不得为了保障其他利益的实现而去牺牲人的生命利益。

一句话,为了实现更高价值位阶的法律利益,具有较低价值位阶的法律利益应当让位于具有更高价值位阶的法律利益。

当然,在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在确定他们的价值位阶时不是简单的根据绝对的、抽象的价值去决定哪一个价值具有更高的价值位阶,而是要依据现实中哪一个需要保护的价值更大。

解决利益纠纷时,一般应当根据利益平衡原则综合衡量利益的主次地位和价值位阶,分清哪个利益的价值应当优先考虑或者给予倾斜性的保护,最终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利益受损方的利益损失达到其最低损失的程度,总体的利益之和实现最大化。

当然,对于利益受损的一方,我们也不能坐等不管,对于其因实现利益平衡而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补偿)进行合理的人性化救济,从而平息纷争,迎合社会和谐的口号。

二、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的基本原理1.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的内涵与价值追求在本质上,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理论是以一定的价值导向和制度选择与安排为特色的规范性理论。

知识产权法关于利益平衡理论的最基本的主张是: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功能以及整个制度设计应着眼于平衡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和社会公众权利、相关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等社会多元利益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内涵是,一方面以私权的保护作为利益平衡的前提,以利益平衡作为私权保护的制约机制,在立法上将权利义务进行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以利益平衡原则贯穿整个知识产权法的解释和适用过程。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则实现的法律价值、目标具有多样性,在总体上肩负着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和均衡责任,而在知识产权制度中效益的公平,更多的是由相互制约的利益之间进行平衡加以实现的。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在价值目标上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如何协调知识产权法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

⑵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⑶如何使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均衡,实现知识产品的公平与合理的分享。

2.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则之内容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在内容上大体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①知识产品创造者或所有者从事知识产品创造的激励与知识产品使用者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之间的平衡。

②知识产权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③知识产品创造者从事知识产品创造的激励与对知识产品的传播的激励的平衡。

上述三个内容中提到的最多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应为"知识产品创造者或所有者从事知识产品创造的激励与知识产品使用者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之间的平衡"与"知识产权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这两个内容。

下文对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的内容作一简单的阐述。

首先,知识产品创造者从事知识产品创造的激励与知识产品使用者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之间的平衡。

从"利益"的角度看,对于一个知识产品,知识产品创造者和其他知识产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对其都有合法的利益。

对知识产品创造者和所有者而言,其合法的利益是基于其智力创造的事实行为以及其他合法所有的行为,它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用民法的理论来讲是一种绝对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