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泰安市中心医院第1章眼部给药法第一节眼药水滴用方法【适应证】1. 眼病患者需滴用药物进行治疗时。

2. 眼科检査需滴用表面麻醉药或散瞳药等药物时。

【禁忌证】有明确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滴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药液滴人下穹隆部,一般每次1-2滴。

4. 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弥散。

5. 滴药后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数分钟。

【注意事项】1. 滴药前应核对所滴的药液标签。

2. 滴药时滴管或瓶口避免接触眼睑或睫毛。

‘3. 药液避免直接滴于角膜上。

4. 对于溢出眼部的药液应及时拭去,以免患者不适或流入口腔内被吸收。

5. 某些药物,如散瞳药、β受体阻滞药,滴药后及时压迫泪囊区3min,可减少药液经泪道进入鼻黏膜吸收。

6. 滴用多种药物时,前后药物之间应间隔10min。

第二节涂眼膏法【适应证】眼病患者需涂用眼膏进行治疗时。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涂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消毒玻璃棒一端蘸眼膏少许,与睑裂平行,自颞侧涂人下穹隆部。

4. 嘱患者轻轻闭眼,再抽出玻璃棒。

【注意事项】1. 涂药前应核对所用的药膏。

2. 如不用玻璃棒,也可以类似的消毒器具替代,或直接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

但注意涂药时瓶口不能接触眼睑或睫毛。

第三节注射给药法一、结膜下注射【适应证】需要结膜下给药时。

【禁忌证】1.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2.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眼部滴用表面麻醉药。

3. 以手指牵开眼睑。

4. 常用注射部位为颞下方近穹隆部。

5. 注射针头应与角膜缘平行刺人结膜下,缓缓地注入药液。

6. 拔出针头,滴抗菌药物滴眼液。

【注意事项】1. 结膜下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

2. 除颞下方结膜下为常用的注射部位外,其他部位也可作为注射部位。

3. 多次注射时,可不断地变换注射部位。

4. 注射时,针头不能朝向角膜或距离角膜缘太近,以免发生危险。

5. 结膜下注射可能会伤及结膜血管,引起结膜下出血。

可对患者进行解释,不必惊恐,不会有严重后果,可予以热敷。

二.球周注射【适应证】需要球周给药或麻醉时。

【禁忌证】1. 怀疑有眶内感染者。

2.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3.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4. 怀疑眶内有恶性肿瘤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从颞下眶缘进针,紧贴眶底,沿矢状面前行达眼球赤道部,注射药液。

3. 从颞上或鼻上眶缘进针,沿眶壁向后直到眼球赤道部附近,然后注射药液。

【注意事项】1. 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

2. 注射时可能会伤及血管,引起眶内出血。

可予以压迫止血和热敷,可逐渐吸收。

三、球后注射【适应证】需要球后给药或麻醉时。

【禁忌证】1. 怀疑有眶内感染者。

2.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3.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4. 怀疑眶内有恶性肿瘤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嘱患者向鼻上方注视。

3. 以5号口腔科针头,自下睑眶缘中、外1/3交界处皮肤进针。

4. 采取与眼球相切,沿矢状面紧贴眶底缓慢进针,直至针头穿过眶隔有一穿空感。

5. 然后改变时进针方向,向枕骨大孔方向缓慢进针,至出现第二个穿空感,进人球后肌锥内,注射药液。

【注意事项】1. 球后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特别是高度近视眼轴增长时。

2. 球后注射后,应至少压迫眼球30s,防止出血和促进药液扩散。

3. 如球后注射后眼球迅速突出,眼睑绷紧,结膜或眼睑皮下淤血时,则是产生了严重并发症——眶内出血。

闭合眼睑压迫眶部有助于止血。

4. 注射时,针头不能朝向角膜或距离角膜缘太近,以免发生危险。

5. 注射时可能会伤及血管,引起眶内出血,使眼球迅速突出,眼睑紧绷,结膜或眼睑皮下出血。

可予以压迫止血和热敷,可逐渐吸收。

对可疑病例应检査眼球,了解有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行外眦切开或前房穿刺,严重眶内出血的病例应推迟手术至少1周。

四、球内注射【适应证】需要眼内给药时,如眼内炎症需要眼内给予抗菌药物时。

【禁忌证】1. 眼内活动性出血者。

2. 有视网膜脱离者。

3. 怀疑眼内恶性肿瘤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前房内注射(1) 眼部滴用表面麻醉药。

(2) 开睑器开睑。

(3) 以固定镊固定内直肌止端,或以棉签轻压眼球,来固定眼球。

(4) 以带有空针管的41/2号注射针头,自角膜穿刺部位,呈45°角刺入前房。

吸出房水0. 1-0. 2ml,再注入药液0. 1-0. 2ml。

(5) 缓慢拔出针头,涂眼膏后加眼垫包扎。

2.玻璃体腔内注射.(1)在进行球后麻醉后进行。

(2) 开睑和固定眼球。

(3) 在颞侧角膜缘后4-5mm相当于睫状体扁平部,以细长注射针垂直于眼球壁刺入,指向眼球中心,深1.0-1.5«11,吸出玻璃体0. 2-0. 4ml后,缓缓注入等量药液。

(4) 拔出针头,以消毒棉球压迫进针处约半分钟。

(5) 涂眼膏后加眼垫包扎。

【注意事项】1. 眼内注射时危险性较大,如无必须,就不要采用。

2. 注意眼内注射的药量及浓度应适当,尽可能避免注入的药液对眼内组织,特别是对视网膜组织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

第2章眼部麻醉第一节表面麻醉【适应证】1. 结、角膜异物取出术。

2. 内眼手术的辅助麻醉。

3. 用于安放检査或治疗用的各种角膜接触镜。

4. 某些内眼手术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的麻醉。

【禁忌证】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常用的药品有0. 5%丁卡因、2%利多卡因溶液、0. 5%盐酸丙美卡因或0. 4%盐酸奥布卡因。

2. 一般以0. 5%丁卡因滴眼,每2-3minl次,2-3次后即可行结、角膜小手术。

3. 内眼手术以不含防腐剂的2%-4%利多卡因溶液滴眼,每2-3min1次,3-4次后即可开始手术。

术中如麻醉效果不满意,可随时追加滴用麻醉药。

4. 如果术中患者诉及疼痛或眼球过度运动,可追加球筋膜囊下麻醉。

由于术中切穿眼球后,可能随时需要追加滴用麻醉药,因此滴用的麻醉药应不含防腐剂。

【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对丁卡因过敏。

2. 表面麻醉下行内眼手术,应考虑自身技术条件。

如不具备条件应避免表面麻醉下进行内眼手术。

3. 所用表面麻醉药均有延迟角膜上皮愈合的作用,因此不应当滥用。

4. 忌用过高浓度的表面麻醉药,滴入次数也不宜过多,以免损伤角膜上皮。

5. 一些表面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可使局部血管扩张,结膜轻度充血。

第二节浸润麻醉【适应证】眼睑、结膜、角膜、眼肌等外眼手术麻醉。

【禁忌证】对所用的麻醉药品过敏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常用药品包括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球结膜下注射(1) 先滴用眼球表面麻醉药。

(2) 注射针尖背向角膜,沿结膜面水平方向刺入球结膜。

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必须看到刺入的部分注射针显示在结膜下。

(3) 注射后药物即在结膜下扩散。

3. 眼睑浸润麻醉(1) 根据手术种类及范围决定浸润麻醉范围的大小。

(2) 从皮肤面进针是最常用的方法,进针后先注射少许麻醉药,然后在皮下或眼轮匝肌间边进针边注射药物。

(3) 从穹隆部进针则先将眼睑翻转,暴露穹隆部结膜,自外侧与结膜面平行,边进针边注射药物。

4. 眶内浸润麻醉(1) 进行眶内深部肿瘤摘除或眶内容摘除术时,如不能采用全身麻醉时,可将1%-2%利多卡因液以5cm长针头注人眶内。

(2) 从眶上壁进针时,紧贴眶上切迹下方刺人,直达眶上裂,注药2ml。

(3) 眶内壁从泪囊上方皮下进针,至筛骨底板的上方边缘,注药2ml。

(4) 眶下壁沿眶下缘中央向后达眶下裂处注射,注药2ml。

(5) 眶外壁在眼眶外缘中央进针,向睫状神经节方向推进,注药4ml。

5. 球周麻醉(1) 用0. 75%布比卡因和1%-2%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射可获得相当好的麻醉效果。

(2) 嘱术眼向鼻上方注视,于眶下缘外1/3和中内1/3交界处从皮肤面垂直于眶缘进针2. 5-3cm至眶底,注麻醉药液4-5ml。

(3) 于眶上缘内1/3处从眼睑皮肤面垂直进针2. 5-3cm时,注人麻醉药液3 -5ml。

6.眼球筋膜下浸润麻醉。

(1) 用0. %布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

(2) 将麻药注入筋膜内2-3ml。

(3) 或先在球结膜下注入少量麻药,将球结膜及其下筋膜做一小切口,将一钝性针头插入筋膜下间隙,注人麻药2-3ml。

【注意事项】1. 球结膜下注射时注意防止穿通眼球。

2. 如浸润范围广泛,用药量相对大时,应注意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

3. 无禁忌证时,可在局部麻醉药中加0. 1%肾上腺素1-2滴,以便使局部麻醉药延缓吸收,延长麻醉时间,减少出血。

4. 球周麻醉和眼球筋膜下浸润麻醉时,进针应避开眼球和血管。

注射麻醉药后按摩至少l0min后方可施行手术。

第三节眼部阻滞麻醉【适应证】眼部手术。

【禁忌证】对所用药品过敏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麻醉药液2%普鲁卡因、1%-2%利多卡因、2%利多卡因和0. 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

2. 眶上神经阻滞于眶上切迹外侧沿眶上壁进行眶内2.5-3cm处注射麻醉药液1.5ml。

此种麻醉可用于上睑手术。

3. 眶下神经阻滞沿眶下缘正中央下方约lcm处触及眶下孔,将针头进入此孔,斜向上外方向深人约0.5cm,注人麻醉药液约1.5ml。

此种麻醉可用于下睑及泪囊部手术。

4. 筛前神经阻滞于眶上内角垂直进针2cm,注入麻醉药液1-2ml。

此种麻醉适用于泪囊部手术。

5. 滑车上神经阻滞于滑车上方相对应的皮肤处进针1.2-1.5cm,注入麻醉药液1.5ml。

此种麻醉可用内眦部和其上方的手术。

6. 滑车下神经阻滞于滑车下方与内眦韧带上方0.5cm交界处皮肤进针1 -1.2cm,注入麻醉药液1.5ml。

此种麻醉可用于泪腺手术。

7. 泪腺神经阻滞于眶上外侧壁交界处向内上方进针2.5cm,注入麻醉药液1-1.5ml。

此种麻醉适用于泪腺手术。

8. 鼻睫状神经阻滞于内眦韧带上方眶内侧壁进针,深至2.5cm,注入麻醉药液2. 5-3ml。

此种麻醉适于内眦部、泪小管和泪囊手术。

9. 眼球后神经阻滞方法见球后注射一节。

注射药液2-4ml。

10. 面神经阻滞适用于白内障摘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移植术、角巩膜裂伤缝合术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van Lint法:从眶外缘垂直向下的延长线与眶下极水平向颞侧的延长线相交点颞侧1cm处,即相当于眼轮匝肌外侧缘进针深达眶骨,沿眶外缘骨膜向上,边进针边注入麻醉药液2-43ml。

然后将针退至原进针点眼轮匝肌下,转向眶下缘直至其中央,注射麻醉药液2ml。

(2) Atkinson法:用3. 5cm针头,从眶外缘向下延长线与颧弓下缘水平相交点后1cm处进针,先沿颧弓下缘紧贴骨膜,向后直达耳屏前,边进针边注人麻醉药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