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练习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加深对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的理解。 的理解。
二、仪器简介
三、仪器的调整和使用 跨齿数的选择: 1、跨齿数的选择: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使量具两个量占的工作面与齿 轮的接触点落在分度圆上, 轮的接触点落在分度圆上,或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 以便消除齿形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触,以便消除齿形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要满足 这一条件应选择合适的跨齿数n。 这一条件应选择合适的跨齿数n。 当 α = 200 时,对标准齿轮或变位系数不大 (ζ = −0.3~ + 0.3) 的齿轮,n可由下式算得: ,n可由下min
Z
∆EW =Wav − W =
∑W
1
ai
Z
−W
四、实验步骤 计算被测齿轮的跨齿数n, n,计算公法线 1、计算被测齿轮的跨齿数n,计算公法线 公称长度W。 公称长度W。 测量前将仪器零位检查一下,如不对零, 2、测量前将仪器零位检查一下,如不对零, 可利用修正量对读数进行修正。 可利用修正量对读数进行修正。 按跨齿数沿齿圈逐齿进行测量, 3、按跨齿数沿齿圈逐齿进行测量,依次将 读数填入报告中。 读数填入报告中。 4、计算出公法线长度变动 ∆FW 和公法线平均 并作出结论。 长度偏差 ∆EW,并作出结论。
z n = + 0 .5 9
当计算结果有小数时应取相近的整数。 当计算结果有小数时应取相近的整数。 计算公法线的公称长度w: 2、计算公法线的公称长度 : 对于标准齿轮用下式计算: 对于标准齿轮用下式计算: W = m[1.476( 2n − 1) + 0.014 z ]
3、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沿整个齿圈逐齿进行测量, 并按下列两式计算测量结果
(二)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平均长度偏差
的测量
公法线长度变动 ∆FW是指同一齿轮实际公法线 的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 的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属于第它也用于齿侧 间隙Ⅰ公差组的评定指标, 间隙Ⅰ公差组的评定指标,可反映齿轮运动误差中 的切向误差分量; 的切向误差分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EW 则是 指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之差, 指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之差,它也用于控制齿 侧间隙。测量齿轮公法线的量具和量仪种类很多, 侧间隙。测量齿轮公法线的量具和量仪种类很多, 其中精度较高的有公法线指示千分尺、 其中精度较高的有公法线指示千分尺、公法线指示 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 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都可同时评定 W ∆EW 两项 ∆F 和 指标。本实验采用车间中最常用的公法线千分尺。 指标。本实验采用车间中最常用的公法线千分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