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师是个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使命。

所以教师不要仅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要学会育人。

我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德育处的责任,还有学校领导的责任,班主任老师的责任,其他科任老师的责任。

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到底应该如何描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孩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然,试问有多少家长能够尽职尽责做好家庭教育先不说那些不完整的家庭,光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就让人头痛。

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居住在一起,所接受到的教育是比较少的,更是有的监护人对小孩子疼爱过度或教育不当,最终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这一系列的问题几乎都放到了学校。

总有人认为,孩子到学校自然就变乖了。

不过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孩子运气好,遇到负责任的老师也许还好些,假如遇到责任心不强或无精力管教的老师,那么孩子的各种坏习惯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会变本加厉比原来更严重。

针对这些难题,就需要德育处老师的努力了。

我是初中老师,所接触的孩子大多处于叛逆期,这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多难题。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你一定要用对方
法,若方法适当,有时会适得其反。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作为班主任或老师,一定要搞清楚班级所有学生的情况。

哪些是建档立卡生,哪些是住校生,哪些是残疾学生,哪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哪些学生是留守儿童,哪些学生情况特殊,学生的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居住条件、经济收入等。

只有摸清这些情况,才能更好地抓住德育方向,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有的学生之所以变坏,很多时候是缺少陪伴,缺少关爱,如果老师或班主任能从这方面入手,能很大程度将“浪子”劝回头。

一句话:爱是最好的良药,我们何不一试
二、作为领导或德育处。

我们要与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弄清学生犯错的原因或动机。

针对不同学生,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既然是德育,就不能一味地打骂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它的可取之处,也有其不足。

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更多时候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德育处的老师,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凶神恶煞”的,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尽量做到“谈话”式教育,在不知不觉的交谈中,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放心大胆向你吐露心声,你的教育便取得了成功。

三、家庭教育。

很多学生之所以屡屡犯错,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

既然孩子已到学校,家庭教育就需要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即所谓的“家校结合”。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往往很多家长都是,放到了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或忙于生意,或忙于其他,反正种种忙碌,教育变成了学校的事,这样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又怎么一味去责备学校呢其实,很多工作或个人的事让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甚至连孩子的就读学校和年级都搞不清楚。

综上所述,我觉得德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这项工作不是一两个人能做,也并非三言两语就交代清楚。

这需要各部门和个人的齐心协力,需要每位负责人的真心付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