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

诗经)

关于《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多用四言,内容广泛,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关于《诗经》——诗经六义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关于《诗经》——内容
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满,以至于深刻的仇恨和愤怒的反抗情绪。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反映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周南·关睢》《静女》《卫风·氓》
反映爱国思想。

如《秦风·无衣》
关于《诗经》——艺术技巧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

还运用叠字、双声(两个字或几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等修辞手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300》。

内容: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形式:四言为主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关于《诗经》——编集过程
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
①教育自己的子弟
②娱乐
主要③是为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效果,进一步巩固统治。

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靶向式批注
1《氓》字里行间,充满血泪,让人动容,让人心碎,哪些地方是令人动容和心碎的血泪之言?
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什么?)
3 对“氓”的称谓有多种变化,蕴含着女子怎样的情感?
优点:目标明确、集中
不足:限定学生思维
依赖于教师的问题设计的质量、时
关键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能辨别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能找出诗歌中有关比兴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3、能体会人物情感,会正确评价人物形象,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

结合注释通读全诗,思考研讨与练习一:《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叙事线:
恋爱——婚变——决绝
人物分析
诗中女子的形象特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勤劳、温柔、坚强,对爱情与幸福有热烈追求,最终无辜、无奈被损害,但对婚姻有较为清醒认识的妇女形象。

情感脉络
通过诵读,体会三个阶段女子情感变化
欢乐甜蜜——怨恨伤感——无奈决绝
“耽” —“悼”—“怨”
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追悔哀怨,有苦涩心酸之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上邪
《汉乐府》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性对爱情的坚贞
作者把女子的伤心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对比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2.赋、比、兴手法
赋: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氓》的赋是为了抒情铺垫,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有利于抒发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
暑退将寒时十一月bì风寒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
寒风凛冽没有衣服怎样过冬
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
sì修耕具举足而耕yè送饭
亩。

田畯至喜。

jùn农官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述农夫在一年中所从事的农业劳动,反映了人民的艰苦生活。

《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内容上:
一、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①女子容颜
②爱情
二、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以雌雄和鸣的雎鸠,引出“君子”“淑女”的融洽。

概括出诗中成语,理解其含义
①二三其德: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

②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③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

常用以形容婚姻美满。

④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⑤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赋,即铺写叙述客观事物以抒发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

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对话,或议政,或兼而有之。

排比反复句。

叙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烘托气氛:将木兰一家人为出征紧张而周密地进行准备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

表现人物情感:木兰积极的从军态度和精心挑选作战器物在在铺陈中得到表现。

比,是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一般称前者为喻体,后者为本体。

一、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比:
①女子容颜:以桑叶的新鲜润泽有光比女子的容颜亮丽润泽;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凋零比女子的容颜衰老、憔悴。

时光流逝,蹉跎岁月带走了美貌的容颜,如今已人老珠黄,年长色衰。

②爱情:以桑叶的新鲜润泽有光,生机勃勃比男女主人公初结婚时的浓情蜜意,感情甚笃;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凋零比两人的感情枯竭,爱情凋零,爱已成为了往事。

•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以孔雀的美丽比喻兰芝的美丽
•以孔雀飞时“五里一徘徊”比喻夫妻分离时的不舍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哀的基调,统领全篇,引起下文
兴,亦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

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
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无关,如“扬之水,不流束楚”(《郑风·扬之水》);
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有关,如“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王风·兔爰》);
以描写自然景物起兴,渲染气氛,寄寓情思,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①河边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以寒霜浓重的秋水岸边的秋凉景色起兴,渲染出深秋的凄凉。

(景语即景语)
②以凄凉的秋景,河水的阻隔,衬托出意中人只能遥遥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凄凉伤感的心情。

(景语即情语)
自由式批注法示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你之喜为我乐,以你之怒为我忧,你的喜怒哀乐牵动我的神经,我可以委屈,你不要生气!
品句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乘”让我第一时间看到你;“望”是我的望眼欲穿,是我的满心期待;“泣涕涟涟”只是因为没见你,失望和思念让我泪花闪闪;“载笑载言”还是因为你,相会和聊天让我欢喜又缠绵。

一个纯情少女的痴情模样!
品词关键动词——把握人物形象
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数字三指多年,多么艰辛又勤劳的女子;士贰其行,二
三其德,数字二指不专一,多么善变又不专的男人!
品词数词——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对比的方法的运用
☆恋爱中的女人,处于无我境界;结婚后的女人,处于忘我境界;离婚的时候,才是有我境界;女人呀,一生中要时刻记得你有自我!
情节推进人物变化——谈主题、谈启示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苦海无边,离婚是岸。

运用熟语或成语批注
不足:综合性弱,缺少从整体宏观角度进
行全面考虑。

单身是领悟,
恋爱是失误,
分手是觉悟,
结婚是错误,
离婚是醒悟,
再婚是执迷不悟,
《诗经》中的许多书写爱情的诗歌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边的爱情”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氓》《蒹葭》《关雎》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