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进入3.0时代从1+N到N+N电商、物流和传统银行机构,正在共同悄然编织一张供应链金融的大网。
记者最新获悉,平安银行于7月9日正式推出“橙e”平台,其基本定位是“搭建线上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据悉,该行目前已与海尔、东方电子支付、维天运通、金蝶软件等十二家企业集团组成战略合作伙伴。
无独有偶,招商银行6月末在北京发布针对“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推出包括仓储物流、快递公司、大型运输公司等制定细分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银行要做的,是搭建一个电商云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在上面跑,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共同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平安银行网络金融事业部总裁金晓龙如是认为。
招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钟德胜6月末亦公开表示,“电商和物流的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融合将以金融为媒介,赋予供应链生态圈新的内涵。
”电商平台、物流、供应链生态圈——正是供应链3.0版本的关键词。
此前华南地区一不愿具名贸易融资部门总经理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商流’和‘物流’,无疑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
”供应链金融的演进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做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把控,为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经销商等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方式。
在最原始的1.0版本中,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被笼统称为“1+N”,银行根据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撑,以完成对一众中小微型企业“N”的融资授信支持。
“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难点有二,银行对存货数量的真实性不好把控,很难去核实重复抵押的行为;其二在于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一位贸易融资一线员工透露。
2.0版本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把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搬到了线上,让核心企业“1”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从而让银行随时能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仓储、付款等各种真实的经营信息。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目的在于,较高效率地完成多方在线协同,提高作业效率,但其理念还是停留在‘以银行融资为核心’的层面上,资金往来被默认摆在首位。
”前述贸易融资部门总经理称。
“现在业内思路开始逐步转变,银行要做的是搭建一个电商云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在上面跑,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金晓龙如是阐述他搭建橙e网平台的初衷。
“客户的‘商流’和‘物流’在系统平台上跑,银行都能掌握,随着客户数的积攒,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到位,便自然水到渠成。
”金晓龙直言。
在他看来,该类线上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推出,标志着供应链金融3.0时代的来临,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并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拓展为围绕中小企业自身交易的“N+N”模式。
“熟人的生意圈”从去年开始,多家股份制银行的电子银行部纷纷改名“网络金融部”或“网络银行部”。
华南地区一网络金融部老总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过去的电子银行部,业务定位的重点是‘渠道的维护与拓展’,但从实际的工作体验来看,单做渠道,很难与客户经营、产品经营形成化学反应。
去年在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的冲击下,目前业内不少网络金融部的定位均转变为‘产品为主、渠道为辅’。
”据记者了解,平安银行副行长胡跃飞对网络金融部的定位是“共性平台+应用子集”,原因在于,针对不同行业事业部(如农业、能源矿产等),网络金融部只需要在共性的系统平台上,不断增加不同行业的应用子集,便可以较低成本完成与各类客户的系统对接。
基于此,现阶段数家股份制银行所筹建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其基本定位便是通过各类服务产品的匹配,为中小企业打造一个“熟人间的生意圈”。
据记者了解,目前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路径主要有三:加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以实现互联网化,该类企业数量并不多;自主开发电子商务平台,但投入成本较大,门槛亦相对较高;其三则是付费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银行筹建供应链的电商服务平台,实质上是为中小企业的电商转型提供了第四条路径。
由银行出资建设和运营平台,并协同物流、航运、第三方信息平台等合作伙伴,中小企业通过平台系统便可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
据前述华南地区贸易融资部门总经理的分析,阿里、京东等互联网电商企业做供应链金融,其底气是依靠手中掌握的数据,自建供应链渠道,但撮合的交易双方是不认识的,属于陌生交易范畴,其主要定位是B2C或C2C。
“而银行建立电商服务平台的定位,是做B2B的熟客间生意,这与阿里、京东是互补的。
”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对于定位B2B的中小企业而言,与熟客做生意,维护并扩大原有客户价值的重要程度,往往优于拓展陌生的新客源。
”新浪微财富涉水P2C供应链金融领域2014年08月11日 16:35 新浪财经我有话说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收藏本文近日,新浪微财富()携手付融宝推出一款名为“微财富PP猫-付融宝”的P2C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P2C是personal(个人)to company(公司)的简称,也就是说,这是个人投资者将其闲置资金通过付融宝平台借给有良好实体经营、且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使用,从而获得收益的一种理财方式。
对许多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种理财方式非常新颖,从售罄速度来看,PP猫-付融宝颇受大家欢迎。
微财富本次的合作伙伴付融宝是中地集团旗下P2C互联网金融平台,核心领导团队由拥有人民银行[微博]、银监局、商业银行多年金融系统工作经验的行业精英以及专业互联网资深人士组成,基于飞谷网上的钢贸业务有短期(30~180天)资金周转需求而专注于钢贸供应链金融。
飞谷网同样隶属于中地集团,是国内首家全流程的第三方B2B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和在线融资平台。
近年来,融资难是许多中小企业的最大隐痛,在钢贸行业中尤其如此。
由于种种原因,银行对钢贸企业实施了大规模限贷,导致不少本来经营良好的钢贸商同样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他们亟需找到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企业的产、供、销等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
一方面把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把金融服务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为产业链内部企业提供数据信息的整合、交互和处理的服务,改变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信息缺失、信息不对称等弊端,从而推动整体产业链内部企业的对接效率和整个产业链的凝聚力,解决中小钢贸企业融资难题。
PP猫-付融宝是微财富和付融宝经过精挑细选推出的P2C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投资人购买后,能够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安心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
京东携供应链金融杀入P2P -中国基金报多媒体数字报网贷(P2P)是一块诱人的奶酪,谁都想来分羹。
昨日,京东旗下的京东金融集团在各大招聘网站挂出了招聘网贷岗位的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本身就有小贷业务基础,可以很快将供应链金融上线到P2P平台。
“京东积累了大量上游供应商,拥有供应链金融,这成为其网贷业务的最大优势。
京东对P2P行业的调研和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系统可能已经完成架构。
一旦互联网金融监管方案出台,京东的P2P平台上线可能只要半个月。
”网贷之家合伙人朱明春表示。
京东切入网贷的路径非常清晰,2012年6月就开始和银行、相关金融机构接洽,系统性布局供应链金融;2013年12月6日,上线供应链金融产品“京宝贝”。
“京宝贝”2013年12月上线当月,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2014年1月份放贷额更突破10亿元。
按照这样的规模测算,若其供应链业务全部切换至P2P平台,后者的成交规模不可小觑。
开放P2P平台后,京东将不再受放贷的资本金限制。
按照银监会规定,小贷机构放贷规模不得超过自有资本的50%,而P2P平台的监管规定尚未出台。
过去,京东针对上游供货商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方式,利用银行资金放贷。
直到“京宝贝”上线,使用的才是京东的自有资金,而做P2P平台后则将使用互联网投资人的资金。
朱明春说,京东做P2P平台能够放大资金杠杆,若其用自有资金放贷,就有杠杆限制。
事实上,一年前京东金融就曾挂出过网贷相关岗位招聘信息。
然而传闻中的京东P2P 平台却迟迟未上线。
自去年年底,京东宣布成立京东金融集团以来,京东便在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频频落子,虽赶了晚集,却出手迅速。
而近几个月上线的京东白条、京东众筹等业务,都意在打造线上小微金融闭环的服务,可谓野心勃勃。
记者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是刘强东口中京东的四驾马车之一,而京东副总裁姚乃胜在今年4月的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资大会上也表示,他对P2P未来非常看好,并透露京东未来一定会做P2P业务。
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不管是信托还是万能险等业务,都将把资金端、资产端通过信息非常高效地整合到一起,做成理财和融资这种大P2P概念。
“现在网贷行业还未到直面竞争的阶段,巨头的介入会对投资者起到更好的示范效应。
”朱明春表示。
银行供应链金融争夺:浦发和利贷1个月贷数亿记者独家获悉,在浦发银行(9.64, -0.06, -0.62%)于6月底推出中移动供应链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和利贷”之后,截至7月中旬已有11家分行累计发放“和利贷”上下游小微贷款数亿元。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浦发、招商、平安等银行都已于近期纷纷推出了升级版供应链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所谓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据理财周报记者独家获悉,在浦发银行于6月底推出中移动供应链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和利贷”之后,截至7月中旬,该行全行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分行与当地中移动就“和利贷”业务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已有11家分行累计发放“和利贷”上下游小微贷款数亿元。
几乎同一时期,招商银行(10.91, -0.17, -1.53%)于6月末在北京发布了针对“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推出了包括仓储物流、快递公司、大型运输公司等制定细分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平安银行(10.60, -0.11, -1.03%)也不甘落后,7月9日,其正式推出“橙e”平台,主要定位在“搭建线上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据悉,该行目前已与海尔、东方电子(3.81, -0.01, -0.26%)支付、金蝶[微博]软件等多家企业集团组成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