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教育学》作业一、填空题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4. 教育学中所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发生的有规律地变化和逐渐( B )A.个性化的过程 B.社会化的过程 C.人格化的过程 D.学习化的过程5. 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责是 (D )A.教书 B.育人 C.传授知识 D.教育教学6. 学生的行为规范、公民意识、劳动态度等属于(D )A.心理素质 B.生理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思想品德素质7.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 A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8. 活动课程的缺点是( A )A.逻辑性较差 B.实践性较差 C.操作性较差 D.直观性较差9. 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 A )A.社会实践 B.教育见习 C.实习作业 D.社会研究10.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 D )A.专业人员 B.特殊人员 C.雇员 D.公务员11. 决定教师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的是( A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学术地位12. 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B )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思想品德素质13.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是( B )A.劳动技术教育 B.美育 C.体育 D.德育14.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就是( B )A.课程大纲 B.课程政策 C.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15. 教育活动通过发挥本体功能所产生的效果就是(A )A.教育的正功能 B.教育的负功能C.教育的简接功能 D.教育的直接功能16. 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的使命是(C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发展智力C.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D.双基教学17. 学生的经验、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属于( A )A.生理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C.心理素质 D.思想品德素质18. 有关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 B )A.只有某种程度的正相关 B.只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C.完全正相关 D.完全负相关三、多项选择题1. 按照教育界的习惯,一般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 ( AB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文科课程 D.理科课程2. 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先天的非遗传的各种因素和(AB )A.遗传因素 B.成熟机制 C.生理结构 D.生理功能3.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是( AB )A.师生的互动 B.师生的交往 C.双边活动 D.教书育人4. 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是指( AB )A.教材的逻辑顺序 B.学生的认识顺序 C.教的顺序 D.学的顺序5.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 BC )A.发现 B.验证 C.总结提高 D.探索6.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逻辑性强和( CD)A.形象性强 B.直观性强 C.系统性强 D.简约性强7. 影响人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和 ( AC)A.学校 B.动机 C.社会环境 D.成就水平8. 在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在教学中处于 ( AB)A.主体地位 B.中心地位 C.关键地位 D.重要地位9. 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CD )A.练习知识 B.应用知识 C.巩固知识 D.检查知识10. 学生学业测验评价方式一般有( AB)A.自由应答型 B.固定应答型 C.选择应答型 D.判断应答型11.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 AB )A.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B.容易造成学科分割C.逻辑性较差 D.系统性较差12. 有关创造心理的研究表明,创造思维主要是( CD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辐合思维13. 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一般包括( AB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活动作业 D.见习作业14.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学、讨论交流、( AB )A.启发指导 B.讨论小结 C.师生谈话 D.写实验报告15. 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一般分为( AB )A.局外观察 B.参与观察 C.有目的观察 D.自由观察四、判断题1. 教育内容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教育内容。
(×)2. 创新教育就是英才教育。
(×)3. 学生是能动活动的人。
(√)4.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表明,只要教师做好了教学工作,学生自然而然会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
(×)5. 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前提和条件。
(√)6. 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教育的外在功能。
(×)7.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矛盾的。
(×)8. 过分追求成功往往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9. 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从严格意义上讲,“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测量”是同义词,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10. 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11.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和兴趣的教育。
(×)12. 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13. 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创造力不是呈现为“有”或“无”的状态,而是“大”与“小”的程度。
(√)14. 终结性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有意义,愈来愈受到教育评价的重视。
(×)15.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五、简答题1. 学校教育内容有哪些特点答:(1)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教育机构,有专职人员主持和管理,即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的专门的教育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发展人的素质。
(3)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的系统性教育活动。
2.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促使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
(2)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保证一定社会政治的巩固与稳定。
(3)教育能够制造和传播政治舆论和思潮,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
3.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答:(1)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计划性的实现程度。
(2)取决于教育内容、特别是知识的质量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所采取方法的性质和水平。
(3)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取决于教师能否投入应有的工作热情和精力,以全身心地进行创造性地教书育人。
(4)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 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答:(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如情绪、心境、言行等要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4)自修科研能力。
包括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钻研探索的能力。
(5)教育机智。
这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各种偶发事件,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的艺术和技巧。
5. 现代教育有哪些本体功能答:(1)加速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