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和物理单位(人教版)名称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注意事项U I —电流—安〔 A 〕 电流 I 、电压 U 和电阻 R 必须对同U —电压—伏〔 v 〕1.欧姆 I一个导体而言。
公式R=U中的电RR —电阻—欧〔 Ω〕定律公 推导式: U= I RI**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阻 R 与电流 I 和电压 U 无关。
电阻 式R=U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R 只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I电阻成反比。
有关。
电流特点:I 1=I 2=I 串总;而电流:I 1U 1 , I 2U 2,I串总U电 源2.串联 R 1R 2 R串总电路的U 1U 2U 1特 点 电压特点:U 1+U 2 =U 电源I(R 1R 2 )IR 串总 ;( 针 对 R 121RR两个电U 电源=U 1+U 2电源阻串联U =U 1的 情 况 )3. 并 联电路的特 点( 针 对 两个电 阻并联 的 情况 )当电路中 只有一个 用电器工作时,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直接等于电源电压,有:U 1=U电源电阻特点:R 1R 2=R 串总( R 串总 >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 )串联分压:R 1 U 1R 2U 2U 1R 1 I 2 电压特点 : U 1= U 2= U 电源R 1并联分流:U 2R 2I 1R 2U =U=UU 1U电源U 2U电源U电 源电源1 2I 1=, I 2=, I电流特点: I 1+I 2= I 并总 ;而电流:R 2 R 2并总R并总R 1R 11 1 1R 并总 =R 1 R 2当 R 1= R 2= R , 则有:R并总R 电阻特点:+=R并总 ,则:=R 1R 2R 1+R 22(R 并总 < 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注:当并联的电阻或用电器越多,并联的总电阻越小,则干路电流越大。
)4. 电 功公式5. 电 功率公式W = U I t W = P t(1)P=W(2)P=UIt⑴、⑵式普遍适用。
推导式: (3)P=I 2R多用于串联电路U 2(4)P=W —电功 或 消耗的电能 —〔国际〕焦〔 J 〕—〔常用〕千瓦时 (kw · h)。
P —电功率—〔国际〕瓦 (w)—〔常用〕千瓦 (kw)t —时间—〔国际〕秒(s)—〔常用〕小时 (h)I —电流—安〔 A 〕U —电压—伏〔 v 〕 R —电阻 —欧〔 Ω 〕P —电功率—瓦 〔 w 〕。
电功率的单位还有:焦每秒 (J/s)1 w = 1J / s电功单位还有:伏安秒 (v · A ·s)。
公式 W = P t 中的三个物理全部都用国际单位;或全部用常用单位。
公式 W = U I t 中的物理量必须全部用国际单位,没有常用单位。
61 kw · h = 3.6×10 J =1 度。
1 J = 1 v ·A ·s注: 当用电器上标有“ ? v ,? w ” 的字样时,⑴ 必须求出 :U 额2 定 ⑵ 题中出R = ;P 额定现“ 正常工作 ”, 才能求:R多用于并联电路★☆★☆“?v,? w ”I 额定=P额定额定电压额定功率U额定名称物理公式Q 放 = I 2R t6.焦耳 ( 多用于串联电路)定律公U2t式推导式: Q 放=R( 多用于并联电路)P 总=P 1 + P 2 + P 3 + ⋯⋯ + P n物理量单位I —电流—安〔 A 〕U —电压—伏〔 v 〕R —电阻—欧〔 Ω〕 Q —电热—焦〔 J 〕注意事项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电热即:W=Q 放纯电阻一般是属于理想情况, 但多数情况下都认为:电热管、电饭锅、电熨斗等属于纯电阻。
7.照明 或 P 总=U总I总电路的 或P 总= I 总2R总总功率 计算2或U 总P 总 =R 总家庭电路电压 U = 220 v 保持不变。
接入用电器越多,总功率越大,总电流P 总P 总P 总P电能表,I220v 越大。
但家庭电路总功率U而 P= U I电能表上所标的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常电流电能表C —波速,85km /s所有电磁波的速度都是 C = 3× 10m/s = 3×108. 电 磁 波公式C = λfλ— 波长—〔国际〕米 (m) ;光是一种电磁波。
f — 频率—〔国际〕赫兹(Hz) 61 兆赫 (MHz) = 10 Hz1 kg /m 3一 33= 10g/cmρ —密度—〔国际〕千克每立方米1 g/cm 3= 1000 kg /m 33m33一 6(kg /m )—〔常用〕 克每立方厘米1 cm = 1mL( 毫升 ) = 10mV33=1L (升 )= 10一 3m 3 9.密度( g / cm )1 dm推导式: m = Vm—质量〔国际〕千克 (kg) —〔常用〕★★ 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同一种物公式m克 (g)质密度不变,即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V = 3量、体积无关 , 密度与状态有关 。
V —体积 〔国际〕 立方米 (m )—〔常用〕立方厘米 (c m3)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全部都用常用单位。
或者全部用国际单位。
vstυ—速度—〔国际〕米每秒〔m / s 〕—〔常用〕千米每小时1 m/s =3.6 km /h〔km / h 〕110. 速 度公式推导式:s vts —路程或长度—〔国际〕米〔 m 〕1 km / hm / s—〔常用〕千米 〔 km 〕3.6ts v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可以全部 t —时间— 〔国际〕秒〔 s 〕—〔常用〕都用常用单位。
或者全部用国际单位。
小时 (h)G m gG —重力—〔国际〕牛 (N)g = 9.8 N /kg ,表示: 1kg 的物体受到11. 重 重力的方向: 竖 直向下(或:垂的重力是 9.8N 。
力公式****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直于水平面向下)由 m= V 得: G m gVg粗略计算时,g≈ 10 N /kgm—质量—〔国际〕千克(kg);12. 力 同一直线 方向相同 的两个力的合成: F 合 =F 1+F 2(F 合 与 F 1 、F 2 方向相同 )的合成 同一直线方向相反 的两个力的合成:F 合=F 大— F 小(F 合 与 F 大 方向相同,与 F 小方向相反 )13. 二 条件:同 物、反 向、等 大、相互作用力的条件: 异 物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反向、等大、同 线。
注:当物体受到多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时,方向相同的几个力力平衡同 线的和与方向相反的另几个力的和相等。
14. 杠F 1L 1=F 2L2F 1—动力F 2—阻力力臂是支点 O 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F 1L 2离。
力臂大的对应的力小 ,反之亦杆平衡推导式:L 1—动力臂L 2—阻力臂 然。
F 2L 1名称物理公式物理量单位注意事项p =FP —压强—〔国际〕帕斯卡 (Pa);对于固体压强和压力, 一般①先求S压强单位还有:牛每平方米 (N /m 2)压力,独立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15. 压推导式: Fp SF —压力—〔国际〕牛(N)F =G = m g。
② 用 公 式强公式2S =FS —受力面积—〔国际〕平方米F(m ) p =求出固体压强。
22=10- 4 2Sp1 Pa = 1 N / m 1c m mpg hh— 为研究点 到自由液面的 垂直距离对于液体压强和压力, 一般①先求16. 液液液—〔国际〕米 (m)液体 p液液g h②由公体压强p F G m g Vg (此式也适用于长方体、 正方体和圆柱体公式SSSS形状的 固体。
这时, h 为固体的高度。
FS h gg h式p =变形求得 Fp S=ρ 是固体的密度 )SS⑴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大小不变。
F=G 物,s = h⑵动滑轮是省力杠杆,可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F =G物s = 2 h17.2滑轮G 物G 动 当考虑 动滑轮重力 时,对于⑴定 滑轮仍有: F=G 物 s = h⑵动滑轮:F =, s = 2 h2把 动 滑轮 沿挂钩劈成两等份, 看连接 动 滑轮上有多少段绳子(包括系在动滑F — 人使用滑轮所出的拉力,或弹轮上挂钩的绳子 ),绳子段数记为: n 。
当 重物 升高或降低 时,则有:簧测力计拴住绳子自由端拉动时18. 滑轮组19. 功的公式20. 功率公式21. .机械效率不考虑摩擦力、绳F =G 物 , s = n hFs=nh的示数①ns — 手拉动自由绳头移动的距离重和动滑轮的重力hh —物体升高或降低的高度G 物G 动 注:不管物体是升高或降低,还② 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 F =n , s = n h是水平移动,都有:s = n hWF sW —功—〔国际〕焦耳 (J) 1 J = 1 N ·mW推导式: FF —力—〔国际〕 :牛 (N)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受ss —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国际〕米到力; ② 沿该力的方向 移动Ws(m)1 c m =10- 2有一段距离FmWP —功率—〔国际〕瓦特(w)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做功快表示PtWW —功—〔国际〕焦耳(J ) W推 导 式:W = P t(s )功率大。
公式 P中,各个物;t =t —时间—〔国际〕秒tPυ —速度—〔国际〕米每秒〔 m/s 〕理量必须全部用国际单位, 或全部= F sP 该式用国际单位 )= F(1Kw = 1000 w1 w = 1 J / s用常用单位。
tW 有 100W 总W有—有用功,指:没有机械,只能直接用手对目的物做的功( 机械效率 :< 1 )W 总 —总功, 指:使用机械所出的动力做的功。
有:W 总=W 额 + W 有 ;对用 任何机械 使物体 升高或降F —使用机械所出的动力, s —动力移动的距离....低,都有:h —物体升高的高度.G —物体的重力。
指的是 :没有机械,只能直接用手把目的物W 总 = F s ; W 有 = G h提到 h 高度时所出的力至少要等于该物体的重力。
名称22. 浮 力公式23. 热量公式物理公式物理量单位注意事项⑴ 测量法 :(需用:弹簧测力计 )F —弹簧测力计在 空气 中悬挂着物体时的示数,有 F = GF 浮F 1F 2 GF 211F 2—物体 浸在 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一切情况)G 排液 —被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FG排 液V 排液: ① 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有:浮力—〔国际〕牛(N) ⑵排液法:m 排液 gV 排液= V 物浸;②全部浸入液体中,ρ 液 —液体的密度—〔国际〕千⑶公式法:克每立方米 (kg /m 3)V 排液 —被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 V 排液 = V 物Fg V浮液排 液〔国际〕立方米(m 3)⑷ 平衡法:( 适用 漂浮和悬浮) 物体漂 浮 ( 如:冰、船、木、塑料等 )时,有:V 排 液 = V 物 浸;F 浮G 物 m 物 g物V物g当物体悬浮时,有:V 排液=V 物⑸物体的浮沉 :上浮 F 浮>G 物 ρ液 >ρ物悬浮 F 浮=G 物 ρ 液 = ρ 物漂浮 F 浮=G 物ρ液 >ρ物下沉F 浮<G 物ρ 液 <ρ物注:在浮力的计算题里,单用一种方法来求解是不行的, 就要结合其它方法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