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题目:浅析云南农业大学(校本部)的校园规划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年级:2013级学号:2013313119姓名:摘要:校园是学子们赖以存在的一个氛围环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直接挂钩,在此学校体现的更多是其固有的服务功能。
校园校区区域规划的合理性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够合理有序且高效的必要条件。
校园的景观设计亦是使学校活色生香的一个只要方面。
校园的景观更是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特色与校园气质。
关键词:云农大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沿袭;学校文化蕴含;校本部总体的规划原则分析;一.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沿袭1昆明市盘龙区云南农业大学地图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盘龙区,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
盘龙区全区常住人口809881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
盘龙区中心海拔约1891m。
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m,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m。
区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
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 之间。
[1]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滇西大学并入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
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云农大建校七十多年来,秉承着“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诠释:启发学者、培养正道,潜心耕读、至真至诚)情系农林、励志创新、艰苦奋斗、开拓未来,不断扩充办学规模。
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与博士研究生约205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约9000余人。
学校有校本部和五华校区、普洱校区、西双版纳校区。
校本部校园占地面积1433402.46平方米,校舍面积560884.66平方米;五华校区、普洱校区、西双版纳校区占地面积1972148.57平方米,校舍面积619454.77平方米。
校本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3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8.92亿元。
校本部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云南省教育厅农学文献信息中心;馆藏文献283.04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128.19万册,电子文献154.85万册,可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9个。
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正致力于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现设20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3]二.文化蕴含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大力弘扬“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
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三农”人物、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云南省十大兴滇人才、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省部级劳模等100余人。
有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1人,全国人大常委1人。
培养出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全国大学生百名自强之星刘艳华;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胡颖;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冠军韩桂明;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刘亚萍;全国新丝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靖等优秀大学生。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6年受到团中央表彰,校男子篮球代表队连续多年获云南省高校篮球比赛冠军。
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和昆明市文明单位称号。
[4]办学70多年来,学校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继往开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之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5]三.校本部的总体的规划原则分析一个能受到师生普遍接受与喜爱的校园景观要具备以下原则: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和谐的原则,二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原则,三有利于四季均衡的原则,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空间的原则,五有利于塑造校园文化的场所精神的原则.(一)·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谐的原则。
自然环境也是一个学校赖以利用与改造的大背景大环境。
校本部的新老校区地势条件不同,老校区地势较高,新校区则次之。
从总体上面看东北方地势高于西南方。
东校区地势高于西校区。
东校区的布局中,利用了后山的较高的地势,进行绿化种植,利用天然的场地作为后山大面积的实验基地,和茶学院的专家楼。
实验基地有茶园,果园,实习猪场,并没有对后山景观进行大面积的破坏,而是在原来的自然环境下进行人为的改造。
后山的大量植被的存在,也是云农大空气优良的主要原因。
东校区紧随着后山实验基地的是绿荫大道(情人坡)旁边的田径场和篮球场。
后山优良的环境极其适宜做运动和锻炼。
田径场的西面还有游泳池和公共浴室。
每到课余时间田径场和篮球场都是人潮拥挤,摩肩接踵,随处可见在田径场做运动和锻炼的同学。
这也是东校区基础设施布局合理的体现之一。
(二)·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原则。
2云南农业大学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招新校本部东校区后山实验基地以南。
是学生公寓片区。
学生公寓16栋,17栋,18栋(东校区主干道东面)。
东校区主干道西面还有学生公寓8栋,这里主要是国外留学生和研究生居住。
东校区还有学生普通宿舍2栋,3栋,4栋,5栋,7栋。
(一般是由大一新生居住)。
大一新生宿舍区北面还有新生自管会办公室,3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图书馆以方便新同学生活或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疑问,可以随时随地的到咨询点咨询。
每到年9月份新生开学,这里是最为热闹的所在。
东校区学生宿舍片区的东南部是学校团委所在,临近的还有网球场,健身房和校医院。
学生宿舍片区的西北部是二号教学楼和三号教学楼还有实验基地,这对于同学们上课是比较方便的。
教学楼东南部是东校区东苑图书馆。
给在东校区宿舍片区居住的同学们查找资料,阅读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东校区的教职工住宅区也是布局在东校区的西南角,临近与二号和三号教学楼。
西校区西北部是学生公寓11栋,12栋,14栋和15栋,西南部是云农大教工住宅小区。
学生公寓15栋西南部是西校区西苑图书馆。
周围临近停车场和六号,七号教学楼。
全校的体育馆主馆和副馆都在西校区。
学校的重大会议,重要活动和重要演出都会在这里举行。
停车场也临近体育馆主馆。
整个校园有主干道贯穿,车辆可以自由穿梭在东西校区,主干道基本延伸到每一栋学生宿舍,和每一栋教学楼,一辆机动车,不出意外35分钟可以完全环绕云南农业大学的东西校区一周。
只要是学生宿舍都是临近学校的主干道,交通便利,农大教职工住宅区直面与学校的西大门,方便与教职工上下班。
近一年来,校本部任在不4云南农业大学东校区主干道断的完善和改进校区规划的不足和疏漏地方,力求校园规划更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巴士正式开通Z66路,极大的方便了我校人员的出行且方便了学校周围人群的出行,体现出了校园功能的辐射作用。
与此同时,为方便校车Z66路的站台配置不与云南农业大学西校区东门主干道金黑公路和沣源路的公交车站台的设计产生冲突,今年11月末,把西校区东门转移安置于西校区天桥下文化广场旁。
而金黑公路上的公交车站台,也改换成为内环式站台,既减少了公交车靠站时车辆的拥堵现状,顺畅了交通,其中的红绿灯设计也使得金黑公路上的运行车辆井然有序,同学们过马路也安全了许多。
这是云农大的同学出行方面的一个巨大的改变。
(三)·有利于四季均衡的原则5云南农业大学同心亭附近林荫道这里必须提到的就是整个东西校区的绿化环境,整个学校大大小小的绿化带约有20个,校园绿化工作比较完备。
与之而来的更应该说是昆明市四季如春的大环境下使得农大更具其特有的魅力。
(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空间的原则规划的多层次空间原则,在云农大的校园规划里面还不是特别突出。
现在学6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公寓14栋校的规划设计基本上都是满足于基本的需求,比如说,学生公寓的多层次空间。
现在的学生公寓,造价低廉,空间单一,功能性局限于居住。
这也是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的现状。
(五)·有利于塑造校园文化的场所精神的原则校本部西校区大门口的擩(孺)子牛,一直低头伫立在那里,风雨不动安如山,体现了我们农大学子的耕耘精神。
是启发学者,培养正道,潜心耕读,至真至诚的大学精神的完美诠释。
【参考文献】【1】2012年版最新《盘龙区情》:800/new/qqjj/2012/4/17164541478313036AKK0967I13H8GC…【2】云南农业大学2014新生报到指南P5【3】云南农业大学2014新生报到指南P5【4】云南农业大学主页/xxgk.aspx?id=108【5】云南农业大学主页/xxgk.aspx?id=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