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超高层建筑绿色策略和设计
绿色建筑超高层建筑绿色策略和设计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实例
5
地点:广州 塔楼高度:475.8 m 建筑面积:
• 塔楼:24.94 万m2 • 裙楼:6.42 万m2 • 地下:18 万m2
设计目标:
• 绿色建筑“三星级”
设计理念:
• 建筑、环境、人的和 谐统一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广州气候状况分析
啸叫问题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
14
设计依据
具体措施
• 夏季漫长,太阳辐射强烈 • 超高层建筑无法使用活动外 遮阳 • 面江位置需满足观景需求 • 塔楼部分朝向采用呼吸幕墙 (中置活动百叶帘) • 塔楼 15 层以下采用中空百 叶玻璃 • 附属办公楼采用垂直百叶机 翼外遮阳 • 附属商场采用水平叶片机翼 外遮阳
雨水利用
25
设计依据
• 超高层建筑用水量 大,供水程序复杂 • 广州地区雨水资源 丰富
广东广州市地区1971-2000年降雨及风速数据表
月 份 累年各月降 水量(㎜) 累年各月最 大日降水量 (㎜) 75.0 89.2 67.6 119.8 215.3 210.9 111.0 239.0 156.4 110.7 116.3 46.1 累年各月日 降水量 ≥50mm日 数 1 1 1 8 14 11 9 8 7 4 0 0 累年各月平 均风速(m/s)
28
雨水收集方式
• 结合屋面排水系统收集裙楼屋顶雨水,收集的雨水经 管线合流至地下雨水处理间
雨水处理间及储水空间
• 收集裙楼屋顶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于室外绿地浇灌, 处理间占地 15 ㎡,地下储水空间 30 ㎡。处理间可根 据设计要求可放于地下或地上
人工湖补水
• 本项目规划建造人工湖,屋顶多出雨水及地面雨水经 过初期弃流和过滤后可用于人工湖补水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附属楼自然通风——CFD分析
24
西向和北向具有负压,有利于排风,所以应在此处开窗, 将室内空气排出 在室外无风的恶劣天气下,自然通风效果不太好,热空气 聚集在中庭的上部区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设置自动 可开启窗户和无动力风帽进行排风,以确保室内空气的人 体舒适度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诱导通风
30
设计依据
• 诱导通风:提高空气品质,降低能耗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诱导通风
传统地下通风气流组织
31
诱导通风气流组织
传统通风方式气流组织不好,气流影响的范围比较小,而诱导通 风气流组织良好,每台诱导通风机都可以把其区域范围内的气流 组织良好,以达到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导光筒采光
29
为了保证光照度均匀合理,地下车库照明系统采用 16 个导光筒,单 位柱距(8.4m×8.4m)设置 1 个, 横向、纵向4×4放置。 导光筒直径约为 800 mm,满足地下车库 75 lx照度要求。 导光筒室外部分可与景观结合、也可以在保证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导 光筒与景观水体结合。 建筑需预留空洞,并提供地面部分到地下室的剖面图; 还需与建筑、景观专业确定导光筒的具体位置及与景观结合的情况。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LED照明
20
设计依据
• LED照明系统可在满足光照 需求的情况节约电耗
设计方案
• 为一层地下车库,约2万m2 提供照明 • 需要电池板约为 165 ㎡ • 电池板规格(装框后)为:1800 ㎜×730㎜×45㎜,则大概需要 电池板 125 块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涉及到遮阳、通风等技术的规定, 对超高层建筑无法适用 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仅仅局限于当前建筑节能50%的目 标,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要求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现有超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
4
上海金茂大厦
单层玻璃、新风不足,室内环境差
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厦
遮阳设置不合理,当地风速、 建筑形体、朝向考虑不全面
室内雨水处理间 灌溉管线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雨水利用——塔楼
27
每 16 层设置一导水槽,则导水槽共6 个 导水槽铝合金板厚度初步定为 3 mm 非安装节点处导水槽与玻璃幕墙之间需设置防震 垫层,并采用玻璃胶或其他材料来实现导水槽与 玻璃幕墙的无缝连接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雨水利用——附属楼屋顶及地面
通风夹层风机布置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夹层风力发电
13
视觉效果
噪音问题
• 屋面顶部,建议采用显示结合方式,在外立面上凸显出涡轮发电机 • 通风夹层中设置的涡轮发电机组,采用隐式布置,通过在外立面作贯通 处理,将风引入夹层内部同时在立面可形成均匀条带状分布 • 噪声源:啮合的齿轮对或齿轮组、由于互撞和摩擦激起齿轮体的振动、 由转动轴等旋转机械部件产生周期作用力激发的噪声等 • 在风机基座处做专用的钢弹簧减震处理 • 当风速超过风力发电机组最大有效工作风速(切出风速)时,风机自动 切断 • 适当加大夹层开口 • 风力涡轮发电机组错落排布,尽可能大的增加阻尼作用,减小流进、留 出夹层的风速 • 经CFD分析,当来流风速为10 m/s时,通过上述措施,可减小至 5 m/s 左右,有效控制啸叫的产生
势能电梯
19
设计依据
设计方案
• 公用建筑的电梯用电量占建筑 总用电量的17%-25%以上 • 电动机拖动负载消耗的电能占 电梯耗电量的 70% 以上
• 额定载重量1350kg(20人)以 上的大容量电梯 • 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 侯梯厅深度不小于相对的轿箱 深度之和 • 本项目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 增大侯梯厅深度至 3.1 m以上
3
建筑的高度变化导致相关参数的变异
• 高度超过100米以上除太阳辐射可以认为基本不变以外,其它的气 象参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地面风速是取自地面高度10米处,如地面风速为2米/秒时,则在 100米的高空风速会依据指数规律提高到3米/秒,若高达400~ 500米时风速可达到5米/秒以上 • 度随高度的变化也会有明显的降低,通常会有每百米高度的温度 下降0.6~1.0℃
包含植物和木平台的花园平面图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绿· 灯塔
10
设计理念
• “绿”,绿色建筑的引领者 • “灯塔”,广东省的标志性建 筑
具体措施
• 在东塔楼顶架设涡轮发电机组 6 组,每组发电功率 50 kW, 总发电功率 300 kW
屋顶风机布置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夹层风力发电
11
设计依据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雨水利用、其他节水措施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 地下车库导光筒采光、诱导通风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节地与室外环境
周边建筑
8
太阳轨迹
建筑朝向
• 本地污染 • 噪音 • 环境承载能力 • 规范和标准 盛行风和 地域环境
防护林带 和遮阳
ACCESS AND PARKING
• 广州有效风能密度200 W/㎡以上 • 风速和高度:地面2米/秒,100米 高空3米/秒,400-500米时5米/秒 以上 • 设备层有可利用空间
具体措施 • 5个通风夹层,层高4-5m
• 选用涡轮机组直径为4m,每组发 电功率按2kW,每个通风间层发 电功率可达到60kW • 考虑部分情况只能实现双向有效 发电,功率取40kW,全部通风间 层可达 400 kW
辐射与温度 朝向与通风
6
年辐射最佳朝向
全年空气温度、湿度、辐射分布
全年风玫瑰
全年干球温度分布
全年相对温度分布
冬季风玫瑰 全年直射辐射分布 全年散射辐射分布
夏季风玫瑰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适用生态技术体系
7
节地与室外环境
• 透水地面、塔楼空中花园、附属楼屋顶花园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绿· 灯塔、夹层风力发电、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水源热泵、 光电技术、势能电梯、地下车库LED照明、附属楼自然通风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附属楼自然通风——CFD分析
22
边界条件选取广州夏季的主风向东南风,风 速取地面10米处的速度3.6m/s,然后根据风速 与高度的关系对各个高度的风速进行修正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附属楼自然通风——C,东向和南向具有正 压,有利于进风,所以应在此处布置窗户, 将室外清新空气引入室内,进行自然通风
广州市太阳辐射强度分布图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
15
呼吸幕墙
• 布置区域:右图黄线之间 • 遮阳系数:百叶帘全关闭状态SC≥ 0.25,全收起时SC≤ 0.60 • 外循环的气流组织方式 • 外层钢化玻璃,内层中空高透LowE玻璃 • 铝合金百叶帘采用从上到下的控制 方式,轨道为导轨式(在有气流情 况下较稳定) • 设置反光板以提供室内采光 • 廊道接力通风,宽度600-1000mm
附属楼自然通风
21
设计依据
• 提高商场空气品质 • 充分利用穿堂风 • 设立中庭或天井
设计方案
• 附属办公楼顶部宜设置合适的无动力风帽(20个,长× 宽×高为:360×380×380mm,排风量为7200m3/h) • 中庭上部宜设置自动开启窗,面积占中庭总面积的 20% 左右 • 30% 的外窗面积为自动开启窗
呼吸幕墙布置位置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