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业发展迅速,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发挥了独特的生态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养护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几乎每一种园林植物都因为受到不良环境因子影响或病虫侵害而受到伤害。

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原理,然后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原理
园林植物大体上可分为2大类群:一是城镇露地栽培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坪等;二是主要以日光温室或各种塑料拱棚形式栽培的各种盆花及鲜切花。

城镇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是:(1)人的活动多,植物品种丰富,生长周期长,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物种群关系被打乱;(2) 品种单一,种植密集,而且大多数都在日光温室及各种塑料拱棚内栽培,环境湿度大,病虫重且易流行,防治难度大;(3)城镇郊区与农作物、蔬菜、果树相连接,除了园林植物本身特有的病虫害外,还有许多来自农作物、蔬菜、果树上的病虫,有的相互转主危害或越夏越冬,有的长期落户,因而病虫种类多危害严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根据经济、生态和社会后果的预测,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病虫害控制
方案进行选择、综合和实施的过程。

二、园林病虫害治理遵循的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
综合治理要从园林的全局出发,要考虑生态环境,以预防为主。

2、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有力保证。

3、安全、经济、简易、有效
这是在确定综合治理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包括对植物、天敌、人畜等,不致发生药害和中毒事故。

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要考虑既节省资金,而又简便易行,并且要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化学防治常常会杀伤天敌,这就要求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考虑到对天敌的影响,选择对天敌无害或毒害较小的药剂,通过改变施药的时间和方法,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既防治害虫又保护天敌的目的。

5、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各种防治措施各有长短,综合治理就是要使各种措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而不是简单的“大混合”。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工效高的优点,但药效往往仅限于一时,不能长期控制害虫,
且使用不当时,容易使病菌及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园林技术措施防治虽有预防作用和长效性,不需额外投资,但对已发生的害虫则无能为力;生物防治虽有诸多优点,但当害虫暴发成灾时,也未必能见效。

因此,各种措施都不是万能的。

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1、合理轮作、间作
每种害虫对树木、花草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移性,因而在进行花卉生产及苗圃育苗时,要考虑到寄主植物与害虫的食性,尽量避免相同食料及相同寄主范围的园林植物混栽或间作。

如黑松、油松、马尾松等混栽将导致日本松干蚧严重发生;槐树与苜蓿为邻将为槐蚜提供转主寄主,导致槐树严重受害;桃、梅等与梨相距太近,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大量发生;多种花卉的混栽,会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2、清洁园圃
及时收集园圃中的病虫害残体、草坪的枯草层,并加以处理,深埋或烧毁。

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有病虫枝叶,清除因害虫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植株。

园艺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人为传染,如在切花、摘心、除草时要防止工具和人体对微小害虫的传带。

温室中带有病虫害的土壤、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继续使用。

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营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

3、加强园林管护
(1)加强肥水管理。

观赏植物应使用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观赏。

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浇水方式、浇水量、浇水时间等都影响着害虫的发生。

(2)改善环境条件。

主要是指调节栽培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以减轻某些害虫的发生。

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

冬季温室的温度要适宜,不要忽冷忽热。

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否则,也会加剧害虫的发生。

(3)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整枝不仅可以增强树势、花叶并茂,还可以减少害虫危害。

例如,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以及袋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均可采用修剪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于介壳虫、粉虱等害虫,则通过修剪、整枝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从而抑制此类害虫的危害。

对于园圃修剪下来的枝条,应及时清除。

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

4、选育抗病害虫品种
(1)繁育健壮种苗。

园林上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及其它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的,因而培育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类病虫害的发生。

应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通风透光及无害虫危害的场所为育苗苗圃。

盆播育苗时应注意盆钵、基质的消毒。

如菊花、香石竹等扦插育苗时,对基质及时进行消毒或更换新鲜基质,可大大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2)培育抗病虫害品种。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

目前已培育出柳树抗天牛的新品种——金柳。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为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大量的种质。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的方法有常规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抗害虫基因导入园林植物体内,获得大量理想化的抗性品种已逐步变为现实。

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但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类治虫、以激素治虫等。

6、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单,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等优点。

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长期使用同种农药会抗药性等。

应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并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7、物理机械防治
(1)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

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

诱杀
的方法有:灯光诱杀、食物诱杀、潜所诱杀、色板诱杀等。

(2)捕杀法:利用人工或各种简单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称捕杀法。

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它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甲、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

榆蓝叶甲的幼虫老熟时群集于树皮缝、树疤或枝杈下方化蛹,此时可人工捕杀。

冬季修剪时,剪去黄刺蛾茧、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块等。

在生长季节也可结合园圃日常管理,人工捏杀卷叶蛾虫苞、摘除虫卵、捕捉天牛成虫等。

(3)汰选法:利用健全种子与被害种子体形大小、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器械或液相分离,剔除带有害虫的种子。

常用的有手选、筛选、盐水选等。

如带有害虫的苗木,有的用肉眼便能识别,尤其是带有检疫对象的材料,一定要彻底检查,将害虫拒之门外。

特殊情况时,应彻底消毒,并隔离种植。

(4)温度处理: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温度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

害虫对高温的忍受力都较差,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害虫的方法称温度处理法,简称热处理。

在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2种。

(5)阻隔法:人为设置各种障碍,以切断害虫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叫障碍物法。

其方法有:涂毒环、涂胶环、挖障碍沟、设障碍物、纱网阻隔等。

此外,植物周围种植高秆且害虫喜食的植物,可以阻隔外来迁飞性害虫的危害;土表覆盖银灰色薄膜,可使有翅蚜远远躲避,从而保护园林植物免受蚜虫的危害并
减少蚜虫传毒的机会。

结束语
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时,应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

基于此,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将各种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安全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保证园林绿地的观赏品质,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害种类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童勇军.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8(6)
【2】方栋.浅议园林绿化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8)
【3】刘全山.园林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j].山西林业,200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