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
-
2.3 产生益生物质
1、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丁酸,而丁酸是结肠上皮细胞的能量代 谢和正常生长主要的营养物质。 2、丁酸梭菌还产生乙酸和丙酸等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在产生部位 直接被吸收,同时刺激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微环境,调节微生态平衡, 治疗相关疾病。 3、丁酸梭菌产生的氨基酸、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能促进维生素E 的 吸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4、分泌淀粉酶、糖苷酶以及降解饲料的果胶酶、葡聚糖酶,产生促双 歧杆菌发育的因子,同有益菌群共生,对机体产生各种保健功能。 5、丁酸梭菌还能分解胺类、吲哚类、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癌症的 发生率和改善粪便的恶臭,从而提高健康质量和改善环境。
-
4.2 抑制有害菌生长
1、丁酸梭菌能使糖类发酵形成大量丁酸、醋酸和乳酸等短链脂肪 酸,这些短链脂肪酸能维持酸性环境,降低肠道的pH值,防止病原 菌及腐败菌在肠道内异常增殖,减少肠毒素。 2、丁酸梭菌对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鸡 大肠杆菌、猪大肠杆菌、猪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 痢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 乱沙门菌等有害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抑制作用。
-
1.2 培养及生化特性
1、丁酸梭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初期试管上部呈 轻微浑浊,产生大量的气体,后期沉淀较多。 2、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 糖、果糖和乳糖等糖类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 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3、菌落,正面圆形,边缘整齐, 侧面低凸,表面湿润光 滑,乳黄色,不透明,略有酸臭味。
-
2.2 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动物的生长
1、在临床应用中,用热灭活的丁酸梭菌制成的疫苗具有激活巨 噬细胞和NK 细胞的作用,显著增加了血清中IgA 和IgM 含量。 2、利用丁酸梭菌发酵动物饲料能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 高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和有机磷等营养物质,改善适口性、 摄入量和利用率。 3、添加到动物饲料具有替代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相关动物疾病的 潜力,抑制内源性疾病的发生,且增强机体免疫和血液中白细 胞(CD4+)的数量,以及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减 少抗生物用量,提高经济效率。
-
3.1 稳定性好
1、丁酸梭菌来源于自然,能够形成芽孢,加热至90℃10min、 100℃5min不会失活。
2、PH值在1.0—5.0时仍能存活,PH值在4.0-9.8时能适合其 生长。
3、在体内不受胃酸、消化酶、胆汁酸的影响。 4、丁酸梭菌的固体原粉在室温干燥情况下保存3年,活菌未见 显著减少。
-
第四章 丁酸梭菌的作用机理
4.1 促进益生菌生长。
4.2 抑制有害菌生长。
4.3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
4.4 生多种酶类,合成多种维生素。
4.5 去亚硝酸盐、降氨氮,降低COD和PH值含量,缓解
舍内空气质量。
-
4.1 促进有益菌生长
1、丁酸梭菌能够分泌低聚糖酶,把多糖降解为低 聚糖,被双歧杆菌、乳酸菌、粪肠球菌等肠道有益菌 所利用,利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从而 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
第二章 丁酸梭菌生物学功效
• 2.1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 • 2.2 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动物的生长 • 2.3 产生益生物质 • 2.4 其它功效
-
2.1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
1、丁酸梭菌具有防止病原菌及腐败菌在肠道内的异常 增殖和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发育的双重作用,从 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产生。 2、丁酸梭菌对艰难梭菌具生物拮抗作用,初步证实是 通过细胞紧密接触抑制毒性蛋白的表达,其抑制机理 仍待深入研究。 3、丁酸梭菌芽孢萌发与扩增的速率是艰难梭菌的两倍, 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更有效的抑制艰难梭菌芽孢的萌发 及其生长。
-
1.3 稳定性
1、丁酸梭菌制剂中活菌是以芽孢形式存在的。
2、对各种恶劣环境、存贮及加工运输过程高温、高湿、 酸性、机械磨擦和挤压等因素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
1.4 药物敏感性
1、丁酸梭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可与某些抗生素同时使用,不干扰其他 细菌感染的治疗。 2、只对新生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和四环素等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 3、在临床上可与某些抗生素联合应用,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给动物 及人类的身下仍能发挥效能,明显有别于双 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非芽孢类微生态制剂。
丁酸梭菌
-
第一章丁酸梭菌的生物特性
• 1.1 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 1.2 培养及生化特性 • 1.3 稳定性 • 1.4 药物敏感性
-
1.1 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丁酸梭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 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菌体灰白色,呈煎蛋样,中间隆 起。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周身鞭毛,具有运动性。孢子卵圆, 偏心或次端生。革兰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后期培养可变为革兰阴性。
-
4.3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
1、丁酸梭菌能够提高血清中IgG和C3含量,具有提高血清IgA含量 的趋势。(C3是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组织、骨髓、腹膜和肝脏等合成的一种β球蛋白)
2、在肠道丁酸梭菌内产生的丁酸是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具有修复肠道黏膜和黏膜通透性增加逆转的功能。
-
3.2 用法广泛
1、丁酸梭菌对多种菌种可合用,如可以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 菌、双歧杆菌等菌合用。 2、对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 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 明、硫酸新霉素、金霉素、阿散酸、杆菌肽锌、红霉素、林可霉 素、马杜拉霉素、莫能霉素、土霉素、盐霉素等不敏感,可与多 种抗生素合用。
-
2.4 其他功效
1、丁酸梭菌或与双歧杆菌、益生元等合用,对于因菌群失调而引起 的动物急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症、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等症状有良 好的疗效。 2、丁酸梭菌还能促进维生素E的吸收,降解胆酸和提高抗氧能力。
-
第三章 丁酸梭菌的特点
• 3.1 稳定性好 • 3.2 使用方式广泛 • 3.3 保存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