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教学

新高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教学

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

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

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二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

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

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

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

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

“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

”她说。

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

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

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了,很快的。

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

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

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

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

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

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

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三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

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

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

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

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

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

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

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戏真好啊。

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

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日,有删改) 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尝试解答][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题干要求分析“地方戏曲弋阳腔”的特点,其实考查的是“特定指向信息”的概括。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听弋阳腔的经历。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与弋阳腔舞台总监杨典荣、演员徐小芳交谈,着重介绍了弋阳腔的悠久历史、剧情特点和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了弋阳腔引人入胜的情景及其富有的教育意义。

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③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

富,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剧曲备受欢迎。

①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②……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由文中来看,弋阳腔多为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情节较为曲折,结局以团圆为主,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①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②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由文中“高腔鼻祖”“闪亮了历史”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弋阳腔影响深远。

根据第二步从信息区间中提炼出的要点,结合题目要求,分点作答。

要注意先概括后分析的答题模式,按分值提出3~4个要点加以分析。

[组织答案][答案]①历史悠久。

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

②备受欢迎。

弋阳腔的观众多,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剧目多样。

③剧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

④高腔鼻祖,影响深远。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等四十多个剧种受到弋阳腔影响。

阅读《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阅读文本见“[典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②雨中听取弋阳腔剧《珍珠记》;③弋阳腔剧给听众带来的美的享受。

考法2 整体内容概括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命题角度整体内容概括“3方法”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沉郁岳阳楼刘醒龙①记不清上岳阳楼几多回了。

想来却奇怪,每遇楼上道道飞檐、盔顶和楹柱,总会生出初临之感。

②远眺洞庭碧水长天,空怀沧溟辽阔无际。

③其实,天下各处名楼,都隐匿着各自沧桑的源起。

岁月倥偬,时光如尘,多数来历亦真亦幻,却归于一统,或位列神话仙班,或藏于人云亦云。

岳阳楼也无法僭越这种宿命。

建造年代已无可考,建楼者更是无从谈起。

不过,后世重修者大多为当朝历代精英,早已彪炳典册,有迹可循。

至于那建构一梁一栋的工匠,啸聚于精英们的盛名之下,只能成为历史无尽的猜度、疑问,等同虚无。

就像身边的洞庭,人只注目湖水的浩渺博大,谁还在意那一点一滴呢?历史的不公正,于此可窥全貌。

此为题外话,说修楼人。

④溯至三国,史载首修岳阳楼者,是东吴大将鲁肃。

鲁肃为人豪侠,谋勇于当时乱世,卓尔不群。

鲁肃在当时的岳阳地界上大兴土木,修缮当时未曾得名岳阳楼的城楼,并不出自文化考量,只因战事所需,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

于是,岳阳楼的前身,不以博美人眷顾而奢靡,也不为王权折腰而浮华。

这楼,其沉郁之气,因与战争如孪生兄弟般同时降世,就如此钦定下来了。

⑤时过五百年左右,至公元716年,岳阳楼等来真正懂它的人——被贬中书令张说。

武则天主政期间,张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

从现今留存下来的《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中的“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就可管窥张说并非浪得虚名。

张说被贬,祸起仗义执言,不做伪证,当朝顶撞武氏内宠。

好在历史总在阴错阳差间,会留下些许幸事。

“伪证案”没给张说引来灭族杀身的横灾,却给岳阳楼带来重生。

⑥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改鲁肃阅军楼。

先名旧楼为“南楼”,后定名岳阳楼。

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的朝廷命官,一个失败的男人,面对被雨打风吹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骇浪濯洗拍打了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凤凰涅槃重生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盔顶和廊柱,抹上层层浮光?⑦洞庭湖与岳阳楼相得益彰,如老友故旧,端坐于云谲波诡的历史长河中经年交谈,以心换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