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中应用的探究【文献综述】

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中应用的探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中应用的探究
绪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P1)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其中在情感态度做了如下要求(部分呈现):“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 (p61-p62)_
为了落实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开发特色的数学校本课程,笔者展开对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中应用的探究。

依据现代课程理论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我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为确定趣味数学在小学课外活动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构建趣味数学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有效开展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国内外研究历史、研究现状
1983年(苏)B.A.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提到对数学课外活动的认识:“数学课外活动,是指课余时间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系统非必修内容的学习。

必须分清两类数学课外活动:在学习大纲规定的教材方面比其他学生落后的学生的活动(课外补习);与其他学生相比,对学习数学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的活动(这实际上是课外活动这个术语的原意的传统解释)。

”[3](P313-314 )
并且针对以上两类数学课外活动的提出了一些原则策略:“第一类落后生的‘补习’例如给每个落后生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因人而异的作业……扩展和加深第二类学生所学的大纲范围内的知识”【[3](P313-314 )总而一之,数学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和扩展。

代钦,斯钦孟克主编的《数学教学论》中明确的给出了数学课外活动的概念:“数学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广义包括正式课程以外的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仅指校内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1992年,田万海在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课外教学的联系与差异:“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通过数学课堂
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并发展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是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基础;反之,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宽和加深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并加以应用,又能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因此,数学课外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一个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数学课外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的。

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丰富课余生活,按照自己的志趣生动活泼地发展。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打破长期以来用“题海”淹没学生所有课余时间的状况,可以改变学校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P293 )在这里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再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2002年马云鹏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对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提升概括:[5](P220-221 )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深化课堂学习。

如数学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故事;
(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培养兴趣。

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趣味竞赛、数学游戏、趣味数学等等,都会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国内外研究者对小学数学学课外活动有了明确的定义,并且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活动形式、教学原则等都有了较好的探究和归纳,研究都能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近年来,数学课外活动开展频繁,很多学校都出现了各有特色的数学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在不断地融入数学课外活动中,例如,在自愿参加的数学兴趣小组中益智趣味类的内容(例如玩火柴棒、诡辩题、动“数学”棋等,这些内容富有思考性,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趣味游戏类、)数学文艺类(趣味数学中可设计数学墙壁报、数学手抄报、数学相声、数学绕口令、数学对联、数学谜语、)但是,很多趣味数学在数学课外活动的应用,停留在趣味数学的“习题”上,开展数学兴趣课的研究不多;国内外对“趣味数学”的定义很少,即使有些文献资料在介绍趣味数学对小学生思维、创新及数学兴趣的培养时,对“趣味数学”有所涉及,但对“趣味数学”的确切的概念定义没有明确给出。

笔者观点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于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有积极作用。

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途径。


[6](P 219)
笔者认为“趣味数学”是利用数见于各处的数学理论及数学思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编成生动活泼的小题。

“趣味数学”不应等同于各种奥赛题,“趣味数学”应偏向于趣味性、通俗的“技巧性”和大众的探究性。

趣味数学本身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等特点,恰当的“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融入,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探究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7](P30)
趣味数学在数学课外活动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如兴趣小组形式,数学竞赛辅导、教室数学教板报形式,数学讲座中的融入等等。

此次笔者主要对趣味数学以兴趣小组形式在数学课外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教学案例,总结出可行的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以及对活动的评价内容、原则等做出初步探究,最后以论文形式呈现。

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孔凡哲,曾峥在2009年编著的《数学学习心理学》中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8](P157)
近年来,趣味数学以兴趣小组形式在数学课外活动中的应用频繁出现,但苦于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可行的理论指导。

在课题中,笔者对趣味数学以兴趣小组形式在数学课外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教学案例,总结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以及对活动的评价内容、原则等做出初步探究。

相信今后,趣味数学体现新课程改革和数学课外活动开展的要求,在这方面课题探究会越来越丰富。

如何研制趣味数学的课时目标,并在课堂教学各环节加以妥善处理;如何建立科学的趣味数学评价标准等有待于全面的实验加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P61-P62
[3] (苏)B.A.奥加涅相等编刘远图管承仲秦璋王慧芬译.《中小学数学教学法》[M].测绘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P
[4] 田万海编著《数学教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P293
[5]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P220-221
[6]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P219
[7] 李秀玲《“趣味数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J] 内蒙古教育2003年3期:P30
[8] 孔凡哲,曾峥编著的《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57
[9] 代钦,斯钦孟克主编《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P227
[10] 林祥华《趣味数学问题和课堂探究性学习》[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3月第1期
[11] 项光亨《用趣味数学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J] 方法交流 2009——10
[12]《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教学原则及贯彻方法》 [J] 教育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6
[13] 秦琳花《数学趣味教学谈》 [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10
[14] 韦梅坚《趣味数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11期
[15] Author(s):Bellos Alex 《Mathemagical: the mathematics of fun.》Source: New Scientist 2010.05:P44-49
[16] Author(s):Charles W.Trigg 《What Is Recreational Mathematics?》Source: Mathematics Magazine, V ol. 51, No. 1 (Jan., 1978), pp. 18-21 Published by: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