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一、单选题1.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 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2.下列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A. 初期阶段——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B. 成长阶段——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C. 转型阶段——加工业和服务业大幅增加D. 再生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是( )A.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低B. 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C. 自给自足特征表现明显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4.如图为尼日利亚、墨西哥、尼泊尔、日本等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图。

读图,完成问题。

就区域发展阶段而言,目前()A. 甲国正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B. 乙国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C. 丙国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D. 丁国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科技5.读表,关于“长三角”的叙述,正确的是()“长三角”与全国部分经济资料(2018年数据)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地区GDP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长三角”46672 3.4 54.4 42.2全国249583 11.3 48.6 40.1A. “长三角”的GDP约占全国的10%B. “长三角”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C. “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最大D. “长三角”应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6.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A. B.C. D.7.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是A.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低B. 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C. 自给自足特征表现明显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8.在再生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 农业B. 工业C. 科技D. 旅游9.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突出的发展阶段是( )。

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转型阶段D. 再生阶段10.某区域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其处于区域发展的()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转型阶段D. 再生阶段11.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C. 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D.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12.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挑水来我浇园”“我织布来你种田“。

据此完成问题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3.下图是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未来几年随着资源的枯竭,甲城的经济将不断萎缩,为避免该现象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改造B.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C. 扩大规模,提高钢铁产量D.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1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如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时期是()A. 原始文明时代B. 农业文明时代C. 工业文明时代D. 环境文明时代15.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B. 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C. 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D. 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16.美国匹兹堡地区人地关系明显不协调处于区域发展的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转型阶段D. 再生阶段17.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①产业转移日渐加强②重复建设突出③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④人地矛盾加剧⑤劳动力素质低A. ②③④B. ③④⑤C. ①③④D. ②③⑤1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 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 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 人地关系趋于缓和19.农业社会阶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类自然资源是( )A. 气候资源B. 水资源C. 土地资源D. 生物资源20.工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A. 农业发达地区B. 城镇地区C. 河流沿岸地区D. 乡村地区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钢铁工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新技术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钢铁之城”匹兹堡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

这时,政府开始意识到仅仅改善环境还不足以使城市获得新生,于是开始制定和实施地区经济多元化战略,将改造重点转移到促进新行业发展上来。

匹兹堡现已转型为以医疗、金融及高科技工业为主的都市。

下图示意匹兹堡的位置和工业发展过程。

(1)简述匹兹堡过去成为“世界钢都”的区位优势。

(2)推测第一阶段匹兹堡陷入困境的工业部门。

(3)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钢铁之城”匹兹堡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

请简述匹兹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4)匹兹堡钢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2019年1月7日,落户上海临港产业区的美国特斯拉是一家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材料二特斯拉上海临港产业区位置图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网络图(1)简述上海临港产业区吸引美国特拉斯公司落户的区位优势。

(2)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深圳比亚迪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在特斯拉入驻中国后,两企业之间如何开展合作?(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意义。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

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

该国是南亚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国家。

如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据图文资料,分析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

(2)该国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叶种植的有利影响。

(3)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放慢,加之国内环境不稳定,使该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请你为该国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市地处川滇交界处,气候条件独特,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1℃,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也在11℃以上。

攀枝花全年没有冬天,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年总降水量820-1100毫米,无霜期超过300天。

材料二:虽地处亚热带,攀枝花却适合热带水果生长。

作为中国三大芒果产区之一,相比于另外两大产区——海南三亚、广西百色,攀枝花具有“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三大特点。

阿署达是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的一个彝族小山村,种芒果以后,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土豪村”。

材料三:攀枝花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矿产资源聚宝盆”、“天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矿业城市,以钒钛磁铁矿闻名于世,有“钛都”之称。

材料四:我国局部地区图(1)与海南和广西相比,从气候角度分析攀枝花种植芒果的优势。

(2)从三大产业角度,谈谈阿署达村通过发展芒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

(3)分析攀枝花市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

(4)近年来攀枝花市提出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从“钢铁城”向“康养城(休闲、养老)”转变,简述其原因。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工业化阶段呈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特点;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呈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的特征;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呈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很小,且增加较慢特征;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故选:C。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解答】初期阶段——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成长阶段——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转型阶段——加工业减少和服务业增加,再生阶段——不是没有任何工业部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A正确,BCD错误。

3.【答案】D【解析】略4.【答案】C【解析】解:甲乙国城市化水平高、发展较慢,所以甲国是日本处于城市进化的成熟期,故A错误;乙国为尼日利亚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从事农业的生产活动的较少,故B错误;丙国应是墨西哥,城市化水平超过了城市化发展速度,出现了”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在国家内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城市,如墨西哥城,故C正确;丁国城市化的水平较低,为尼泊尔,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不能是高科技,故D错误。

故选:C。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结合城市化的过程及影响分析即可。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解析】略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发展阶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对比四幅图,城镇最少、结构最简单的是C图。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发展阶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区域发展阶段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