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名著阅读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中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中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多读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提升学生作文思想深度的奠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名著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作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可多次享用的财富。
中学生年纪尚小,接触文学的时间太短,仅凭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想要有高超的写作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阅读名著则是中学生获取写作技巧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
名著是社会的缩影。
从中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于中学生来说尚不熟悉的多元化社会。
通过阅读名著、鉴赏名著,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既存在于世界中,又不存在于世界中,他们或吝啬或慷慨,或善良或丑恶,或天真美丽或阴险丑陋,或杀富济贫或凶狠残暴,或崇尚真理或庸俗堕落,或勤奋朴素或挥金如土,或精忠报国或卖国求荣,或高尚明智或荒诞不经,或人间百态世态炎凉,尽在名著中。
中学生的人生还是晴空万里,而名著中的各种人生态度则使中学生们既不陷于美好梦想的夸夸其谈中,又给他们浇灌坚贞不渝的思想使他们不至于太过失望。
让中学生们从悲剧中看到现实,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讽刺小说中体味正义的凛然, 1从人物传记中了解人生的追求与生活的磨砺。
作家们从生活中取材,我们则需要把名著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再融入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那么名著必然将以一种既存在于现实又不属于现实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一经时间的打磨,就愈显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了。
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西游记》以神话小说揭露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叛逆精神。
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冰心的《繁星?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
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诗歌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
名著它以长者的姿态,提前预测未来,并给我们前进的建议。
名著于中学生,尤其是对人生的概念还未澄清的中学生,其力度绝不止那薄薄的一本书,它用浩荡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人生的奥秘就在这里!人情的险恶与善良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体现;人生的凄惨和天才巨星的陨落在《名人传》中得到再现;人类面对绝境而不绝望,勇于探索的勇气在《鲁宾逊漂流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保尔?柯察金执著、坚强的毅力伴随我成长。
读《名人传》使我了解到贝多芬等成功人士所经历的苦难的磨练,他的成功史激励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读《水浒传》让我了解到一代梁山好汉的正义、豪爽的英勇气概。
读《堂吉诃德》使我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愚昧。
“真正的艺术来自于心灵的创造”,文学名著就是。
精美幽默的语言和读起来身临其境的意境让它经久不衰;它使陷入自卑的人重新树起壮志雄心;使怏怏不乐的人开怀大笑;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大文豪那犀利的笔法和丰富的文采,体会到写作的迷人魅力。
读名著如品味人生,品味世界,品味心灵,品味自己,中学生应多读名著。
读名著,培养学生正确理性的人生观,读名著,让作文更有可读性、思想性,让心灵始终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阅读名著《关于中学生阅读名著》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研究人员:初一(5)班王羽佳指导老师:荆光宝研究时间:2014年5 月1日—3日选题依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段,多读书才能提高我们文化素养。
读书,当然要首选经典,首选名著。
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原因,能主动去读名著的中学生很少,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了不读。
于是“关于中学生读名著”这个话题就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研究意义;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读名著对我们自身的好处,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去读名著,同时也从倡仪广大同学们了解名著,爱上名著及去吸汲名著中的精华。
研究进程安排5 月1 日:小组成员分工上网查找资料,印好调查问卷。
5 月2 日:王雨昕采访各个学校同学5月3 日:回校总结、分析资料,写成论文。
调查问卷(考虑到问题过多被采访者不太愿接受,故只选几个与本课题相关问题)1、你平时喜欢阅读名著吗?a、喜欢15%b、不喜欢85%2、你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a、娱乐杂志25%b、经典性文章24%c、漫画31%d、武侠、科幻小说18%e、其它2%3、你看过武侠奇幻小说或是流行杂志等读物吗?a、看过88%b、没看过12%4、看书时,你喜欢边思考边看吗?a、喜欢6%b、不喜欢94%5、你阅读书籍的目的是什么a、调节学习、生活压力或消遗21.6%b、为了提高考试成绩64.5%c、其它13.9%6、你喜欢读名著的理由什么?(针对第一题选b者)1、课内学习任务重、没时间42%2、太无聊、不比娱乐杂志、武侠奇幻小说有意思36%3、看那东西没用,有时间还不如打球、上网,22%论文《关于中学生阅读名著》课题报告(1)、当今中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阅读现象: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对“你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选择的占到25.4%,经典性文章占到24.7%;对于一些被人们认为“颓废文学”类的代表书籍,至少看过其中一本的竟占到了八成以上;对于阅读书籍的目的,调节、消遣的占21.6%,提高成绩的占了64.5%,(2)、专家谈此现象的危害南京师范大学陈章龙教授:同样是《三国演义》,有的学生宁愿看改编版的动画片,也不愿意仔细阅读原著。
青少年正是汲取知识的时候,过多地接触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等快餐读物,容易带来身心的浮躁,知识结构简单化,里面一些低级趣味内容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家鲍鹏山:不读经典,一个人不可能进入文化的核心,也不能称之为“文化人”,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河海大学陈学举博士: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精神品位降低,审美情趣低下,人文素质缺乏;对古文化的传承匮乏,缺少旁征博引的能力,过分沉溺其中还会导致精神状态萎靡,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周围人,以及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3)、其可能的原因1、没时间,升学压力大成为中学生不读或少读的主要原因。
正如陈学举博士所言:“学生没时间读经典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极强的目的性思维”。
2、中学生判别戒备能力有限,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里,从而占去了课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阅读名著无从谈起。
(4)阅读名著的好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收,当然要首推经典,首选名著。
名著具有不朽的本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许多名著一页一页承接起来的。
孔子、孟子、司马迁、李白、苏轼、曹雪芹、钱钟书、荷马、塞万提斯、安徒生、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高尔基、海明威??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了一个个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文化的鸿篇巨制。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每一本好书,就像是和杰出的人面对面”。
每一部名著者是一座丰碑,他们是我们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
对我们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同等重要,而课外阅读的知识更丰富,神野更深广,更能帮助我们保持活泼的天性,激发学生熊熊燃烧的创造力。
不朽的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治思想情操,给人深沉的思维空间。
我们中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加以思考,对人格塑造有很大好处。
(5)有关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几点建议1、坚持每周抽出2——3小时课余时间阅读名著,积少成多。
2、制定好寒、暑假阅读名著计划,并认真完成。
3、对于非新课标要求阅读名著,建议读近100年内的,因为这类名著离现在并不是很久远,这当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大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当中孕育的思想和理念,易被我们接受。
4、读名著要因人制家。
对于我们中学生,应该去读那些易接受的,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读后有所提高的名著,而对于自己不易接受,除了故事本身,很难有新的发现的名著,暂可以先放一放,等自己的理力,思想意识提高之后,再去读,再去理解。
5、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捧起名著进行阅读,一来可以感化学生,二来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就有交流读书心得的对象。
(6)研究过程的一点感受:王羽佳: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在阅读名著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少读名著、爱看闲书)在我身上也存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阅读读名著的重要性,以后我也要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去阅读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王雨昕:这次研究性课题的调查,让我受益颇深,读名著,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因为对每个名著的了解,都会让我们人文价值有所提高。
(7)参考网站:人民网其余的大多都来自百度搜索,具体网站没记下,在此一并感谢。
第三篇:中学生名著阅读对策浅析中学生名著阅读对策浅析阳泉市第十六中学校桂芳摘要:名著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语言知识的积淀。
它具有永恒的价值,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以其深厚的思想,丰富的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其作用日益明显,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键词:名著阅读激发兴趣方法对策初中“名著导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几年来却面目全非,尤其是“脱离文本”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还不够,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读而不思,读而不写,教师没有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缺乏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带着执著的追求走进名著,带着丰收的喜悦欣然而归,我想就如何进行名著导读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在七年级教材名著导读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比如阅读以自读为主,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笔记等等,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导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方法因人而异,每个读者有着个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要用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法阅读,不迷信任何模式,灵活变通,“找到自己与大师心灵的通道”。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好动、易于寻求刺激、多变的特点,我们可以适当变化形式来追求名著阅读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名著导读”,“导”的主角应该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应重在学生。
初中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激发1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适应并热爱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