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第一章-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
《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第一章-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
➢ 若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蛋白质恶性营养 不良症 (Kwashiorkor)”,主要表现为水肿。
➢ 若蛋白质和热能同时严重缺乏时,导致“干瘦型 营养不良 (Marasmus)”, 主要表现为消瘦。
2.建造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人体中每天约 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3. 供给能量:1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被代谢分 解,可释放出16.7kJ (4kcal) 的能量。
三、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1.氨基酸(amino acid)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多个不同氨基酸组成肽(peptide),含10 个以上氨基酸称多肽 (polypeptide);10个 以下氨基酸称寡肽 (oligopeptide);3个或 2个氨基酸分别称为三肽 (tripeptide) 或 二肽 (dipeptide)。
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粘膜脱落,经 期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损失的氮 量,成人平均为53mg/kg体重,相当于每 人每天丢失20g蛋白质。此种氮损失是不 可避免的。
因此,相当于必要氮损失的蛋白质量是人 体最低生理需要量。
3. 氮平衡 (nitrogen balance) 是反映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 关系式: I=U+F+S (I:摄入氮,
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 零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常人) ➢ 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孕
妇,疾病恢复期等) ➢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饥饿,疾病,老年)
五、蛋白质营养失调
1.蛋白质缺乏 若膳食蛋白质长期供给不足可发生。
➢ 临床表现:消化不良→腹泻→血浆白蛋白下降→ 水肿→肌肉萎缩→体重减轻→贫血→女性月经障 碍、乳汁分泌减少、生殖功能障碍。
其中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最接近的某种蛋白质常被作为参考蛋白 (reference protein),通常为鸡蛋蛋白质。
蛋白质生物合成示意图
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 较低,导致其它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 利用,造成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则这些 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limiting amino acid,LAA)。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 制氨基酸。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见图)。
氨基酸分子式通式 氨基酸结构示意图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 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 酸。
共9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 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 氨酸、组氨酸(婴儿)。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一单元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 蛋白质 ▪ 脂类 ▪ 碳水化合物 ▪ 能量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蛋白质 (protein)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恩格斯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是主要由碳、氢、氧、氮组成的高分子 化合物。
其中含碳50%~56%、氢6%~8%、氧19%~ 24%、氮13%~19%、硫0~4%、磷、铁、铜、 锰、锌、钴、钼等。
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消化吸收 胃:胃酸使蛋白质变性,激活胃蛋白酶分
解蛋白质。
小肠:蛋白质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分解 为氨基酸、二肽、三肽,被小肠粘膜细胞 吸收。
小肠粘膜细胞:二肽、三肽被酞酶分解为 氨基酸,入肝门静脉至肝脏。
2.必要氮损失(obligatory nitrogen losses)
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非 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蛋氨酸。
表1-1 几种食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
人体 全鸡蛋 牛奶 牛肉 大豆 面粉 大米
异亮氨酸
4.4
亮氨酸
7.0
赖氨酸
5.5
蛋氨酸+半胱氨酸 3.5
苯丙氨酸+酪氨酸 6.0
苏氨酸
4.5
颉氨酸
5.0
色氨酸
1.0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 氨酸转变而来,因此,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semi-essential amino acid)。
其它9种氨基酸在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满足需要, 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non-essential amino acid)。包括丙氨酸、精氨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酰胺 、谷氨酸、 谷氨酰胺、 甘氨酸、 脯氨酸、 丝氨酸。
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约16%,因此,可通过测 定食物样品的氮含量,再乘以6.25(蛋白质换 算系数)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二、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体内蛋 白质占体重的16~19%,约为干重的45%, 参与构成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调节生理 功能:蛋白质构成各类生命活性物质,如酶、 激素、抗体、载体、多种介质等。
3.2 3.4 4.4 4.3 3.8 4.0 5.1 6.8 6.8 5.7 6.4 6.3 4.1 5.6 7.2 4.9 1.8 2.3 3.4 2.4 3.2 1.2 2.8 2.3 5.5 7.3 6.2 3.2 7.2 3.8 2.8 3.1 3.6 2.8 2.5 2.9 3.9 4.6 4.6 3.2 3.6 4.8 1.0 1.0 1.0 1.0 1.0 1.0
4.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含量不同的 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 的限制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使混合后的 必需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 酸模式,提高了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如大豆和米或面混合食用时,大豆蛋白富 含的赖氨酸与米面蛋白质中的蛋氨酸互相 补充,可明显提高米面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 氨基酸模式 (amino acid pattern)
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 比例。计算方法:以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 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 应比值 。
当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 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 利用的程度也越高,则食物蛋白质的营养 价值越高。这样的蛋白质有鸡蛋、奶、肉、 鱼等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被称为 优质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