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子物理历年真题-汇编
19.(2008·上海物理·2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或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辐射。已知A、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1和T2,t=T1T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A:mB=_________。
答案γ2T2:2T1
选修3—5
例5、03上海15.(5分)在右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式,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那么(AC)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
C.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
D.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
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
(II)(7分)钚的放射性同位素 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 和 粒子,而铀核激发态 立即衰变为铀核 ,并放出能量为 的 光子。已知: 、 和 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 和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球 粒子的动能。
解析: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
放出的能量为
由⑦⑩式得
代入题给数据得(改为+)
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广东卷)18.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C)
A. 是α衰变B. 是β衰变
C. 是轻核聚变D . 是重核裂变
5.(2008·四川理综·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
B.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个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
46.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4
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4
4.(07江苏·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C)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
3.(07·广东A卷·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h(γ3-γ1)B.h(γ5+γ6)
C.hγ3D.hγ4
7.(07·全国理综Ⅱ·18)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生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CD)
A.λ1+λ2B.λ1-λ2C. D.
23.关于半衰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B.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D.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27.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以下说法中止确的是:(B)
A.半衰期是指原子核中核子数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半衰期是指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贯穿能力最强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
(09年北京卷)1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B)
A. 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
5.(09·广东物理·2)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 (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 。关于 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选修3—5
波粒二象性
1、(2011新课标卷35题(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7答案:hc/λ0
6.(2010天津理综物理)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
广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是聚变
B. 是裂变
C. 是α衰变
D. 是裂变
16.(06·重庆理综·17)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 ,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B)
A.22920年B.11460年C.5730年D.2865年
31.(05·全国Ⅱ·17)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A.裂变,核燃料为铀B.聚变,核燃烧为铀
C.裂变,核燃烧为氘D.聚变,核燃料为氘
24.(05·江苏理综·23)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C)
A. B.
C. D.
15.(06·四川·16)某核反应方程为 H+ H→ He+X.已知 H的质量为2.0136u. H的质量为3.018u, He的质量为4.0026u,X的质量为1.0087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波粒二象性
1、(2011新课标卷35题(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6.(2010天津理综物理)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
A. B. C. D.
解析:原子从n=2跃迁到+ 所以 故: 选C
6、(09年浙江卷)氮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伦力和核力,则3种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
A.核力、万有引力、库伦力B.万有引力、库伦力、核力
C.库伦力、核力、万有引力D.核力、库伦力、万有引力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上海物理)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C)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9.(2011年高考·天津理综卷)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C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1.(2012·上海物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时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频率(B)强度(C)照射时间 (D)光子数目
2.(2011江苏物理)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规律的是(A)
D.半衰期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体总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13.(06·全国理综Ⅱ·14)现有三个核反应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①是裂变,②是 衰变,③是聚变
B.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 衰变
C.①是 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①是 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20.(06·北京·13)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A)
例4.(2010江苏物理卷第12C题)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 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c.
7.(2011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D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C.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1)(5分)用频率为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 的三条谱线,且 ,则_B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天津卷)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B)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A.逸出功与ν有关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ν <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全国卷1)14.原子核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 聚变反应发电
2、(09年全国卷Ⅱ)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