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数学:育英学校小升初分班考试真题

小升初数学:育英学校小升初分班考试真题

小升初数学:2019年育英学校小升初分班考
试真题
编者导语: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你们已经步入了小学的最后阶段了,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务必保证各类基础题型逢做必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数学网整理了2019年育英学校小升初分班考试真题,助同学们考试复习一臂之力,同时祝愿同学们顺利考入理想学校。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8:00~9:1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万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是1,万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记作约。

2、5吨40千克=吨,2.15小时=小时分。

3、4=0.8=%=成。

4、A=223,B=2222,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每段长为。

6、五个数3.14、1、、125%和中,最大的是,相等的两个数是和。

7、如果0.6x=y(x不等于0),那么x:y=,y比x少百分之。

8、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以它的一条直径为底边,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取3.14)。

9、完成一项工程,原计划要10天,实际每天工作效率提高25%,实际用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0、组成角的两条边是。

A、直线
B、射线
C、斜线
11、如果把两个数的积由265.4改变为2.654,那么只需把其中一个因数。

A、缩小10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12、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加上5,所得分数的值比原分数的值。

A、大
B、小
C、不变
13、在比例尺是1:1000000的图纸上,量得一块长方形地的长是4厘米,宽2。

5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

A、1000平方千米
B、100平方千米
C、10平方千米
14、利用半径为5厘米的圆形纸片剪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A、60平方厘米
B、55平方厘米
C、50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5、对于所有的自然数来说,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16、2600500=265=51
17、时间不变,生产每个零件的时间和生产零件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18、某班在达标测试中,未达标人数是达标人数,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96%。

19、如果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

四、列式计算:
20、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①529+198=②305-199=③2.054=
④812.5%=⑤=⑥=
⑦0.68++0.32=⑧+0.7510=
21、用简便方法计算(每小题4分,共8分)
①251.2532②(3.75-2.9+2.25)31%
22、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①5400-29402850②(20.20.4+7.88)4.2
③+④10[-(+)]
23、列式计算(每小题4分,共8分)
①0.8的减去0.75除的商,结果是多少?
②一个数的与这个数的30%的和是12.2,求这个数。

五、应用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4、秦杨水泥厂去年上半年生产水泥4.25万吨,下半年前5个月的产量就和上半年的
产量同样多,照这样计算,去年全年的水泥产量可达多少万吨?
25、某电视机厂去年生产29寸彩电3.5万台,29寸彩电台数的30%正好是34寸彩电
台数的四分之一,生产34寸彩电多少万台?
26、有一只盛满水的长方体玻璃缸内,浸没着一段底面半径是1分米的圆柱形钢锭,当
钢锭从玻璃缸内取出时,缸内的水面下降了0.5分米,已知这个长方体玻璃缸内的
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

求这段圆柱体钢锭的长是多少分米?(取3.14)
27、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750千克,可以烧24天;实际每天只烧煤600千克,这堆
煤实际可以多烧多少天?
28、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24页,占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37.5%,
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29、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可做18个,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

现在由甲乙二人
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生产零件的数量之比是3:5,甲一
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小学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分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900150100;九亿零十五万零一百;90015万
2、5.04;2;
93、5;80;8(或八)
4、4;48
5、;米
6、
7、5:3;20
8、25
9、8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10~14:BCAAC
三、判断题:(每空1分,共20分)15~19:
四、列式计算:
20、(每空1分,共20分)
①727②106③8.2④1⑤⑥⑦⑧12
21、(每小题4分,共8分)
①原式=(254)(1.258)=10010=1000②原式
=(6-2.9)0.31=3.10.31=10
22、(每小题4分,共16分)
①原式=5400-10550=5400-5250=150②原式
=(8.8+7.88)4.2=15.964.2=3.8
③原式=+=+=1④原式=10=10=37.5
23、(每小题4分,共8分)
①0.8-0.75=-=②12.2(+30%)=12.2==14
五、应用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4、4.25+4.2556=9.35(万吨)答:略
25、3.530%=4.2(万台)答:略
26、31.40.5(3.1412)=5(分米)答:略
27、75024600-24=6(天)答:略
28、24(1--37.5%)=51(页)答:略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9、183512=360(个)零件总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
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360=135(个)甲生产零件数答:略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