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
四月农谚“雷雨肥田”“雨生百谷”描述的都是节气谷雨。
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与“雷雨肥田”有关的是( )A.K B.N C.P D.C2.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3. 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4.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物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5. 关于下列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PH3的电子式为,其热稳性不如NH3B.HS-的电子式为,是含有极性键的18电子的粒子C.CH2Cl2的电子式为,是分子结构呈四面体的分子D.KF的电子式为K+,它是易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6.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 浓氨水CaO NH3H2OB 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 稀硝酸Cu NO2H2OD 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A.A B.B C.C D.D7. 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反应②说明SO2具有酸性B.反应②中生成物n(Na2SO3):n(NaHSO3)=1:1时,则反应物n(SO2):n(NaOH)=1:2C.反应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SO28. 通入足量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B.从上述过程中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稀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D.若通入的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和逸出气体的体积为3:29.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编号原子半径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A.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小于元素氢化物的沸点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11. 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I2(s)与1 mol H2(g)化合生成2 mol HI(g)时,需要吸收5 kJ的能量B.2 mol HI(g)分解生成1 mol I2(g)与1 mol H2(g)时,需要吸收12 kJ的能量C.1 mol I2(s)变为1 mol I2(g)时需要吸收17 kJ的能量D.I2(g)与H2(g)生成2HI(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2. 将4mol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知四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同,测消耗的氯气有( )A.2mol B.10mol C.7.5mol D.6mol13. 碳足量,反应C(s)+H2O(g)CO(g)+H2(g)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加碳的量且表面积保持不变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体积变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4. 一种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LNH3转移3mol电子B.电子由电极A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C.电池工作时,OH-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15. NO、NO2、O2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能被完全吸收,无剩余气体,若NO、NO2、O2的气体体积分别为a、b、c、则a:b:c可能为()A.1:5:2 B.2:5:1 C.5:1:2 D.5:2:116.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 <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二、原理综合题17. 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已知形成键、键、1molN≡N放出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946kJ。
则:(1)若完全反应生成2mol可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kJ。
(2)如果将和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最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则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
(4)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内内测定的结果,判断该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用编号填写。
A.v(NH3)=0.5mol/(L?min) B. v(H2)=0.3mol/(L?min)C.v(N2)=0.2mol/(L?min) D. v(H2)=0.01mol/(L?min)三、有机推断题18. 现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依次增多。
①A的核电荷数大于2,可形成氢化物H2A,该氢化物在常温下是液体;②A和B两元素可形成B2A3化合物,该化合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③C+离子比B3+离子多8个电子;④C与D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CD;⑤CD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后加淀粉溶液显蓝色;⑥E、C同主族,且E比C多两个电子层,E单质可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
试回答:(1)写出元素C、E的名称:C______;E______。
(2)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D的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
(3)写出B2A3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B、C、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和氧化性的强弱(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半径:_____________;氧化性:____________。
(5)写出E与冷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19.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D元素位于周期表中______周期______族.的电子式:______,所含化学键______(3)的电子式______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任写一个与B的简单离子所含电子数相同的分子______(5)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20. 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A.v(A)=2v(B)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C.v逆(A)=v正(C)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E.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4)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制取所需的时间秒30%H2O215%H2O210%H2O25%H2O2无催化剂、不加热几乎不反应几乎不反应几乎不反应几乎不反应无催化剂、加热360s 480s 540s 720sMnO2催化剂、加热10s 25s 60s 120s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
考虑了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
(6)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分别加入到5mL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催化剂操作情况观察结果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混合不振荡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5分钟块状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30分钟①写出发生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21. 已知下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A 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
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和I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