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11.25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法律讲座一、对妇女暴力行为的定义1993年,联合国发表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第一次给“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下了定义:即不论发生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生活中,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
引言:美国《侨报》2月5日文章,原题:李阳案判决应成反家暴的起点。
•一段知名的中美跨国婚姻终结了。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与美国妻子Kim因北京法院认定李阳存在家庭暴力行为,2月3日被判离婚。
法院认定,李阳在婚后对Kim进行多次殴打,一年回家仅20天,存在“家庭暴力”与精神暴力,随之走近人们视野的便是家暴这一全球性问题。
二、家庭暴力的定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家暴”是指亲密伴侣或前伴侣的行为导致身体、性或心理伤害,包括身体侵犯、强迫性行为、心理虐待和控制行为。
它是一个跨越了国界、意识形态、阶级和族群的全球问题。
据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它在中国存在,在美国同样。
•中国妇联近日发布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可以说中国家暴问题并不乐观。
•《婚姻法》第三条:禁止家庭暴力。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的表述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制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一定伤害后果”•一是表现在家庭暴力的持续时间上,如果对方长期存在家庭暴力情形,可以认定对受害方造成伤害,从而认定构成家庭暴力;•二是在伤害程度上,如果经鉴定家庭暴力造成对方轻微伤、轻伤甚至重伤,那么就可以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
•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偶而出现的争吵和打闹,并未出现伤害后果的,就不能认定构成我国婚姻法上规定的家庭暴力。
三、家庭暴力的形成原因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很多文化的陈旧意识中,人类普遍存在的男权思想,妇女、儿童被施暴者当作个人的“财产”。
在中国屡见不鲜的是,男子当街对其配偶拳脚相加,当围观者谴责时,则理直气壮的回以“我打我老婆”。
其他因素四、家庭暴力的危害•侵害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严重影响、破坏了家庭。
•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
五、美国反家庭暴力的司法实践• (一)强制逮捕制度无令状逮捕•警察可以作为目击证人来证明该家庭暴力案件的事实情况。
而保释金会高达5万美元。
•(二)强制起诉制度,•(三)强制医务人员对有关家庭暴力的伤害进行报告的制度•(四)民事保护令制度•“民事保护令制度”是指家庭暴力之受害者得向法院申请民事保护令,若法院认定申请人业已受到家庭成员的暴力侵害或者有受家庭暴力侵害之虞时,则法院即可签发保护令禁止该侵害行为以保护家庭暴力之受害人。
在司法实践中,民事保护令在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并进行审理后才能签发,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根据受害者的申请而签发民事保护令。
•美国民事保护令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禁止被申请人对申请人或其家族成员实施暴力或者威胁实施暴力,上述暴力行为只要存在若不禁止便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受害者即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民事保护令。
第二,禁止被申请人采用电话、跟踪、骚扰及其他一切可以和申请人通讯的手段与申请人接触,法院签发该禁止接触令时,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禁止被申请人在特定方面与申请人的接触。
第三,要求被申请人迁出与申请人的共同住所,并保护申请人对生活必需品的使用权,被申请人虽必须迁出住所,但并不丧失对住所以及其他物品的所有权。
第四,禁止被申请人接近申请人及其家族成员的住所、学校、工作场所等他们经常出现的地方,被申请人若违反该禁令,则将面临监禁或罚款。
第五,申请人为减轻或避免家庭暴力的侵害而申请的其他保护措施。
•(五)建立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专门法庭•(六)建立受害者庇护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已经建立了第一批让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居住的庇护所。
而今,美国各州均设置了这样的受害者庇护所,对于希望及时有效地逃离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说,暂时居住于庇护所是切实可行的方式。
•(七)设立“男性制怒中心”•美国《家庭暴力示范立法框架》规定:各州必须给受害人提供以下紧急服务,其中包括通过咨询辅导服务帮助施暴者长期恢复正常的生活。
设立“男性制怒中心”恰好符合上述规定,其目的是治疗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心理,以降低施暴者再次实施家庭暴力的可能性。
美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需要,判决施暴者进入“男性制怒中心”进行心理诊疗,并对诊疗过程进行监督,如果施暴者抵触心理治疗或根本不愿意心理治疗,法院将对施暴者进行重新审判。
针对不同的案件中的施暴者,法官会定期对其治疗的态度和效果进行检查,若施暴者未完成治疗或者完成治疗后无法达到好的效果,施暴者则将会被重新判决。
六、我国反家庭暴力中存在的问题•案例:张女士与丈夫王先生结婚10年。
10年来张女士一直生活在恶梦中。
她的丈夫王先生性格暴躁,经常对她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对丈夫的粗暴行为,她始终采取隐忍退让的态度,每当忍无可忍就离家躲避。
王先生就会发疯地去寻找她。
,每次找到后既痛哭流涕、表示道歉,又作揖下跪、苦苦哀求,发誓以后不会再打骂她并表示没有她就活不下去了。
丈夫的海誓山盟让王女士不知所措,甚至深信丈夫还是爱她的,便原谅了丈夫,随他回去"好好过日子"。
可是过不了几天又遭到丈夫的毒打。
于是,周而复始的打骂-道歉-再打骂-再道歉-再打骂便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如今,张女士是遍体磷伤,甚至落下行走不便的残疾。
受传统观念束缚•“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有时却变成一种压力,甚至是无形的道德约束力,使许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敢出面寻求协助。
爱面子、怕丢人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受伤害,让那些侵害我们的人变本加厉地伤害我们的身体。
•也有许多妇女是慑于施暴者的威胁恐吓,不敢求助,习惯逆来顺受、委屈求全。
相关部门重视不够•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
•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家庭暴力是一般家庭内部事务,不予过问,不予干预,•有的法官对于受害妇女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请求离婚的诉讼,一味调解和好不判决离婚,从而使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地实施暴力行为。
•彼此不信任。
立法不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缺乏执法监督制度。
在立法上,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个法律之中,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
•《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全国妇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宣传教育不到位•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在法律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公民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而社会舆论对此采取宽容态度而未能给予及时的、大张旗鼓谴责,对致暴者没有威慑作用。
七、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邓女士的丈夫长期酗酒,每次酒后都对邓女士大打出手,甚至用烟头在邓女士的身上随意烧烫,更残忍的是他对儿子也动辄施暴力,并用酒杯砸伤儿子右眼。
忍无可忍之下,邓女士趁丈夫酒醉,找来弟弟帮忙,用麻袋将丈夫装起来扔进自家水井。
案发后,邓女士被判处故意杀人罪,其弟也身陷囹圄。
此案令人痛心,邓女士本是受害者,却因为选择了错误的维权方式而付出了惨痛代价。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受害妇女因法律意识淡薄,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伤害或杀害丈夫而锒铛入狱,这种付出生命和自由代价的案例时有发生。
与施暴者一样,以暴制暴同样是一条不当归路。
•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维权手段•家庭暴力从法律上来说是一种侵权行为。
从法律上来看,家庭暴力依据情节轻重,处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1、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婚姻法第四十三条: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2、对于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家庭暴力110报警投诉中心•怎样自我保护?•熟记报警电话、妇女维权热线、地方救助机构及可靠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生暴力,随时求助。
暴力发生时,尽力让孩子离开暴力现场。
•发现施暴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应尽量放到家外或隐蔽处。
平常准备一个便携包,尽可能把现金、身份证、图章、房契、结婚证书、存折等重要文件和重要电话号码簿放在里面备用。
怎样获得庇(bi)护?•当收到家庭暴力威胁,缺少安全的居住场所时,应尽快寻求庇护,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机构可为受害人提供应急居住场所。
••3、施暴造成受害妇女轻微伤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给予施暴方治安管理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婚姻法: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4、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可以家庭暴力为由要求离婚,在离婚时获得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在内的离婚损害赔偿。
•第三十二条:实施家庭暴力经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第四十五条: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四十六条: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5、受害妇女可以依《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
对于暴力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对于被害人因受强制、被恐吓等原因不能告诉或者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代为告诉。
•《婚姻法》第四十五条: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6、受害妇女可以及时向妇联或妇女公益组织等求助。
•中国妇女维权与法律帮助网•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缓、减、免交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