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开头经典10法1
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对文体的论述) 优秀的议论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 应该是中心论点突出,见解新颖;分论点呈 递进式层层推进;论证角度独特,论证具有 较强的逻辑力量;能以讲道理来带动摆事实 ;论述语言明白流畅而有力,显得潇洒大气 。优秀的记叙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应 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有一个具体鲜明 的形象;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活 泼,特别要强调巧妙机智的构思和生动传神 的细节描写。上述要求有一两点突出即可。
二、整散交错,灵巧入题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 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 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整)也许 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 我喜欢。(散) (《我的选择,我喜欢》)
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 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开头用“月光”— “柔和”、“红叶”—“艳丽”、“星辰”—“明亮” 构成铺排,色彩鲜明,有先“色”夺人之妙,兼具 音韵之美。
2.题型:稳中求变
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 稳定。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是今后的命题趋势。 3.要求:限制条件增加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 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 容丰富”等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清的现 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 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 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 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而江苏卷更是走在全 国前列,在文体上要求特别严格。
十年高考命题的发展(全国态势)
1999—2001:初创“话题”形式,以思考为本。 2005—2007:拓展视野,关注社会。
2002—2004:发展“话题”形式,关注内心世界。 2008年:关注“人文”、“自然”,探究人的内心 世
界,善于表达内心情感。
作文开头十例举要
一、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 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 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 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用诚信酿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 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 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 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 情,能汪洋恣肆。
自2006年全国1卷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 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后,2007、2008一 直延续这种命题形式。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 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 料作文仍然将是命题的重点,材料的选择也会 更贴近生活,不会刻意回避热点,但也不追捧 热点,这是反押题的需要。 命题立意的重点会从单一的关注个体的意 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升为以 生命个体的名义关注国家、民族、社会、民生、 自然、人类、世界,关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责任、爱心和使命感是热点话题。
2.议论文写作规范 议论文是以阐述观点为目的的文章。以议论说理为 主要表达方式,议论在文中起着主导作用。议论文的观点、见 解、主张,要在第一段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而不能追求一种 藏而不露的风格。 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是论证观点的依据, 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议论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 以逻辑推导为线索的,因为说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说理必须遵 循逻辑规律。一般的逻辑进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 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 的抽象概括。因此,无论是在论点的表达上还是在论据(材料) 的叙述上,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因此,绝不能为例使用材 料而长篇叙事。
猜 想
2009
2009年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纠正盲目猜题的不 良风气,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稳中有变”的 趋势。“稳”是前提,“变”是趋势。具体来说,我 们应该关注三大新趋势: 1.内容:关注生活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人与路、怀想天空、 好奇心),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人生观、价 值观,人与自然,学会认识,理性分析,传统美德,现实 生活,道德法律,集体观念,人文关怀,为人处世,读书 做人, 等。 这些角度,常考常新,2009年将会更加关注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另 外,命题选材也会很鲜活,不避热点。 (09热点:08感动中国人物、山寨文化、“大三通”、 “猪流感”、上海世博会、金融危机,“512”一周年
八、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 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 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 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 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 高超的语言技巧。
九、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七、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 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 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 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 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生死之间》)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 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至理 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 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 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
三、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 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 (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 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面对大海》) 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 话题。
四、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 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 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 雾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软。在一片渺渺中 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看到了当年妈妈做出选 择的那一刹那。 (《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 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 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 创新,则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 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高考作文专题指导
高考几种文体的写作规范
近几年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文体自选”, 这“自选”绝不是淡化文体,不讲究文体,而是强调 要选定一种文体,而且显现其文体特征,所写文章要 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 所谓文体意识也就是写什么像什么,写记叙文就 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在高考阅卷中, 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类 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视为文体 不明,得分上限不超过40分。如果违背命题要求,写 成不让写的文体则上限不超过10分。如2005年限定 不准写成诗歌或剧本,若违反了则判分不超过10分。
十、梯式开头,突出视觉
小桥流水。 亭台楼阁,掩映其中。 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过客匆匆, 却如空中找不到的一丝真实。 (《孤星》) 从第一行到第三行,字数由少到多,形成 视觉上的台阶效果。一定要是清新流畅的 文字,如果是味同嚼蜡的文字,单纯做一 个阶梯没有任何意义。
小结:
以上十种入题方法,可谓各具特色,所举 例子皆为历年高考满分佳作之“凤头”。 诚然,一篇佳作的“诞生”光是模仿他人 的技巧是不够的,应从中领会其妙处,在 继承中创新。希望同学们至少要掌握三种 自己最喜欢的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开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 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 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 以上例子,边诗词引路,边提示主旨,既说明 了观点,又展示了功底,可谓一箭双雕。
1.记叙文写作规范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 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事件较为简单,过 程也不复杂,时间跨度也不大。一个人,一件事。力 求典型。 记叙文的材料必须具有直观性,即具有可见、 可闻、可感的特点,力避概括、抽象。记叙文中记人、 叙事、写景、状物,以时空结构为主要结构。记叙文 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 性,使读者读了其文,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 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作为考场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 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 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 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 (《生命是什么》)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 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 深刻、精辟。
六、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 “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 了。”“那以舌呢,还在吗?”“还 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 的东西强”。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 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