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深圳市宝安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杜威C.斯宾塞D.夸美纽斯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嗅觉感受性D.嗅觉适应C.嗅觉B.知觉A.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行为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21.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特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2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23.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24.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A.概念B.思维C.想象D.语言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6.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理智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27.“有志这,事竞成”是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2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缺失需要D.自我实现29.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方向、C. 能达到的水平熟练程度、速度、方向、B. 能达到的水平巩固程度、速度、多少、A.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D.多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30.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是在描述他的(气质)A.性格B.习惯C.气质D.能力31.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A.望梅止渴B.谈梅生津C.含梅流延D.望梅生畏3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感觉阈限B.差别阈限C.最小可觉差D.感受性3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项目。

A.5-7 B.7-9 C.5-9 D.5-734.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3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36.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编码—存储—提取C.存储—编码—提取D.感觉—加工—思维37.兴趣属于()A.社会性动机B.习惯动机C.有意识的动机D.内在动机38.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3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境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40.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A.记忆B.想象C.注意D.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特征。

A.抽象性B.理想性C.可操作性D.终极性.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2.A.自然主义B.国家主义C.自由主义D.存在主义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B.存在主义C.社会学派D.自由主义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洪堡.爱伦凯EC.哈耶克D.福AB.约翰密尔.罗素.小原国芳禄贝尔.裴斯泰洛齐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萨特C.凯兴斯泰纳D.秦梯利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个性化B.规范控制C.社会价值D.社会化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9.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法D.教育内容10.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1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与创造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主体性与示范性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两类。

.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13.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B.反思性教学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

A.补助金B.奖学金C.贷学金D.助学金15.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

A.以教师为中心B.以教材为中心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D.以知识为中心16.“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卢梭B.凯洛夫C.杜威D.赫尔巴特17.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

A.卡斯威尔B.坎贝尔C.塔巴D.约翰逊18.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C.封闭.预成D.经验19.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B.系统的知识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D.杜威的课程观20.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斯宾塞21.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A.趣味性B.逻辑性C.简约性D.系统性22.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A.学生被动学习B.忽略个体知识C.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23.活动课程的特点是()。

A.以儿童为中心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C.按活动主题组织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25.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26.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7.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8.隐性课程具有()的特点。

A.计划性B.内隐性C.随机性D.不确定性29.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

A.主学习B.快学习C.副学习D.附学习30.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C.家长的要求D.学科专家的建议31.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32.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33.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A.教师B.学生C.学生家长D.社区代表34.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课程的开放无度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35.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36.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37.教学的作用是()。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C.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38.教学的任务包括()。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39.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