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司成本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质量成本报告的编制方法和对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用经营的经济性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总体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 术语2.1 质量成本:指保证获得满意的产品质量所发生费用,和没有获得满意质量所遭受的损失。
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2.2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
2.3 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即鉴定、试验、检查、和验证方面的成本。
2.4 内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2.5 外部损失成本: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退货、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损失的费用。
3 职责3.1 计划财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质量成本科目、制定年度质量成本目标、组织质量成本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与核算;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表;3.2 技术质量部负责跟踪、验证质量成本改进措施的实施。
3.3 其他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目标;制订、实施质量成本改进和降低的具体措施。
4 工作程序4.1 质量成本的构成4.1.1 质量成本包括四个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4.1.2 —级科目不得随意更改。
一级科目下设若干二级科目(见附录1 )。
4.2 质量成本的预测方法a) 经验判断法:根据以往经验来预测计划质量成本;b) 比例测算法:根据质量成本占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的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c) 计划分析法:在上年度12 个月份的质量成本数据中选取其中较低的6 个月的数据,算出平均值,以此来预测计划期的质量成本。
4.3 质量成本计划4.3.1 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年度质量成本计划由计划财务部组织编制。
4.3.2 质量成本计划的内容4.3.2.1 主要产品生产单位的质量成本计划;4.3.2.2 全部产品的质量成本计划。
4.3.3 质量成本计划编制步骤4.3.3.1 收集资料进行预测;4.3.3.2 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额;4.3.3.3 将质量成本计划按产品展开。
4.3.4 质量成本计划的计算4.3.4.1 单位产品投资性计划计划期单位产品预防成本额=上期实际×(1 ±计划投资增长或降低率)计划期单位产品鉴定成本额=上期实际×(1 ±计划投资增长或降低率)4.3.4.2 单位产品损失性计划计划期单位产品内(外)部损失成本额=上期实际×(1 ±计划投资增长或降低率)4.3.4.3 单位产品总成本计划等于以上各项之和。
4.4 质量成本核算办法4.4.1 质量成本的记帐质量成本采用借、贷记帐,发生质量成本时,借记: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4.4.2 质量成本不进行分配,每月按实际发生额进行统计和核算。
4.4.3 质量成本的统计每月10 号前,计划财务部根据质量成本要求,将各部门、班组发生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编制《月份质量成本统计表》,并按质量成本科目进行核算。
4.4.4 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4.4.5.1 计划财务部依据质量成本核算的数据, 进行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 分析的方法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构成分析法、主次因素排列图法、趋势分析法;分析的内容包括: 质量成本构成及趋势分析;报告期质量成本与年度目标执行情况、与前期、与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影响质量成本典型事件和原因分析。
4.4.5.2 根据质量成本分析,计划财务部每月应编制《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指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区域和主要因素,明确主攻方向,提出改进措施;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重点和目标。
4.4.5.3 《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编制后,应在每月20 日前上报公司总经理,并发技术质量部一份。
4.4.5.4 技术质量部负责改进措施的跟踪、实施效果的验证工作。
5 使用表格Q/DM50201月份质量成本统计表Q/DM50202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编制:审核:批准:日期:附录1 质量成本数据归集明细表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归集内容费用开支范围一预防成本1 、质量管理活动费为推进质量管理所支付的费用和为制定质量政策、计划、目标、编制质量手册及有关文件等一系列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以及费用管理单位的办公费质量管理费、质量管理咨询费、QC活动费、质量情抒报费、印刷费、以及质量单位办公费、差旅费等2、质量教育和培训费为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进行培训所支付的费用授课人员、培训的有关书籍费、文具费、资料费及授课补助费3、质量评审和审核费对产品质量审核和质量体系审核所支付的费用及新产品评审所支付的费用评审费、资料费、会议费、办公费、产品测试及有关费用4、评价供应单位费为保证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所支付的费用有关的设备购置、工艺研究、高度手段改进费:包括产品创优、改进质量所支付的材料费及资料费5、评价供应单位费为评价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所支付的费用差旅费、文件资料费、信息费6、工资及福利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工资及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二鉴定成本1、试验检验费外购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外协件及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所支付的费用委托外部检验和鉴定支付的费用、人员的差旅费、材料费、能源费、劳保费、破坏性试验费及有关费用2、检验设备检修折旧费检验设备维护、校准、维修和折旧费检验设备大小修、维护校准费3、工资及福利质量检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提取的福利费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三内部损失成本1、废品损失费因半成品、成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所损失的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的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原材料、零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及人工费用等2、返工返修损失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人工费及所更换零部件、原材料费3、产品降级损失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质量等级而降级所损失的费用合格品价格与降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损失4、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停工期间所损失的净产值5、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重复检验费、材料费、办公费及事故人员工资、旅费四外部损失成本1、索赔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支付用户赔偿金(包括罚金),索赔处理费及差旅费2、退货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造成用户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产品包括损失费、运输费、退货产品的净损失等3、保修费在保修期或根据合同规定,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和保修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劳保费、更换零部件成- 本、器件、工具运输费以及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4、降价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而降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销售价格与降价的差价损失品质管理1、做好品质要有三要:(1)要下定决心: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下定决心,提升品质。
(2)要教育训练:有决心还要具备能力,能力则来自于不断的教育训练。
(3)要贯彻执行:全体动员,进行品质活动。
2、几位国际品管大师及《日本工业规格》对品质管理归纳的结论为:(1)品质管制是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是经营的思想革命。
(2)品质管制将公司内尚未协调的各种管理活动综合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3)品质管制是管理工具,藉此授予品质管制方面的职权与责任,以解除管理上的不必要细节,而全力于品质保证的工作。
(4)品质管制体系指发展、维持及改进产品品质的管理范围。
(5)品质管制是集合全公司全员的智能与经验,活用组织体系,促进企业内所有的人、事、物之改善,而达到最经济之生产,满足客户之需要。
3、如何管理品质:(1)重视制度,实旋标准化:在公司组织内,应给予品管部门一级部门之位阶,并制订品管部门工作职责及运作系统。
(2)重视执行:品质管理涵盖4 个步骤:1) 制定品质标准2) 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3) 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4) 修订新标准(4)分析:近代品质管制应用突飞猛进,主要得力于统计分析手法之应用,企业的品质要做好,应配置对品管手法熟练的人员。
(5)重视不断的改善:品质管制在于三个层次:1) 品质开发2) 品质维持3) 品质突破(6)重视教育训练:品质管制之成败在于品质意识及危机意识,品管人员及全体员工应经常有计划地接受品管训练,推行品管方能凑效。
(7)常用改善循环:常用PDCA循环改善(P:计划D:执行C:改善A:查核)( 8) 执行5S 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是养成好习惯,革除草率,建立“讲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做好品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先决条件。
(9) 高层主管的重视。
4、防止不良品的要决:( 8) 稳定的作业人员( 9) 良好的教育训练( 10 ) 建立标准化( 11 ) 消除环境乱象( 12 ) 品质统计( 13 ) 稳定供应商善用QC七大手法:( 1) 柏拉图:定义:将问题的原因或是状况进行分类,然后把所得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列后,所绘出的累计柱状图。
作用:在现场众多的不良问题中,找出关键的前几名,以便决定今后管理工作的重点。
( 2)因果图:定义:用树状结构画出因果关系图。
作用:将影响品质的诸多原因一一找出,形成因果对应关系,使人一目了然,对于确定正确的对策方案有帮助。
( 3) 散布图:定义:以点的形式在坐标系上画出两个对应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图。
作用:用于确认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关系,有助于判明原因真假。
(4)直方图:定义:对同一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并根据每一组所分析的数据量画出柱子状的图。
作用:弄清众多数据的分布状态,了解总体数据的中心和变异,并能以此推测事物总体的发展趋势。
(5)检查表:定义:以表格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简单整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作用:简便、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6)层别法:定义:按某一线索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统计的方法。
作用:寻找出数据的某项特性或共同点,对现场中的即时判定有帮助。
(7)控制图:定义:用统计方法分析品质数据的特性,并设置合理的控制界线,对引起品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判定和管理,使生产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时间序列表。
作用:A:可以判定品质是处于稳定的状态还是处于异常状态。
B:可以确认不良对策是否有效。
C:可用作日常品质维持管理的重要工具。
新QC七大手法为:(1)系统图,(2)亲和图,(3)关联图,(4)箭条图,(5)矩阵图,(6)PDPC 法,(7)矩阵数据解析法。
6、AQL抽样标准: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判定此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谓抽样计划。